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米温暖的阳光 ...
-
脑海里有这样一副猪圈的画面,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屋,上面盖着秋收金黄色的稻草,四面微微透风的墙,岩石凿出的水槽里一汪清水在荡漾,清晨的阳光如线般洒在了拥挤的小猪身上,驱散了那一抹夜凉,于是小猪们哼哼着醒了过来,绕着猪圈在仅有的空间里小跑撒欢。
朱小丫的小时候真的和那些小猪一样无忧无虑,那个时候父亲是个工人,30元一月的工资,母亲也是个工人,一家人生活清苦,母亲叫小丫一天只能吃一个苹果,小丫就乖乖一天只吃1个,多一个都不想。
那个时候流行一种奶油杯,小丫嘴馋,看着小朋友们都在吃,小丫也想吃,于是母亲给了小丫一毛钱,小丫跑到小店里,小店的阿姨说要一毛五,于是小丫又跑回家里告诉母亲,母亲就当真多给了一点,小丫吃到了奶油杯,于是她再也不会想吃第二个。
小丫只知道母亲经常说要省钱,那个时候800元的债务相当于能买一幢楼房,父亲为了娶到母亲借了好多钱,偷偷欠了好多债,母亲并不知情,直到东窗事发,母亲那时候想离婚的心都有了,后来因为有了小丫,母亲狠了狠心,下决心把那笔巨债给还清,她几乎10年没有上菜场去买菜,都是靠父亲捕的鱼和地里收割的青菜,种的稻米下饭。那个时候父亲的工厂还是国企,逢年过节总会有鸡鸭猪肉可以分派。总算还能吃到点肉食。小丫那个时候还不明白钱的意义,也不明白没钱和有钱有什么区别,也从不眼馋别的小朋友穿漂亮的衣服,那个时候什么是漂亮也压根没有概念,想来那个时候真的和小猪一样幸福。像小猪那样即使住着破草屋,即使晚上会有严寒,也会因为那一缕温暖的阳光而撒欢。
20多年后,朱小丫长成了水灵灵的大姑娘。家里的债务十多年前就已经还清了,还盖起了楼房,母亲就是靠着非人的省吃俭用功力供小丫无债地读完了本科。父亲的企业也变成私企了,工资相比20年虽然翻了几倍,但是横向比较也是属于社会底层的薪水,你说21世纪了,1000元的薪水,捡破烂的大爷收入都比那高,南站要饭的乞丐都大大高于那个收入。
老父亲一直念叨着这辈子憋屈,没发过什么财,还不是图个稳。从前工资虽然30元,但是物价也不高,大带鱼才2毛一斤,奶油棒冰5分一根。看场电影5分。2块钱就能请客吃饭吃大餐!逢年过节的发鸡送肉的,小丫记得小时候家里最多屯了五六只鸡,过一个节发一只,没舍得杀就养着,养着就越养越多,这就养出感情来了,有叫白毛,有叫红冠头的,一到开饭,几只鸡便飞奔而来争先恐后也不怕人,下了蛋必定得大叫着讨一罐米吃才罢休。后来误吃了老鼠药死了好多只,把小丫哭得那个伤心。
现在1000块能干什么?肉十几块一斤,一指长的小鱼也敢叫卖12元一斤,稍稍大一点的无不20元一斤,虾蟹更是不得了,动辄二三十的。好在小丫也毕业了,尽管心里踌躇着这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爹妈那一辈省惯了也顺从惯了也就那样了,小丫心里便蠢蠢欲动,这辈子她可不能叫自己那样靠着“省钱”来纠结一辈子,母亲这节约的功夫和抠虱子一样又狠又难啊!
所谓人穷志不短,咱不嫌弃自己是个穷人,也不仇视那些个富人。国家政策那是变了,变得“自由”了,不吃大锅饭了,虽然有时候会穷凶恶疾,痛心疾首地想为什么挣来挣去就那几个钱??
刚毕业那会1500元每月那还是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盘算着白手起家不吃不喝12个月攒个18000元钱只能在市中心买个1平方的房子。去鸟不拉屎的郊区买房,辗转数量公交车赶去市中心上班,充其量也只能买个2平方,那么市平均工资是2300元,日后掰着手指头怎么个不吃不喝这辈子买到房子也差不多见棺材了,到时候还得愁买不起墓地呢,这账一算啊,不免有些气馁,还气急,于是一股怨念油然而生,怨念升起之后,一股急功近利之心便逐渐滋生,于是乎心中蠢蠢欲动一股激情,那就是想赚钱的激情。
或许小丫那一代人从小是独生子女,尽管条件不好,但是也没吃过多少苦头,心中壮志犹在,懒觉照样还睡,毕竟买房子这当事牵涉到婚姻了,还没结婚愁什么?月薪照样拿着,然后看到喜欢的便买,家里没用的衣服一大堆,月末瞅了瞅口袋光光,心中大为感慨,别说是不吃不喝筹钱买房,照着小丫这种吃光花光的进度,她想存下点钱都和人拿耗子一样难。
和小时候最大的不同在于,阳光从窗户照耀进来,好热,拉上窗帘!
恨不得一整天都昏天暗地,最舒服的便是睡觉,一觉醒来便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小时候那才叫“四大皆空”,长大了想“四大皆空”寺庙都不收你!钱!文凭!关系!样样都卡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