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故宫神思 ...

  •   在网上淘到的苍穹之昴同人mv《光绪》里,有一个镜头是故宫乾清门前的雌铜狮子。
      那一个剪影让我决心在下雪天再去一次故宫。

      我和澹宁约好的那天,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正是个北京秋天能见着的最好的晴日。天和云的颜色都亮得耀眼,我们人穿过午门,终于身陷红墙金瓦的重重包围,我看了一眼远处高耸的太和殿,头脑中浮起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地方只能看见天。
      这个感觉和我第一次进来故宫,想必是截然不同的,那个时候我年纪尚小,全副精神都灌注在眼前壮丽辉煌的太和殿上。
      没错,故宫只能看见天,甚至连天也是被高到吓人的城墙隔开,划成一个个的小方块。
      那时候我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念头。被封闭的感觉我不喜欢,偏偏故宫内廷外朝的一宫一殿都是匣子一般的构造,想要相互沟通只能依靠挤在宫墙之间那些狭窄到太阳都不能轻易投射进来的小道,每次我站在那种地方,特别是身体贴近长得几乎看不到头的红墙,心里就没法不生出一种抑郁之感。
      其实那种感觉和我第一次游玩颐和园差不多。我曾经很多次憧憬过“移步换景”,每个细微处都装点精当,把天下景观浓缩在有限空间的园林艺术,可是真正看到的时候,我才感觉到山仍是山,海仍是海,而即使是颐和园的昆明湖和万寿山,也只不过是花园子之中的小点缀。
      回想起《苍穹之昴》的小说,竟然夸称乾隆“征战足迹遍布南北”的帝王器量,这简直是笑话,真正走南闯北、看遍风光的是徐霞客那样的穷人,一个迷恋金碧辉煌的花园子的皇帝,那种审美,偶尔看起来,会像是个足不出户的小家碧玉。

      实际上,从前我看清宫戏,总是觉得如果能在故宫实景拍摄,将会富丽得多、漂亮得多,可是这一次,我终于能用一米七的个子自己挤在人群里,认真去看三大殿的内景,而不是初来时候那样坐在父亲肩膀上的儿戏,我才发现并不是那样的。
      故宫是旧的。
      它的精致和宏伟,当然还是任何摄影棚没法比的,但是无论是显出丝丝裂隙的顶梁巨柱、泛着纸黄色的匾额和幔帐,甚至是太和殿龙口衔珠的顶子,当初建造之时那种华丽耀眼都已经被时间完全洗磨掉,只剩下淡淡的古旧透着一丝温醇。
      可能是太长的时间、太多的变故、太严重的荒废,那些年的历史积淀在这儿的建筑物当中,让它们无法重现当年的辉煌了。
      中国不再有皇帝,于是故宫也睡了。
      “下去走走吧。”
      那个时候,澹宁建议我们从能躲避日晒的回廊下到下面去,“到这儿来,不下去晒晒也是一种遗憾。”
      我明白她的意思,那之后我们就打着太阳伞,在正午十二点的太阳地里从故宫的中轴线上走过。
      太和殿前的广场,那细细的青砖已经严重地残损了,有些能看出修补的痕迹。罅隙里都长着草,或青或黄。但是我想,帝制盛极的时代里它一定不是这样的。
      偏巧来故宫之前,我正在考虑要不要看描写清末历史的《苍穹之昴》这部小说,这一趟游玩完全让我陷了进去。那会儿我想到,苍穹的主人公之一光绪皇帝,正好是这紫禁城最后一位名义上的主人,因此不由自主地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实际上,在开始关注清末历史之前,我从未从感情上喜欢清朝某位皇帝,大概是脑后长着反骨,总觉得世上什么东西和主子奴的关系才扯在一起,立刻就会变得不值一爱,可是这次却非常结实地马失前蹄,破了例。
      我开始喜欢光绪皇帝。
      澹宁也很有趣,之前我一直以为她是清史迷兼帝控,可是在我找她询问这类事情的时候,她却一再向我申明清朝那种固有的“黑暗冷酷”特征是从制度上就开始、被固定了的,她那种有力的评论让我不由得好奇,她是为什么还在喜欢研究这些的。
      不过,想来我喜欢光绪也不是个奇怪的事情。
      我不喜欢清朝、不喜欢帝制、不喜欢满洲皇族在文学作品里那种一贯的形象。而光绪则几乎会让人忘了他是爱新觉罗和叶赫那拉这两个姓氏结合的存在,并且你也可以说他其实并不能算是实质意义上的“皇帝”。
      后来看到一篇评论,作者以摄影师的角度感慨道“故宫像是一座壮丽无比的陵墓,建造它的人身在其中,慢慢等待着死去”。
      没错,就是那种感觉,这样的故宫属于光绪帝和清末那段动荡的历史,那样的人物只会诞生在那样的时代,光绪撼动着现代人的并不是他皇帝的天资,而是他始终和他应该归属的阶层格格不入的特质。
      这是个有着诸多中国知识分子典型性格的人,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感到亲切。我很多次为他的结局感到悲哀,并不是单纯因为这位皇帝一生悲惨的命运,更是因为他作为一个被牢牢捆缚在旧时代的十字架上的人,居然以无比的热忱,始终致力于拆毁他赖以存在的历史基础。
      记得曹操评价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光绪大概也是如此,无父母之爱,无兄弟友朋,夫妻、君臣之恩义都不能全始全终,历史记载他喜欢读书,因此也可以想见这样的人是怎样借着书本来打发时间,又是怎么养成了这种性格的。
      最后,苍穹之昴的电视剧情节太仓促,不过我却想给张博记一功。
      我喜欢他给光绪的诠释,而且并不是刚强决断的一面,而是无数次失声恸哭、哽咽难言、潸然下泪甚至于欲哭无泪的时候。
      我想这个皇帝确实是这样的。他活过了窝囊的一生,但是并不是一个窝囊的人。张博所有的哭戏脚本都很好,台词并无余字,内中滋味,但凭戏外人品评而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