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八月十四,正是酷暑难耐,偌大庭院中的芭蕉叶打着卷,傍晚时夕阳垂照,还不算太晒。

      往日安静的庭院里现在却拥挤的很,人来人往,面上表情却不约而同的凝重,默契地不发出大动静。

      正屋的门禁闭,几位中等年纪、衣着华丽的贵妇人候在廊下,围了一圈,小声嘀咕着什么。

      不过半刻,曲折蜿蜒的回廊那头跑来一个梳着双髻的侍女,额角尽是热汗,气喘吁吁回禀,“长、长公子……”

      为首的妇人见她回话断断续续,秀眉微蹙,眉梢流出几分不满,但瞥了一眼禁闭的门窗,还是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小侍女喘匀一口气,低着头将方才外院的消息一一说来,“回夫人,长公子和左相还在宫中和陛下私下议事,黄门道陛下不许旁人打搅,咱们少夫人的消息……”

      话已至此,在场的几位妇人都是权贵场上的常客,哪里不明白。

      韦氏瞪了一眼几乎要哭出来的小侍女,心中的郁气更重,低声斥道:“哭什么!不吉利的小蹄子,还不快滚!”

      她出身京兆韦氏,又做了半辈子的当家主母,最重视这些外在的体面,哪里在身旁两个弟媳面前露出过这等恶态。

      真是什么乌七八糟的事都砸在了一堆,搅得韦氏头昏脑胀。她以往总以长子为傲,可偏偏在眼下这样紧要的关节,这死孩子还挂念着他那些压根理不完的公务!

      韦氏攥紧了袖口,恨不能插翅飞到太极殿把裴云述揪回来。

      裴家二房媳妇唐氏和三房的崔氏见状立马打圆场劝慰,牢牢扣着大嫂的腰,生怕她晕过去,留下这一堆烂摊子。

      “嫂嫂且安心,这府中可全仰仗着您了,您可得撑住啊。”唐氏道。

      “是啊嫂嫂,大郎是因公留在宫里,是没办法的事儿,左右大郎媳妇身子骨还能撑,兴许待个一时半刻,大郎就……”

      崔氏的话还没说完,那扇禁闭的房门猛地打开,露出年轻侍女一张凄苦的脸。

      她用尽力气虚扶着门框,双膝发软,整个人宛如一尾脱水的游鱼,声音嘶哑,朝韦氏道:“夫人,您要进来吗?”

      这回,崔氏没说完的话彻底噎在了喉咙口,韦氏的脸更是阴云密布,覆上一层浓重的阴霾。

      屋子的装潢一如既往,处处彰显着河东裴氏的名门风范,正堂内室抱厦隔间俱全,原本隔在内室旁六折屏风已经被提前移开。

      饶是做好了准备,韦氏等人刚踏进屋子还是被这股浓重的药味熏晕了脑袋。

      榻上的女子虽在病中,却还是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长辈细微的不悦,她早就没什么力气,只能靠在身后的侍女怀里,勉强不算在长辈面前失了体面。

      李颂宜忍不住咳了两声,声音极轻,“让阿娘和两位婶婶移驾病居,是颂宜失礼。”

      已尽弥留之际,韦氏虽重视礼仪,也不会再为难她。
      更何况,她那儿子身为丈夫却不能陪在妻子身侧,本就是他们理亏,对不起眼前的永宁郡主。

      韦氏坐在李颂宜身边,握住少女的手,她虽与长子媳妇关系浅薄,可人之将死,怎么看都是可怜。

      语气也不由得带上几分真切的怜惜,“好孩子,这有什么怪罪可言,你的身子快些好起来,才是正经事。”

      唐氏与崔氏站在韦氏身后,也是大同小异的车轱辘话。

      李颂宜病容苍白,细瘦的腕骨凸起,听她们说完这些话,觉得眼皮子更沉重了。
      耳边围绕的尽是听了成百上千遍的话。

      少女垂着眼皮,又打量起了自己左手腕那道发灰的细长疤痕,以往她看见都会不动声色地遮起来,现在倒无所谓了。

      不仅如此,她的左手腕上还戴着一个狗尾巴草编的小手环。

      这是盛京城里鲜有的小玩意儿。
      也是绝不应该出现在裴氏宗妇腕上的,不入流的廉价首饰。

      但李颂宜很喜欢。
      不过也好久没人记得她喜欢的东西了。

      她的心思不在韦氏等人的话上,后者心里也装着事儿,没有注意她的反应。

      怔愣片刻,李颂宜苍白的唇角忽然绽开一抹极浅的笑容,话音格外轻,“阿娘,郎君在吗?我有件事想同他说。”

      韦氏脸上的表情瞬间僵住,她身后的唐氏崔氏两人面面相觑,下意识避开李颂宜的视线。
      屋中陷入一种格外诡异的寂静。

      本该觉得委屈的李颂宜并不意外,她抚摸着有些粗糙的草手环,心里很平静。

      她太熟悉自己的丈夫了,世家公子榜首,年少有为,心怀大志,对公务一向夙兴夜寐,呕心沥血所以今日的情况其实很正常不是吗?

      少女的目光依旧温和,握住面前妇人的手,“和阿娘说也是一样的。”

      分明是酷暑,压在手背上的单薄掌心却极冰冷,韦氏心中怔怔,弥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古怪滋味。

      李颂宜此时的脑海虽格外清醒,可是嘴里苦涩,只能勉强开口。

      “儿媳知晓自己这个宗妇并不合格。家世上,儿媳虽有郡主之名,于裴氏却是高攀;和郎君成婚后,五载无所出,郎君却洁身自好,处处包容……”

      她突然重重地咳起来,身后的侍女归砚立即掏出素帕凑过去。

      瞥到帕子上沾着的猩红鲜血,韦氏等人身子晃了晃,面上均是一震。

      上个月裴云述刚升任从二品右仆射,未及而立却深受帝宠,身居高位,这在整个盛京都是相当少见的情况,裴府更是被人踏破了门槛。

      二房的五郎正要参加科考,三房的崔氏这些日子正忙着给自家弟弟择妻,偌大裴府竟彻底忘了松庭院里的永宁郡主。

      她们也听侍女说起过,少夫人病了,不过那时,韦氏等人都以为她是不习惯盛京气候,还暗地里说起她不是个享福的命。

      毕竟前几年,每逢酷暑时,李颂宜都会发高热起疹子,为免传染病气,她还会与裴云述分居。

      直到昨夜,松庭院里的人来报,道少夫人高烧不退,竟呕血了。

      韦氏没见到时只觉得骇人,现在亲眼看到,心都揪了起来,只在心里暗暗祈祷长子尽快归家。

      崔氏见状更是下意识捂住了嘴。

      李颂宜擦干嘴角的血,已是冷汗涔涔,额发黏在一起,狼狈极了。

      身后的归砚轻轻地为她抚背顺气,眼眶里的泪顺着下颌滑入衣襟。

      少女的呼吸粗重,再也维持不了初始的平静,她一字一句地艰难往下说。

      “待我死后,夫人,能将我的棺椁送到辽州吗?我不……不入裴氏宗祠,这样,百年之后长公子还能与续娶的姑娘合葬……”

      每吐出一个字,李颂宜的胸腔都会上下起伏,舌面更像搅着刀尖,津液少得可怜,苦涩滋味却格外明显。

      韦氏听完,心里竟可耻地松了口气,但还是蹙眉否认道:“这怎么行?你是郡主,再说了,大郎认死理,也决不会同意的。”

      李颂宜含笑摇了摇头,动作缓慢。
      她有些庆幸,还好今日裴云述不在这里,她与韦氏相处五载,早就知晓韦氏对她的境遇颇有微词。

      “长公子怀珠韫玉,是裴氏宗族的希望,从前是我牵累了他,如今我病重,总不好挟制着他的后半生,长公子素来尊重阿娘,会明白的。”

      李颂宜的话说得圆满漂亮,处处都说在韦氏的心坎上。

      河东裴氏是传承百年的高门望族,裴氏长公子更是神仙一般的人物,良配本应是其他四姓的闺秀,却莫名被赐了一个没落亲王的孤女。

      婚后五载无所出,韦氏作为婆婆,饶是撑着面上那层温善的皮,也时不时会刺李颂宜几句。

      外头人看永宁郡主,虽身世没落,又是从风沙弥漫的边城辽州来的乡下佬,却幸运地嫁入声望煊赫的河东裴氏,可谓是人人艳羡。

      可只有李颂宜自己知道,这高门里的日子有多难熬,四方的天,香腻的风。

      所以,她不想连死也要死在这样陌生的盛京城里,葬在一个华贵却冷冰冰的宗祠里。

      这是囚她一生的牢笼。

      而韦氏,脑海里已经不自觉思量着五姓七望适龄的女郎们。

      年纪长幼倒在其次,性子须得进退得宜,相貌端正,身子骨更不能差,韦氏决不能接受又一个不能生养的儿媳。

      “拜托夫人告知长公子了。”李颂宜的声音拉回韦氏的思绪。

      她心虚又惭愧,却也没再推诿,下意识忽略了长媳话里话外那点称呼上的变化与疏离,毫不犹豫地应下。

      若是永宁郡主主动请求将棺椁迁离盛京,那长子的续弦自然可以葬到宗祠,这是几家贵女梦寐以求的事,这样的续弦哪里比不上发妻?

      对韦氏来说,李颂宜的请求非但算不冒昧,还是天降喜事,解了她的后顾之忧。

      李颂宜懒得去揣度韦氏的想法,她作为长媳,奉养裴家这一大家子长辈,又照顾一群晚辈,已经够累了。

      交代完这桩事,她又呕了几口污血,喉咙喘着热气,钓着思绪的那口气悄然散去。

      “辽州……”
      李颂宜艰难地吐出这两个字,不知想到什么,眸子里尽是欣慰,最后抬腕,似乎还想摸摸归砚的脸,然而手腕终是无力地垂在锦被上。

      那个狗尾草手环突兀地压在花团锦簇的锦被上,遮住少女腕上细长的灰白旧疤。

      恰如永宁郡主的一生,从来突兀,从来单薄,从来不圆满。

      贴身侍女归砚见状,身子软倒,扑通一声跪在脚踏上,贴着郡主的脸颊,怮哭出声。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