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第五十八章 ...
-
闻仪已经适应身后有人跟着,不会像最开始那般感觉有些不自在,她对自己的武力和周围环境中的危险有着充分认知。
应当说这个时候行走在外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危险,哪怕是姚文君和南寻都会带着些人,休息时轮值安排也极其仔细。
此次出来她身上也穿着特制的皮甲,没有金属丝或者金属环制成的内甲防御力强,但整体轻便很多,一般人可撑不住十几斤乃至几十斤的衣服。当然不仅是衣服,她的腰侧也佩戴着匕首,都是平邑工坊新制出来的,极其锋利,使用的时候要十分小心。
临近傍晚,抬着粥水的人过来的时候原本还算是平静的气氛变得有些躁动,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散发着热气的桶,有些挪不动脚步。
从事见今日计划清理的地方已经搬运的差不多,甚至有超出预计的部分,正巧钟声响起,到了休息的时间,就吩咐着先停下用些饭食。
“今日便到这里,将手头的东西都放下吧。”声音不高,但咬字清晰。
听到从事的声音,众人纷纷加快了动作,将手头上的东西运送出去,算是完成了今日的工作,然后拿绑在身上的布巾略擦了擦,然后排队到一边洗手,最后拿着自己的碗开始在那边排队。
瓷器陶器的运输成本极高,这次闻仪自然不可能带这些东西过来。好在这里原本也不算穷困,绝大多数人家碗碟总还是有的,不过是不是有缺损,或者干脆是木头临时雕琢的就不一定了。
不过这些都不要紧,只要时间足够,她们带来的东西足够将这些东西改变。
闻仪叹了口气,站在一边看着。
这边的饭食是不允许带离的,为的是给这些从事较重劳动的人补充体力,防止因为身体虚弱受伤。当然对于那些身体不好的人也有轻松的活计,不过食物就没有这边这么好。
至于没什么劳动能力的或者孩童则另有安排,每日也能分到写吃食。有特殊才能的也可以自我推荐,通过核验之后就能拿到较好的岗位。
最开始还有人有些迟疑,但等瞧见最先报名的匠人的生活肉眼可见的好了很多,甚至添置了不少东西,原本还存着警惕的人纷纷投身其中,极大加快了这里建设的脚步。
毕竟一座城邑中原本就是有各种匠人的,也正是他们将这座城邑建设起来,同时承担着各种东西的维修或是创新。只不过现在这个环境下他们大多被当作“物品”视为财产。
饭食前面排队的人还算是有些秩序,不过熟识的人总习惯性站成一团,看起来有些乱,但整体而言还算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那些争抢食物或者不守规矩的已经被带走了,眼下的人清楚每人不论早晚分到的分量都是差不多的,在这里吃饭也比较安全,不用和在临时搭建房屋那边藏着掖着,防止被暗处的家伙抢夺。
闻仪站在一边瞧着,虽然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秩序,总还是有新增补进来的家伙想要抢夺,被一边的兵卒三两下压制之后带走。被波及撒了粥水的人被领到一边,登记之后重新领食物。
这些已经有了一套章程,只要根据实际情况略加调整就行。
“呵,那个家伙是之前经常在城中耀武扬威的那个吧?”站在不远处已经领到食物的人瞧着那个被带走的家伙,虽然瘦得脱了形,但眉眼看起来十分熟悉。
“可不是那个什么齐伍还是伍齐吗。”身边的人倒是早就认了出来,“这么些天听说都躲着呢,大概是饿极了才出来,又不愿意和咱们这等人吃一样的东西。”
“啧,都这时候了,还以为自己是什么人呢。”先开口的那人低头,将还剩一半的浓粥灌了下去,温热满足感从腹部传来,让人心情极好。
“谁说不是,依我看啊,抓得真是好。”旁边另一个中年女子也插话,“就该这样才对。”
齐伍原本是城门守卫的亲眷,平日没少作威作福,但人又有些眼力见,对于惹不起的人奉承起来也是不遗余力,故而哪怕这些年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也没人能管得了他。
不少人家都吃了他的亏,还要各种赔礼道歉,直到这人心气顺了,不然出入城门的时候一准被刁难,甚至还有性命之忧。
现在瞧着这人被新过来的兵卒带走,虽然有些担心自己会不会也遇到危险,但到底那份畅快压过了担忧,不少人甚至希望那些人都被这些兵卒抓去,也算是给自己解解气。
他们以为自己声音不高,但在安静的广场上能传得极远。闻仪听到这些话只是笑了笑,转身带着兵卒离开了这里。
*
先前那些审问出来的内容已经同南寻等人商讨过,大致得出其驻扎范围后,南寻便准备带着些兵卒走一趟。
不是没有敌方故意派人过来、通过这些俘虏的口透露的可能性,但总还是要过去瞧瞧,至少告诉那些人他们已经知道这里的驻地,从而不再从这里派遣人过去。不然总要在外面巡逻,那些值守的兵卒整日也神经紧绷。
早些时间将这里解决,大家也能安下心来搞建设,毕竟正是春耕时节,对面不需要,他们还要今年的收成呢。
“那,小心些。”闻仪点头。
“我明白。”
南寻应了一声,也没有回去换衣服,拿着临时绘制的地图就走了出去,看样子是准备套了甲胄就出门。
按照距离,来回大概需要小半日的时间。但考虑到双方有可能进行周旋或者交锋,兴许要等明日才能回来,故而携带的东西中也要有准备在野外扎营使用的,几名主事情都去帮忙准备了,事务厅一时之间空了下来,只留下一人值守。
闻仪干脆也没有再呆在屋中,准备到外面建设城墙的地方。
路过旧城门,这里还能瞧见不少劈砍或是破坏的痕迹。城门口也有各种器械轧出来的痕迹,里面积了些水,不过这些天并没有下雨,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
比起先前广场上的百十个人,在外面帮着建设城墙的人就多了不知道几倍。
不过大部分人只是根据指挥搬运东西,细节的东西还都是在这边边指挥边劳作的工匠或是兵卒。他们已经戴上了粗布制成的简易口罩,那些在附近的原住民也被发了以布裁剪的小方块,灰尘太多。
城门方向城墙的底部已经夯实完毕,先前开采的原材料也在煅烧之后做成了石灰。这次出来前闻仪等人还携带了些不少锻造出来的铁筋,硬度自然达不到钢的程度,但比起其他东西应当还耐用一些,和竹搭配着建设更高的墙面。
附近新建的窑中也正在烧制着这些东西,瞧起来倒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
对于贵胄来说匠人是很重要的财产,地位同那些纺织或者其他器械一般。但是在危机时候却也不会顾及这些,收拾金银布帛逃走才足够灵活,所以这些留下来的人就被暂时收拢,给从平邑过来的学徒们打下手,比起其他人更容易上手,也不用多解释。
甚至还能学到一些不一样的经验或者知识,不过还要经过多次验证,然后书写文书之后才能对流程进行更改。
不少人眼睛中似乎都放了光,能学到新鲜东西的快乐让周围的困难都变得容易了很多。若是能进行成功改进,平邑那边的工坊还会进行奖励,在最新的图册上也会留下姓名。
眼下就有人正在指挥着将这些城墙的筋骨埋好,然后开始浇灌夯实,下面堆叠上从旧城墙上拆解下来的石块,能够节约不少材料,也能加强些稳固性。
原本南寻等人准备沿用奉齐邑的名字,但在和那几名新来的主事商讨过后决定去除一字,改为奉邑,叫起来更顺口些,也能让人知道这里换了人。
原本的奉齐邑城墙呈现弧形,围绕着河流整体为不规则的椭圆形,河流流经的地方只做了类似城墙的出入口,河岸也没有维护,有垮塌的风险。
这个也是需要处理的,城中河流弯曲的部分也需要进行调整。
奉邑的新城墙则在扩张了一圈的前提下,将弧线形的城墙取直,呈现出的是八边形的样式,靠近北边略宽些,西南边略窄,能够最大程度将附近方便耕作的土地囊括进来。
“现在情况如何?”
跟在闻仪身后的兵卒寻问不远处的管事,那人怔愣了片刻,瞧见这名兵卒的衣着和不远处站着的闻仪,想明白了些什么,连忙将手中的册子翻找了一会儿,找出计划表。
“眼下进度比起预料中略快一些,这一段城墙应当能提前三日完工。”事实上按照数据会更早些,但之后不一定能维持这样的速度,汇报上去的数据自然是保守估计的。
兵卒又询问了几个闻仪可能有兴趣的问题,然后转身回来,低声将内容告知了闻仪。
“嗯,过几天兴许天气不太好,还是要抓紧些。”她眯着眼眺望了一下更靠南边的云。
春日下雨极其正常,这几天空气似乎略变沉闷了些,大概是不同气团有了碰撞,应当是会有些雨水的。而且奉邑东北边靠山,更容易落雨。
在奉邑土生土长的人自然对这些更了解,管事随即找了几个长时间居住在这里的人,确实每年这个时候奉邑附近容易有雨或者雾。
这样的话某些进程就要加快些,总不能耽误后来的建设。虽说有了各种耕种器械,但下过雨之后田地总还是要有人照顾的。别的不说,野草若是没有人及时拔除,两三日就能挤占作物的生长空间。
想到这,这名管事的表情也严肃了很多。之前几位主事特意强调了春耕的重要性,之前这里受灾严重,现在主要靠着仓库中的陈粮支撑,不能坐吃山空。
他既然选择到这里来,自然也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哪怕达不到几名主事的程度,也不能出现大的纰漏。
“明白,这边会按照情况做出一定调整,大人只管放心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