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二篇 狮子吼声 第十七章 修罗石洞净比丘 ...

  •   第二篇狮子吼声第十七章修罗石洞净比丘
      释迦狮子
      传承了佛陀的密记
      太阳升起了密明的光圈
      阿难陀在远离方所的阿修罗石洞
      赐下了如来的衣钵
      是大迦叶剃下 那无爹无娘的莲花璇发
      供养给诸佛奉献了众生
      是清净的比丘
      是释迦心头的一滴血
      化成了狮子
      在扎巴哈德导师的指示下,莲花王太子开始另一段新的参访因缘,他要前往阿难陀尊者所幻化住持的阿修罗石窟受戒成为比丘。
      在佛陀的时代,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山城北门之西有一座毗布罗山,山的西南崖有五百温泉,而温泉西方有一座卑钵罗石窟。佛陀常在此居住,并常至温泉洗浴,而大迦叶与这座石窟极为有缘。大迦叶曾经在此石窟中生病,后来听闻了佛陀所开示的《七觉支法要》而病愈;而大迦叶也是在这座窟中坐禅,而得知佛陀入灭。
      后来,许多修习禅定的比丘,多喜居住在这座卑钵罗石窟当中修行。但是这座石窟时常出现许多怪异的景象,甚至会看见各种幻化的龙蛇狮子等奇形怪状,往往令见者心乱发狂,使人恐惧。但是这里却又是一处殊胜的圣地,而且是佛陀世尊所曾居住、并加持过的清净处所,如果能在此地善巧修习禅定,又可令人受用如来教化的加持与风范,所以又往往令人忘掉这些凶险的因缘。
      曾有一位戒行贞洁的比丘,心好乐于幽静寂定,所以想要在这座石室中隐匿行迹,好好地修习禅定。但是,当时就有人告谏他说:“你不要到那座石室去,因为那里会出现许多怪异的灾祸,受害的人不少。所以,不仅难以修习禅定,你在那里恐怕会丧失性命呢。你应当以前事为鉴,不要到时候后悔莫及。”
      这位比丘却回答说:“你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们修行人就是要立志圆证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并摧破皮降伏一切的天魔。而这座石室之内的一些灾异障碍与此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比丘便前往卑钵罗石窟,并在那里设立了坛城道场,诵持真言密咒努力修持了。
      过了十几天之后,有一日,石室中来了一位少女,对比丘说:“尊者!你是身着僧服、持守戒律的清净比丘,也是一切众生所要皈依的对象,你所修持的智慧、学习的禅定,是要从事救度一切生灵的慈悲善事。但是,你现在在此居住,却时常令我们心生惊惧,难道如来世尊的教化,就是如此吗?”
      比丘心中不解地问道:“我持守清净戒律,遵从世尊的教诲,并且隐匿行迹来到这幽远的山谷中修行,以远离一切的杂染;而今却忽然间受到你的责难,到底我是哪里犯了过错呢?”
      少女回答比丘说:“尊者!当您每日诵持真言密咒之时,所发出的咒音,都化为熊熊火焰从外而入,烧毁我们所居住的屋舍,使我们大家受到了极大的痛苦。惟愿尊者您悲愍我们的痛苦,不要再诵持真言密咒了。”
      比丘说道:“我诵持密咒乃是为了自护与修持,并不是想要加害你们。因为在过去,曾经有许多的修行人居住在此处修习禅定,期望能修证无上的佛果,以济度幽冥苦难的众生。然而当他们修习禅定时,却时常见到许多怪异恐怖的景象,心中因极度的惊惧而发狂,有的人甚至丧失了身命,所以我才诵持真言神咒自护;难道这是你们所导致的灾祸吗?如此说来,你们已种了极深的业障了。”
      少女听了比丘这番话之后,心生羞愧,忏悔地说:“原来我们的罪障竟是如此的深重,智慧又如此浅溥,实在十分惭愧。但自今而后,我们自会安守本分,不再随便现身来惊吓行者,亦不会伤害他们的性命。但是,也请求尊者勿再诵持神咒,令我们受苦!”比丘于是答应了少女的请求。
      比丘便继续在此石室当中,再度专心修持禅定如初,安静无害。而就在石窟的西南隅,有一座岩洞,而这石洞后壁的神秘洞穴,就是阿修罗宫了。
      莲花王太子听从扎巴哈德导师的指示,很欢喜地前往王舍城,他在途中并至心诵持陀罗尼真言,日夜不懈。一日,金刚持现身,并问莲花王说:“心子莲花王啊!你如此勤励不懈地诵持真言陀罗尼,你的心中有何愿求啊?”莲花王回答说:“我遵循着扎巴哈德导师的指示,前往阿修罗石洞,参访阿难尊者受戒出家。至尊金刚持您是否能完成我的愿望呢?”
      金刚持说:“是的,心子!我当然能满足你的心愿。当你到达阿修罗洞所在的岩洞时,这岩洞内就是阿修罗宫。你如我所授予你的密法修持祈请,洞内石壁当会自行开启。当石壁开启时,你就进入其中,就可以见到阿难尊者。”
      莲花王太子来到了王舍城旁的卑钵罗石窟时,不禁忆念到伟大的佛陀,于是顶礼悲泣,发愿荷持如来家业教化众生。当莲花王进入石窟中焚香散花供养佛陀所居之处时,刹那之间,佛陀的光明、慈悲的身影,宛然若现。石窟在豁然之间,光明遍照,莲花王太子受到无量的加持与祝福,并在光明注照中安住于三摩地中。此时,莲花王太子得到殊胜的决定缘起,此行必然一切圆满。
      连花王在石窟中安住修持,数日后,就来到西南隅处的岩洞。莲花王听受了金刚持的教诲传授,在专心精勤诵念修持之后,以芥子持咒击在岩洞石壁之上,石壁豁然之间就洞开了。这时一旁有一批朝圣的人惊讶地争相观看,而莲花王在跨过洞口前告诉众人说:“这是我精勤祈请所得,要进入洞中追寻阿难尊者出家受戒。在一切诸佛菩萨圣者的悲愍慈祐之下,我的愿望终将实现了。你们是否要一同跟随我进入这座阿修罗洞中,朝见阿难尊者。”
      但是在一旁听闻的人,都十分地惊惧骇怖,没有人敢跟随莲花王进入此石岩洞内,都说这是一座毒蛇之窟,十分可怕,惟恐因此丧失了性命。最后只有一位尼玛贡仙人肯跟随他进入洞内。于是莲花王太子只好与尼玛贡仙人进入阿修罗石窟之中,当他进入这座石窟之后,石壁就自动地关闭还合。这时,众人才叹气,抱怨后悔,悔恨自己为何不相信莲花王太子所说的话,失去了这么好的修法因缘。
      在佛陀与圣者的加持下,莲花王太子来到了阿难陀所住持的阿修罗石窟当中。莲花王太子进入石窟秘洞,行走了三四十里后,突然间山洞廓然大明,于是见到了城邑台观,都是金银琉璃所成;而许多端貌妙美的少女伫立于门旁,欢喜地迎接,对莲花王太子甚加礼遇。往洞内继续地前走,来到了内城门口,这时有二位婢使手各捧着金盘,盛满了香花,前来迎候,满面笑妍地对莲花王太子说:“您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必定非常疲累,请您先来水池中沐浴更衣,然后我们会带您到要去的地方。”
      莲花王太子沐浴之后,二位婢使即带领莲花王到阿难陀尊者修行的处所,这时有数万比丘共同在那里修行。就在莲花王到达的前一个晚上,这几万名比丘都忽然之间,做了不可思议的梦境。他们梦到有两个太阳,一前一后,先后次第地升起,此时天空充满了种种不可思议的光明与微妙的音声及种种异香,天乐鼓瑟霓虹,与诸佛光明交织成幻化庄严的形貌。
      此时忽然见到佛陀从虚空中示现了身影,这时五彩霓虹,佛陀的祥光,从法界体性光明中悠然浮现,一圈套着一圈,宛如金刚宝链一样,相映成不可思议的极丽端严,宛如莲花藏世界海一般。此时更有种种如幻如化的庄严影像,次第地现起。经过了二天,莲花王和尼玛贡仙人同时在阿难陀尊者的座下,出家为僧,接受了佛陀的衣钵。
      当阿难陀尊者为莲花王授戒之时,持地佛母、坚牢地神也特别献上了比丘的袈裟,而十方佛更现身加持,同声赞叹:“善哉!”这时十方佛在虚空中,并同时为莲花王太子赐以法名,他们共同宣说:“吾对为你赐名为释迦狮子。”
      在如幻的秘密境界中,大迦叶尊者也准备为他剃除须发,但这时剃刀的锋刃却忽然之间不利了。当迦叶尊者正拿起剃刀准备磨刀,此时虚空中突然出现了四名空仃母,而其中一位叫音声悦耳的空行母,突然一把抢去这把剃刀,并远远地抛出;当这把剃刀从虚空中,缓慢降下来的时候,忽然之间,现起了五彩的虹光,当虹光抛落在地上时,自然涌生出一座宝塔。
      这是莲花王在剃发之时,所示现的不可思议瑞相。从此之后,莲花王受持了佛戒,现持比丘沙门的种种律行。他渐次自在地调伏了烦恼魔,色、受、想、行、识等身心五蕴魔,死魔及天魔等四魔,最后终将与诸佛圆满无异了。
      他此时常与法界中数十万菩萨眷属相会一处,共同参悟佛陀的教理,这一时期他的名号有时又称做“苏梅扎菩萨”。
      在超越时空的奇妙如幻境界之中,在一切贤圣聚会的阿修罗宫,阿难尊者授与莲花王佛陀的戒法,而替诸佛赐其名为“释迦狮子”;大迦叶尊者更示现为莲花王剃除须发。在这传承的因缘当中,释迦狮子的胜善名号,终将名闻法界。
      释迦狮子十分努力地向阿难陀与大迦叶尊者勤求教法。有一天,他十分恳切地双手合十,两膝着地,向阿难陀尊者合掌而问道:“伟大的阿难陀尊者!在一切声闻比丘当中,您是多闻第一的。您身为释迦牟尼佛的侍者,示现了无比的光辉与圆满。在您侍奉佛陀的这些年中,应该能够清楚地了悟佛陀的殊胜妙行。我现在向你致上最深的礼敬,希望您能够为我宣说,佛陀所示现的一切微妙因缘。”
      阿难陀尊者说:“是的,佛陀的示现是微妙清净不可思议的。我是在佛陀的加持之下,所以能够具足无碍的辩才;也是在佛陀的加持之下,才能够成为佛陀金口宣说具足多闻第一的比丘。这一切的胜利,都是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威神力注照的缘故。而我能够在此示现教化于你,除了因为往昔无量清净因缘的缘故之外,当然是无量光如来以及观自在施无畏者所加持的因缘,更是最清净圆满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无上威神所致。
      “因为这些不可思议的加持因缘,我能够宛若从瓶至瓶、以水注水一般,将佛陀不可思议的胜妙智慧,如实地告诉于你。现在我仅简略地述说佛陀的清净示现,希望从这些因缘的启发中,能够使你圆满具足广大的誓愿。”
      此时,释迦狮子合掌信受恭闻。
      “如是我闻!佛陀在二十九岁时,自行剃发出家为沙门。他在苦行林中,苦修了六年,每日只啖食一麻粟而已;修行之中,整个身体只剩下了乾枯的骨头。最后他认为苦行无智,所以舍弃了苦行,并接受牧羊女羊奶的供养,终于在菩提树下,修证圆满成就无上广大的正等正觉。
      “然后他开始说法度众,使无量的众生得到究竟的解脱,这是大家都能够闻知的广大事实。但是在此,我要特别地告诉你,在佛陀的教化中,只有真实的修证,才是佛法的根本要义。我们如果仅仅只在闻思当中打转,而不能如实恳切地修习,那么就算能够读诵一切的经典,也是无法究竟成证圆满的。
      “因此,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个因缘,这是我今天要特别给你的教示忠告。”
      释迦狮子十分欢喜地说:“敬请尊者给予教诲!”
      “在佛世之时,有一位善星比丘,他随从佛陀听法二十四年。这位善星比丘,也是具足多闻的人,他跟随着佛陀听法二十四年后,最后也能够诵持三藏十二部等一切的经典,而且也能向大众宣讲经典毫无障碍。但可惜的是善星比丘只了解经中的表意,却不能够了悟佛法的真实内容与实践的要义。
      “当时佛陀曾经忠告于他,如果他不能真修实证,把佛法的内义,从禅定三昧中真实地体悟,而出生广大智慧的话,是不能够得到究竟解脱的。如果只了解佛语外在的词句,而不去了解其真实内义的话,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总持无碍,也不是真实通达佛法的人。”
      在阿难尊者的现观描述之下,佛陀当时对善星比丘说法的影像,如海中倒映一般,明现在前。
      这时,释迦狮子只见佛陀不悲不喜不瞋不怒,光明地安住在金刚三昧当中,心中只有大慈大悲,虽然了知因缘不契,却是永恒地关怀着善星比丘,他丝毫没有受到他的恶言恶语的影响。所有的八风毁誉,对佛陀而言都是远离无执的,佛陀还是安祥地带着永恒的微笑来到了菩提伽耶。
      佛陀有一次住在王舍城中,善星比丘为佛陀的侍者;当时佛陀在初夜正为帝释天王演说法要。弟子之法应是师长先行休息之后,才能入寝。这时,善星比丘恶缘现起,因为佛陀久坐,而心生恶念。在当时,王舍城的人民有一个习惯的说法,如果有小男孩、小女孩啼哭不止之时,父母亲们便常说:“你若再不停止哭泣,就要将你交付给薄拘罗鬼,作为恐吓。”这时,善星比丘的心念被诸魔所拘执,竟然告诉佛陀说:“佛陀!请快进入禅室中休息,否则薄拘罗鬼会来抓人。”
      佛陀就斥责他说:“痴人!你难道不曾听闻如来世尊是无所畏惧的吗?”
      这时,帝释天王在一旁,感到十分不可思议地问佛陀说:“佛陀世尊!这样的人,也能趣入佛法之中吗?”
      佛陀即告诉帝释天王说:“憍尸迦!佛法是平等的,这样的人还是一样得入佛法之门,也能具足佛法,而且在未来必定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无上佛果。”
      佛陀虽然为善星比丘不断地说法开示,但是善星比丘却是魔障深重,丝毫没有信受的心。
      释迦狮子眼见善星比丘的顽冥不灵,眼中不禁流下了慈愍的悲泪,而目睹着佛陀世尊的慈悲与光明风范,不禁双手合十,连称:“善哉!善哉!”
      在无量的光明中,佛陀现起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的影像,慈悲的佛陀还是以善星比丘作为侍者。当时佛陀要进入城中乞食,而无量的众生都虚心渴仰,欲亲见佛陀。佛陀在行走之时双足自然离地四寸,而佛足之上代表福智圆满的千辐印文像,如雕刻一般自然现迹在地面上,因此,人人都想要争睹佛陀的足迹。这时,善星比丘随在佛陀的后面,竟然忽起恶念就想要销毁佛陀的足迹;是不只不能销毁,连一丝一纹都不能破坏,于是就抓了蚯蚓置于佛陀足迹之上,希望众生生起厌恶不善之心。
      佛陀入城之后,在一家酒舍中见到一位尼乾裸形外道弯着腰蹲在地上,正吃着酒糟。善星比丘见了之后就大发谬论向佛陀说道:“世尊!世间如果有阿罗汉的话,以这个人最殊胜了。何以故呢?因为这个人正宣说着无因无果的大法。”
      佛陀立即斥责他说:“痴人啊!你怎么如此愚痴无智呢?你不是时常听闻,证得阿罗汉的人,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偷盗,不□□,而这人曾犯了杀害父母的罪,吃着能醉人的酒糟,怎么能说他是阿罗汉呢?而这人命终舍身之后,必定会堕入阿鼻地狱的。但是阿罗汉者是永断贪瞋痴三毒的,怎么可以胡说此人是阿罗汉呢?”
      善星就不服气地回答说:“地、水、火、风四大的体性仍然可以转易,如果说此人必定堕入阿鼻无间地狱之中,是绝无是处的。”
      佛陀说道:“痴人!你不是时常听闻诸佛如来所说的话是诚言无二的吗?”但不管佛陀如何为善星说法,他还是绝无信受之心。
      这时,释迦狮子反观自思:“世间人都是愚惑无知的,常常坚持自己的恶心与错谬知见,实在可悲可悯。惟有以无我的般若正智,才能彻见真实的法界啊!”
      释迦狮子此时又现观到当时佛陀与善星比丘住在土舍城中的景象。当时城中有一位尼乾裸形外道,名叫苦得,常常如此倡言:“众生的烦恼无因无果,众生的解脱也无任何的因缘。”善星比丘又向佛陀发表谬论说:“世尊!世间如果有阿罗汉的话,这位苦得一定是最为上首的。”
      佛陀说道:“痴人!苦得尼乾并非阿罗汉,他一点也不能了悟阿罗汉道。”
      善星竟不服气地说:“到底是何因何缘,你这位阿罗汉却对于另一位阿罗汉心生嫉妒?”
      佛陀只好斥责他说:“痴人!我对于阿罗汉不生嫉妒,是你自己心生邪恶的知见而胡思乱想罢了。你如果说苦得是阿罗汉的话,在七日之后,他将罹患宿食的毛病,因腹痛而致死,死后将投生于饿鬼道之中;而且他的同修会将他的尸首弃置于寒林之中。”
      这时,善星比丘就立即前往苦得尼乾子裸形外道的处所,告诉他说:“长者!你知不知道?沙门瞿昙现在预记你在七日之后,会罹患宿食的疾病并腹痛而死,在死后会投生于饿鬼道中;而同修也会将你的尸首放在寒林之中。长老!你好好地仔细思维,准备各种方法,这次一定要让瞿昙佛陀堕于妄语之中。”
      苦得听到这段话之后,就开始断食。从第一日断食至第六日,到了第七天后,心想应该已经没有问题了,于是便开始吃黑蜜,吃了黑蜜之后,又饮用冷水,当饮用冷水已,结果突然因为腹痛而命终;死后同修们就将他的遗体放置于寒林之中,而苦得立即现生饿鬼之形立正尸身之旁。
      善星比丘听到这件事后,马上赶到寒林中,正看见苦得投生为饿鬼的身形,并在其尸体旁边蹲着。善星于是就问他说:“大德你已经死了吗?”
      苦得回答说:“是的,我已经死了。”
      “你怎么死的?”
      “因为腹痛致死。”
      “是谁将你的尸首抬出的?”
      “同修们。”
      “放置在何处?”这时苦得十分生气地回答说:“痴人!难道现在你看不出这里正是寒林吗?”
      善星比丘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噢!但不知你现在投生为哪一道众生?”
      “我现在投生为饿鬼身了。善星!我劝告你,应当仔细听从如来的善语、真语、适时之语、有意义之语与法语。善星!如来口所出的如实之语,你在当时为何不信呢?如果有众生不信如来的真实之语,去致力行善修持,而愚痴的妄作恶事,将来也会像我一样受到三恶道身形的果报啊!”
      这时,善星就回到佛陀之处,为了摭掩事实,他就向佛陀说:“世尊!苦得尼乾命终之后,出生在三十三天帝释天上。”
      佛陀说:“你这愚痴的人为何还不悔改呢?证得阿罗汉的人不再受生,也没有中阴身了,你怎么会说苦得生于三十三天上呢?”
      善星比丘只好说出实话:“世尊!正如你所言,苦得尼乾事实上并没有生于三十三天上,现在正受饿鬼之身的果报。”
      佛陀说道:“你这个痴人!诸佛如来是诚言无二的,如果说如来的话有反覆,是绝无是处的。”
      善星就说:“如来你当时虽然是这样说,但是我当时却还是不相信。”佛陀时常为善星比丘说真实的法要,而他却还是绝无信受之心。
      善星比丘虽然读诵了三藏十二部经,并证得了四禅的境界,但是他却不能真实了解佛法中一偈、一句乃至一字的真义。他后来又亲近了种种的恶友,又退失了四禅的定境。当退失了四禅之后,又生起邪恶的知见,到处毁谤佛陀说:“无佛,无法,也没有涅槃!沙门瞿昙只是善知相法,所以能够得知他人的心念,并没有真实的修证。”
      佛陀还是慈悲地告诉善星说:“我所说的法,是初、中、后皆完善的,法语十分地巧妙,而字义也真正精确;所说的法之中无有杂染,具足成就清净的梵行。”善星比丘却反驳道:“如来虽然为我说法,但我还是真实地认为无因无果。”
      这时,释迦狮子心想:“善星比丘虽然住于无量宝聚的佛法之中,却是空无所获,乃至于不能得到一丝佛法的利益;这是由于他十分的放逸,并心生恶见的缘故。这就譬如说有人虽然已进入大海中,见到了各种宝物却毫无所得的返回一般,这是由于太过放逸的缘故;犹如进入大海之中,虽见到了众宝积聚,却因为自杀而死,或是被罗刹恶鬼所杀一般,无功而返。善星比丘也是如此,入于佛法大海之中,却被恶知识罗刹大鬼所杀害。所以当时如来因为怜悯他的缘故,常常纠正善星的许多放逸行为。”
      阿难尊者悲叹地说道:“若一个人原本就十分贫穷,我们对于这样的人虽然心生怜悯,但感觉上还不是最可怜的;如果原本就是巨富,后来却失去一切财物,这样的人所受的痛苦就更大更可怜了。善星比丘也是如此,他曾经受持、读诵三藏十二部经,并证得四禅的境界,然后又失去了,实在是太可悲了。所以佛陀说:‘善星比丘太过放逸了,由于放逸的缘故,所以断除了善根。’佛陀的圣弟子们如果有见闻此事的人,对于此善星比丘无不生起殷重怜悯的心,就宛如看到巨富的人失去了一切财物一般。佛陀多年来常带着善星比丘共相随逐,而他却自生邪恶之心,又因为心邪的缘故,不能舍却恶见。
      “莲花王!佛陀是无上的大悲者,他虽然了解善星的状况,但还是用心地导引。佛陀从昔以来见到善星还有少许的善根如毛发一般,终不肯预记他是断绝善根是不能成佛的一阐提,应常住地狱之人;但是由于他不断地宣说无因无果、没有任何作业因缘果报,所以佛陀才说他断了善根。这就譬如有人掉落在粪池之中,如果有善知识想要用手来拔救他,此时如果能抓到他的头部或头发,就能将他救拔出来,但若久求不得,则只好放弃了;佛陀也是如此,求觅善星微少善根便想要救度拔济,但是终日勤求,还是没有少许的善根,所以无法将他从恶道中救脱。”
      释迦狮子沉思之后,又看到当时的情景……
      在当时,迦叶向佛陀问道:“世尊!如来何故授记善星当堕恶道?”
      佛陀回答说:“迦叶!善星比丘有许多的眷属,都说善星是阿罗汉,已经得证道果了;我为了要摧破他们的邪见之故,所以先预记善星因为放逸的缘故,将堕于恶道。善男子!你了解如来所说是真实无二的。所以假若佛陀授记他应当堕于恶道之中,如果没有的话,是绝无是处的。
      “善男子!善星比丘常为无量诸众生,宣说世间一切都是无善恶果报的,这时便断除了一切的善根,乃至没有如毛发一般少许的善力。善男子!我久已了知是善星比丘会断除善根,但是还是让他与我共住满了二十年。因为我若不畜养共行,远弃不近左右,这人必定会教导无量众生去造作各种恶业。这就是如来不共十力当中的第五力,种种胜解智力啊!”
      大迦叶又问佛陀说:“世尊!如来具有了知众生各种根器的力量,一定了解善星会断除善根,但是以何因缘,还是允许他出家呢?”
      佛陀说道:“大迦叶!我在往昔初出家时,我的堂弟难陀,从弟阿难、提婆达多,子罗睺罗等,都随我出家修道。我如果不听许善星出家的话,他将绍接王位;他具有权力之时,必会损坏佛法。以此因缘,所以,我便听允他出家修道。善男子!善星比丘如果不出家的话,也会断除善根的.在无量世中都无有任何利益。现
      在他出家之后,虽然还是断除善根,但是尚能受持戒律,供养恭敬长老、有德之人,而且修习禅定,从初乃至于证得四禅,还是种下了善因。这些善因将来还是能生善法,而善法既生,便能真正地修习佛道;修习佛道之后,将来定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无上佛果。因此,我才听允善星出家。善男子!如果我不听允善星比丘出家受戒的话,则不能称我为具足不共十力的如来。”
      此时,大迦叶尊者与释迦狮子比丘,方才恍然大悟,了解佛陀救度众生的不可思议善巧方便。
      佛陀接着说:“大迦叶!佛陀善巧观察众生具足善法及不善法,善星虽然具有如是二法,但是由于恶业现前,不久当断一切的善根,而具生不善之根。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亲近善友,不听受正法,不善巧思维,不如法修行;因为这些因缘,都是能斩断善根,滋生不善根的缘起。
      “善男子!如来也知道善星在未来世时,会再亲近善友,听受正法,修行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这时则又能还生善根。善男子!这就譬如有一泓泉水,离村落不远,泉水十分甘美,具有八种功德。有人十分地热渴,要前往涌泉之处,而在一旁的智者能观察知晓这位热渴的人,必定能够到达泉水流处无疑;因为这是惟一的道路,再也没有其他的歧路了。如来世尊观察诸众生也是如此,所以说如来名为具足了知众生的诸根的智慧力。”
      这时,善星比丘已经无法再作为佛陀侍者了,但是尊贵的佛陀一定要有人侍奉。这时,比丘大众纷纷讨论。
      后来,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首先观察到,如果请阿难陀比丘来作为佛陀的侍者,应该是十分如法的,而佛陀也必定会十分的欢喜。而其他五百位大阿罗汉也一同观察到这样的因缘,所以五百位大阿罗汉就一同向佛陀请求,希望让阿难尊者作为佛陀的侍者。
      佛陀脸上欣然微笑地回答说:“好吧!就让阿难陀作为我的侍者。”于是这五百位大阿罗汉再向阿难陀尊者要求,希望他能够如实如理地发心来奉侍释迦牟尼佛。
      这时阿难尊者就向释迦狮子说道:“当时,我就向佛陀请求道:‘佛陀啊!我很欣喜能够当您的侍者,但是如果要我作为您的侍者,我有三个愿望请求佛陀应允:第一,佛陀您所有的一切饮食,与一切的袈裟衣物,都由我来负责照料。佛陀的衣食请他人不要烦心。第二,希望我能向佛陀请法。如果经由我请法,恳请佛陀宣讲何种经典,希望佛陀能够慈悲地应允。第三,在过去我还未出家之前,佛陀所宣讲的一切经典,我希望都能够再次听闻;而且如果我不在的时候,希望佛陀尽量不要随意宣讲经典,如果有所宣讲,也恳请一定向我又述。这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与我慢的缘故,因为我作为佛陀的侍者,希望能够完全了悟佛陀所宣讲的任何经汗,也免除一些无谓的法诤,这样子才是一个侍者所应该具足的条件啊!”
      “佛陀听了之后,就一一默然应允。这时,如同满月般的清净佛颜,也示现欢喜微笑地接连说道:‘善哉,阿难陀,善哉!阿难陀,善哉!阿难陀。’佛陀就这样连称三声善哉地应允我的要求。而我也成为佛陀的侍者了。
      “当时,我就向佛陀请问道:‘比丘善星本来是佛陀的侍者,现在他心中生起了邪见,将来到底会怎么样呢?’
      “佛陀就回答说:‘这位看起来宛然像很有智慧的善星比丘啊!再经过七天,就立即要逝去了;而逝去之后,他即将转生投胎为饿鬼,成为饿鬼之后,他会住在一座花园里,这是十分可悲可愍的事啊!’”
      这时,释迦狮子感觉十分奇异地问道:“那善星比丘的命运,不是跟苦得裸形外道一样吗?这因缘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阿难尊者说:“是的,实在是太巧合了!当时我听了佛陀的宣说之后,心中十分的难过,为了帮助善星比丘,就赶快来到善星的住所,告诉他佛陀所宣记的事情,希望他有所悔悟。但他毫无所动,善星当时心想:‘哪有那么倒霉的事,我竟然要跟苦得尼乾一般;而且我的修行境界那么好,这是不可能如此的事情。’
      “于是他十分狂妄无礼,并很粗暴地回答说:‘佛陀的话完全是假话,或许事情有时也会巧合碰到而说中,但是这些大概就像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一般,偶然猜中的而已,我是绝对不相信的。现在他说我过七天之后就要死了,这是不可能的,你第七天的早晨再来看吧,我还活生生地在这里享乐呢!我现在准备六天就静坐在这里,一动也不动,看看他所说的话,到底能不能实现。我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我就是坐在这里,总不可能七天之后就死吧!’善星十分粗鲁无礼地向我狂吼着。
      “结果,他真的在六天当中,居住在那里,不吃不喝,但是由于他不做禅观修行,所以也不能安住在定境当中调摄身心。所以,到了第七天的晚上,由于他的口实在太干渴了,实在受不了,就喝了大量的水,结果这些水,还没有被身体吸收的时候,他就宛如佛陀所预言般死去了。
      “当时他虽然饮了大量的水,但是身体却没有办法吸收。并且由于整个身体十分的干瘦,而腹中又装满了水,所以腹部就膨胀了起来,这时口干腹大就宛如焰口饿鬼的样子。我在七日之后,到花园里看到了这个情景,心中十分地难过并叹服佛陀的智慧。死去的善星就住在花园里面,就现生成为一个大腹身瘦的饿鬼了。
      “从此之后,这饿鬼在花园当中,如果碰到了佛陀讲经说法,或是佛陀为了要救度他,而特别为他说法时;他就将脸转过去,用背对着佛陀,或是用两手遮盖双眼。佛陀坐在东面为他说法,他就将身体朝向西面;佛陀坐在南面为他说法,他就朝向北面;佛陀坐在上方虚空说法,他就将脸朝下;佛陀如果以神通幻化从四面八方向他说法,他就将眼睛闭上,并用双手遮掩了耳朵,再也不肯听闻佛陀的说法。”
      这时阿难尊者双手合十,身光晃耀,而佛光也注照在他的顶上,并普照于洞中,他庄严地说道:“从此之后,我就成为佛陀的侍者,一直承侍佛陀二十余年。”
      这是阿难尊者对释迦狮子所宣讲的第一件重要的因缘。
      释迦狮子从佛陀说法的殊胜与善星比丘的邪见深重中,了悟任何的佛法,都是要经由正见的指导来实践实证的。如果不能够从佛法中了悟真实的智慧,使之深植于我们的心中,而心起邪见的话,那么我们所知所见的佛法名相,并不能够帮助我们解脱痛苦。
      阿难尊者低沉庄严的语音,佛陀示现在世间的一大因缘,如如实实地流入了释迦狮子的心中。阿难尊者此时双眼凝注着虚空,在清净的幻化之中,宛如释迦牟尼佛光明现前,并为一切众生示现了广大不可思议的究竟教化。
      在光明的阿修罗秘殿,释迦狮子侍住在阿难尊者的座前,两人都安住在寂静的三摩地中。此时,释迦狮子缓缓地睁开双眼,目不暂舍地注视阿难尊者,而阿难尊者也张开了清净慈祥的眼光。于是释迦狮子恭敬地合掌向阿难尊者讯问道:“尊者!是否能够请您为我开示佛陀伟大的生平?”
      阿难尊者默然欢喜,然后说道:“伟大的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三十五岁的时候于菩提树下,彻悟了法界的真谛,而圆满成佛了。当他在看到晓星升起的时候,成就了圆满究竟的佛果,并依据他所证得的法界真谛而开始推动清净的□□,并救度法界的一切众生。
      “佛陀在菩提伽耶菩提树下的金刚宝座上,了悟证道之后,首先观察所有众生的因缘。他了解在现在的娑婆世界中,以前与他共同修持苦行的五比丘,是能够了悟这甚深微妙法的,于是佛陀选择了五比丘作为初次受法因缘之众。所以他就慢慢地来到了瓦拉那西的鹿野苑,在此与五位比丘见面,并且初次转动了正法之轮。
      “佛陀在鹿野苑为憍陈如、马胜、婆沙波、大名、跋提等五比丘,以及虚空中许多天神大众,三转四圣谛十二行相□□。
      “这初次的三□□,首先‘示□□’,是要我们了知‘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等四谛之法、生命的真谛;再来‘劝□□’,是要我们依照四谛之法‘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来正确地实践;第三则为‘证□□’,是要我们圆满实践四谛‘苦已明,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之法。
      “在三□□之中,每一□□,对四谛中的每一谛,都会产生四种不同的证知,即所谓眼、智、明与觉四种境界。眼就是法眼,对法正确的知见;智是正智,依此可得解脱般若正慧;明是三明解脱;觉是般若正慧光明。而在第一示□□时,憍陈如及许多天神都生起‘见道’,证得法眼初果的境界;当第二劝□□时,憍陈如就证得了四果阿罗汉,而其余四人也生起了‘见道’的境界;当三转证□□时,其余四人也证得阿罗汉了。
      “佛陀自初□□开示五比丘,及至证入涅槃时的遗诫,都谆谆教诫着我们苦、集、灭、道四谛的正义因为这四者是真实不虚的,所以名为谛,而此四者能为圣者所知见,所以又名为四圣谛。”
      这时,释迦狮子虽早已通达一切诸法的真谛,但是为了末世众生,及一切密乘行人能安住于正法永不退转的缘故,所以特别双手合十向阿难尊者恳求道:“尊者!您是否能为我以及密教行人还有一切的末世众生,宣说四圣谛法,使我等能安住于正法永不退转,能坚固于佛法,永不生起邪知邪见。”
      阿难尊者慈悲地说:“善哉!我当然要为你及一切众生、修行人宣说正确的法要,请你仔细谛听。”
      这时庄严的佛光笼罩在阿难尊者的身上,佛陀的光明威神正加持着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心中扬起庄严的梵音,似乎与佛陀的妙音合而为一了。
      只见他说道:“现在我要为你宣说佛陀所教导我们的四谛真义。所谓的苦谛(Duhkha-satya),是要我们认知世间的一切事物,不论有情性与非有情悉皆为苦。我们人所住的地方叫世间,世是迁流之义,间为间隔之义;又名为世界,而界为界畔义。从这两个名称,我们了解这世间是迁流无常,是可毁坏的地方。而有情生命身心的分为五蕴,蕴是积聚之义,五蕴积聚,我们则生,消散则灭,并无任何的永恒性。
      “苦’一般而言有三种:即身心受苦时的苦苦,乐境消失时的坏苦与无常迁流不息的行苦。在有男有女的欲界这三苦都是存在的,而自在的天人只有后面二苦,无坏苦则唯有行苦,这是依程度而分别的。如从内容上分,则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与亲爱之人的爱别离苦、与愁怨相会的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和无法断离轮回的五蕴炽盛苦;前四者是对身心的苦,其次二者是对于社会的苦,求不得苦是对于自然的苦,五蕴炽盛苦则是以上七苦的总结。因有情生命发生的众苦,问题在于有情的色、受、想、行、识等身心五蕴自身;而这五蕴又炽然如火,无法浇息,所以苦海无边。
      “宇宙万象,无一非迁流变化,生灭无常的,所以才叫做有为法。广大的宇宙世界有成住坏空,小至有情生命之身有生老病死,而大至一切万法则有生住异灭等无常变化。我们如果对于这苦恼的世界与短促的生命,不知觉悟的话,产生颠倒梦想,妄生谬见,则旷劫永难脱离轮回,无由自在。但是,这充满痛苦的世界,并不是偶然而有的,这种种痛苦的现状是迷惑无明世间的果报啊!”
      阿难尊者一面宣说着苦谛无常的实相,而眼望着房顶,仿佛望穿过一切的虚空法界,看着无数的星系从虚空中生成、安住、异坏又还空一般,无尽地回旋着;在一刹那间,释迦狮子也恍若经历了千万时劫的时空异变。而在佛陀威神加持之下,看到了无数的众生,迅速地生老病死;每一个人的尸骨都堆满了广大的宇宙星乐。释迦狮子心中悚然惊怖一切众生的无明无知。
      这时,阿难尊者非常地安详,但在心的最深之处,却似乎有着一丝哀伤的眼神正注视着释迦狮子。
      释迦狮子心中生起了无上的金刚菩提心,向阿难尊者合掌宣说道:“尊者!我必定在诸佛威神的加持之下,广度一切众生成佛。众生实在可悲可悯,我现在十方诸佛之前发愿:众生无边誓愿渡,福智无边誓愿集,法门无边誓愿学,如来无边誓愿事,菩提无上誓愿证,自他法界同利益。我为了利益法界一切众生,愿成圆满佛果。祈请十方诸佛与尊者,予我证明。”
      阿难尊者十分欢喜地说:“善哉!善哉!这是真正的金刚菩提行啊!愿诸佛为你证明!而我愿为你证明!”
      在阿难尊者证明释迦狮子的三昧耶誓句时,虚空中现起无尽的虹光,诸佛踊身空中同出梵音,梵音光明注照在释迦狮子的顶上而说:“善哉!善哉!我等共同为你证明!”
      释迦狮子安住在清净的金刚誓愿三昧之中,而诸佛证明的顶严光明也融入他的心海,然后再向阿难尊者启问说:“尊者,集谛的密义,又是如何呢?”
      阿难尊者说:“所谓的集谛(Samudays-satya)就是引起苦果的原因。集就是积聚之义,所以又称为苦集。其中,业力为正因,而烦恼则为助缘。业是以思的造作精神作用为主体,思就是能够发动一切的根本意志;所有众生流转生死轮回,或还灭证入涅架,都以思为原动力。思通过身体与语言表现于外,则成为身业及语业,而在内心思量时,即叫做意业。这由思所造作的身、语、意三业,都有牵引后续存有的力量;可是,能促使思发动身语意造作不善业的力量,则是烦恼。
      “烦恼又有:结、缚、惑、随眠、缠、漏、瀑流等异名。贪、瞋、痴、慢、疑、不正见等为六大根本烦恼。其中,不正见又可分为:执着自身的身见;执取思想上对立的常断两边的边见;无因无果、毁坏善事的邪见;执着成见、即非果而妄计为果的见取见;执着不正的戒律,以及非因而妄计为因的戒禁取见等此五种。以上两者合计为十种,这十种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又名为根本烦恼。
      “由这些根本烦恼蔓长出来的种种烦恼,称为枝末烦恼或随烦恼,为数很多。这些烦恼,有的属于感情的,是迷于事相的,所以叫做迷事惑;但是因为这些烦恼微细难除,所以必须在修道次第的断破,故以又名为修惑。有的则是属于知识的,是迷于义理的,故称为迷理惑;因为这些烦恼在见道上时见到真理即断除,所以又名为见惑。有这些惑与业,所以有三界轮回的苦果。”
      阿难尊者说完后,慈悲的现观三界烦恼众生。而释迦狮子一面听着阿难尊者的法音,也一面现观一切烦恼的根源。他完全了悟一切烦恼不离自心,而一切众生的烦恼,即是菩萨的烦恼,所以四弘誓愿才有“众生无边誓愿度”之后的“烦恼无尽誓愿断”。
      “但一切的烦恼不过是幻相而已,如果执着烦恼而去断除烦恼,还是次第迂回的啊!只有现前法界清净,众生成佛,才是大圆满的心要啊!”释迦狮子在法性与缘起的究竟密义上已完全了悟了。于是合掌请求阿难尊者开示‘灭谛’的密意。
      “所谓的灭谛(Nirodha-satya),就是当我们从集谛当中明了一切的真理,并使烦恼业断除之后,则能解脱众苦,就称为灭或苦集灭,这也就是涅槃寂灭的境界。灭或寂灭当中,不是灭无的意思,而是舍离种种积集,灭却一切苦痛时所显现的实相。这是由生死之苦,归于究竟安稳的实相,称为证入涅槃。
      “涅槃是解脱了二界的生死、苦恼、虚伪与染浊才能证得的,所以具有种种胜妙的功德。但是,涅槃的实体,并非言语思虑所能及,而其实义也不是文字所能诠释的。所以要知道涅槃真境为何,只有由修道实践,才能亲自领会。涅槃有现生还活着时即证得的,这名为有余涅槃;有命终后才证得的,这又名为无余涅粲。而有余涅槃较无余涅槃尤为殊胜,特别为佛陀所重视。涅槃为开悟出世间的果德。要证得涅槃,必仰赖修道的妙因。”
      已具足一切妙道因缘的释迦狮子慈悲地为众生启问道:“尊者!如何才是真正的修道呢?”
      “道谛(Marga-satya)是证悟的过程。当我们解脱众苦而得证涅槃,这是出于自心智慧的修悟;而随顺这智慧之路而趣入涅槃的,就名之为道或苦灭道。换言之,道就是要证得涅槃时所应经历过的身心状态。这种心灵状态不是世间的乐观或厌世的两种极端,而是以适宜的中道以求解脱,所以又名为中道;这中道又远离一切的偏邪,所以名为正道;而且是属于圣者之道,所以又名圣道。”
      释迦狮子又问道:“这中道,到底有哪些的内容呢?”
      “中道是佛陀所明示最重要的道行品目。中道的种类,佛陀在转动□□时,宣说为八圣道支,到入涅槃际,又增广为三十七觉分;但这仅是广略的区分而已,在内义上毫无差别。八正道的内容是:
      “正见,即正确的见解。就是明了通达苦集灭道的四谛之理,这是以无漏智慧为体性。
      “正思维,正确的思维。当我们彻见四谛的真理,就应当以此作为思维的基础而使真实的智慧增长,这是以无漏心所精神作用为体性。
      “正语,正确的言语。就是以真实智慧来修习口业,远离妄言、恶口等过失,这是以无漏的戒律为体性。
      “正业,正当的工作。这是以真实的智慧除去自身的杀生、偷盗等邪业邪行,而安住于清净的身业,这是以无漏戒律为体性。
      “正命,正当的生活。就是清净三业,必须随顺于正法而生活,远离诈现神通异相博取信仰、自说功德学问、占相吉凶、高声现威大言壮语、说所得的供养利益以动人心等五种邪命生活,这是以无漏戒律为体性。
      “正精进,乃正确的努力。发动真实智慧而修习涅槃之道,这是以无漏的正勤为体性。
      “正念,正确的忆念。这是以真实智慧来忆念正道,绝不生起邪念,这是以无漏念力为体性。
      “正定,正确的禅定。以真实智慧证入于无漏清净的禅定之中,这是以无漏禅定为体性。
      “八正道,又可归纳为:戒、定、慧三学,其中正语、正业、正命为戒学,正念、正定为定学,而正见、正思维、正精进为慧学。而一切佛法的修持,都是以八正道的实践规范为根本。
      “佛法即是生活自身。一个修行人的食、衣、住、行等生活内容,是法尔自然地依于佛道而行。这八正道是初始学佛乃至成道解脱者的共同生活内容。”
      释迦狮子随着阿难尊者的教诲,从每日晨起的一念到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乃至于夜间的睡眠,都将道谛完全融入了。
      “八正道就是生活瑜伽啊!”一日,释迦狮子领悟到:“安住在八正道中,必能法尔自然地圆成广大的生活瑜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