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2 ...
-
2
那年九月,是父亲送我来上的大学。竟管他来不来送我,我都觉得我自己可以来报到。但父亲觉得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他不以旁观者的身份,踏进大学校门的一次机会。所以,母亲在家里待着,他则坚持着要陪我来报到。
父亲很多年以前,在我大学外边的路上,经过了不知多少次。那时的他,也许无数次羡慕着、想象着,住在学校里边的人该有多幸福。他大概不敢想,二十年后会送自己的儿子来这里上学。
父亲那次的步伐赳赳有力,脸上藏不住着欣喜。看着父亲,其实我有些后悔了。要是在高中时,我能减少些玩儿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我也许可以能让父亲的头抬得更高些。
我的老家,也就是那个被我称为故乡的地方。她是一个窝在山的那边,邻水而建的小城,离我们省城不到二百公里。虽然她现在,是省城“一小时经济圈”中的一部分。但在那个年代,客车要开行四个多小时才能到省城。省城对我来说,本就是遥远的。
一路颠簸,一路风尘。报到那天,我和父亲是坐着故乡到省城的,最早的那班客车。在弥漫着灰尘的客车里,晃荡了四个多小时以后,我们终于到了。下车时,我的腿好像都坐僵了,拉着客车门的把手,试探着把脚落到省城干净的沥青路面上。
省城里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景象,又一次让我既吃惊,又感慨。我拎着行李箱跟在父亲的身后,随着人流去公交站坐公交车。和很多人一起,挤上那辆人挨着人的黄色公交车。
站在公交车上,我还不习惯公交车在马路上急转。胳膊狠狠用力地拉着车顶的把手,想着让自己站得稳些。但脚却偏偏不争气地离开了车厢的地面,整个人都翻转了九十度,踢到了旁边那人身上。那人恨恨地瞪着我,连我的道歉,但都不能打消他转头时的白眼儿。
公交车站台,就在我大学的对面。一下车,我就有很是亲切和熟悉的感觉。我望了望今年五月时,在栅栏外驻足过的地方。我现在可以从大榆树那边,往栅栏这边看了。我的心情好激动,特别想知道从大榆树那儿往栅栏这边看是个什么样子。
那天报到的学生很多,校园里熙熙攘攘的。各个院系都安排了老师和学生,在寝室楼门口拉着红色院系名称的横幅。来报道的学生在挺远的地方就能看到,知道该往那边走。满眼都是新奇的东西,我有点看不过来,我忘了从大榆树往栅栏那边看的事儿了。不过没关系,我有很多时间去做这件事儿。
整整一个上午时间,满满地被用上。父亲和我一起办完了所有的入学手续。在食堂后面那排小吃部边上的那间吃中午饭时,父亲给我买了两个大鸡腿。他买了一杯白酒,就着芹菜花生米和干豆腐丝喝完了。
吃饭时,父亲跟我絮絮叨叨地说这说那的。我没怎么听进去,我满脑袋里装的都是眼见的新奇。吃完饭,父亲就张罗着要回家了。我不确定父亲是否能赶上回家的末班客车。我跟父亲说,要不明天再回去吧!但父亲仍坚持要走,他不想让母亲一个人在家,那怕他晚一点到家也行。
父亲说,报到办手续时,在校园里跑来跑去的,校园看了;帮我领被褥床单,放行李时去了寝室,寝室看了,室友也见了个大概;在系里接待新生的地方,导员和好几个学长都在,老师和同学算是看到了。现在知道我在那儿生活学习了,他挺放心的。他还是早点儿回去,好让我妈省着惦心。
父亲坚持要回去,我其实不大担心。我们家在省城的P区住过许多年,那时父亲在W厂工作。我是在这座城市里出生的,竟管我对这座城市如此陌生。在我出生的第二年,因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一家人才到了我现在的故乡。父亲见证了过去了二十几年省城变化,当然,大概也谈不上什么变化的。父亲工作单位在省城有总厂,就在客运站附近。有许多曾经在分厂工作的同事,现在在总厂工作。在故乡读书时,我就知道父亲和他们很熟识。
我拧不过父亲的执拗。我知道,要是让他在学校附近的旅店里住一晚,住店的钱会让他心疼的。所以,我只能陪他去公交站台了。我本想送父亲去客运站,但父亲不让我去。他说,你路还不熟,要是你从客运站自己回学校,我又不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