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二十九章,杨青芜沦落风尘 ...

  •   龙舟赛下午开赛,柳韵一行人到达玉珀湖边时,只见着岸边停泊了数艘各色龙舟,船上却没有人。

      此时时候尚早,游人不多,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处,旁边有小贩高声叫卖:“竹筒粽子嘞,又香又甜的竹筒粽子。”

      “粽子怎么卖?”

      柳韵只吃过汴京用粽叶包裹的三角形粽子,这竹筒粽子,还是头次听说。

      她好奇的往摊子上看去,只见一个个精致的荷叶包井然有序的码在一处,里头的东西确是神秘的很,半点也亏不见。

      “三文钱一个,姑娘要几个?”

      柳韵伸开手掌:“五个。”

      “好嘞。”那小贩应了一声,铺油纸准备给她装,柳韵摆摆手,直接把大家喊来,一人一个分了。

      柳韵打开自己那份荷叶包,就见圆滚滚的竹筒子躺在里头,通过竹筒两头可以看到里面白皙晶莹的糯米粒。

      柳韵瞬间明白这竹筒子为何要用荷叶包起来,原是糯米太黏,摆摊子时被风一刮容易沾灰,包起来可以保持吃食的干净。不得不说,这小贩也是有心人。

      竹筒分上下两片,柳韵将其掰开,迫不及待咬了一口,顿时糯米的米香配合竹子的木香在口中交杂爆开,没了三角粽子中蜜枣放多时的甜腻感,取而代之的是恰到好处的微甜,恁的好吃。

      这粽子不大,也就几口的事,柳韵吃完还意犹未尽,又去买了一个,还从旁边摊子上给二宝买了好大一串糖葫芦,几人边走边吃。

      沿着湖岸往里走,游人渐稀,河岸变窄,岸边垂柳繁茂遮挡日光,颇有种曲径通幽之感。

      二宝像个撒欢儿的小皮猴子似的,蹦跳着跑的飞快,张德昌和张月玲只好小跑着去追,不知不觉,柳韵和江云鹤就被落在了后头。

      “玉珀湖,这湖为什么叫玉珀湖啊。”柳韵边问边看向湖面,瞬间就被湖中的剔透之感席卷了全身。

      江云鹤徐徐解释:“玉珀湖水深足百丈,但水质清亮透彻,站在岸边往下望,无论是水中往来的鱼虾,还是水下经营圆润的石头,入眼揭示清晰无比。

      但饶是如此,玉珀湖的水却不是白色的,而是泛着剔透的绿色,好像滤去所有沉淀污垢的绿玉,又像是一块封存了水中一切景色的古朴琥珀,玉珀湖也因此得名。

      若是绕着玉珀湖走一圈,就会发现,玉珀湖的形状仿似天上弯月,而月光皎洁,湖水清澈,故此玉珀湖又名月澈湖……”

      “原来如此。”柳韵点点头,突的想起身旁人的身世,又疑惑的问:‘从之,你怎么知道的这样多,难道你来过这里?’

      江云鹤浅笑:“《山河路》中有写。”

      “《山河路》?”柳韵更惊讶了:“那样枯燥无趣的古书你都看得下去?”

      江云鹤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当年的自己傻得很,一心只想讨父王欢心,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深奥不深奥,无趣不无趣。

      虽是如此,《山河路》这样的古书也不是一个六岁孩子能轻易弄明白的,没办法,他只好先背下来,等先生得空了再去请教。

      但先生时间有限,带他也很是敷衍,他只好在其他书中寻找答案,逐渐的,书中的真意竟在他心中浮现。

      不仅如此,其余艰涩的古书由他读来,也顺畅许多,书中的学问,更是无需先生指点便可明了。

      江云鹤无心去说这其中艰辛,指道:“闲来无事,读来消遣。”

      有人的消遣是吃喝玩乐,可有些人,竟能把读书当做消遣,柳韵很是敬佩的看了他一眼,正感叹间,忽然她目光落在一处,惊呼道:“你看!”

      江云鹤看向他指的方向,那里湖边柳色倒映入湖,而水中绿藻恰好和柳色连成一片,烟波浩渺,悠悠荡荡,叫人竟分不清哪是倒影,哪是真实。

      “这叫幻景。”

      她解释着,收回视线时,余光恰好扫过柳韵笑靥如花的俏脸。

      今日柳韵并未易容,白皙的小脸在柳色掩映中更显清雅,瞳眸弯曲成了星月状,点点欢喜如星光般漾开。

      “好美!”她咕哝道。

      柳韵没听清,歪头看来:“什么?”

      “我说好美。”

      “是吧,怪不得有人大老远专程来玉珀湖上赏景……”

      柳韵并未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大喇喇的夸着风景,却被江云鹤打断:“我说……”他停了停:“你好美。”

      柳韵猝然顿住,心口砰砰跳个不停,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答话。

      她不是头一次被人夸美了,事实上,她从小就被各种长辈夸长的好看。

      除去这些,二哥的同窗们也常有红着脸的少年,打着磕巴称赞她的容貌,胆大些的甚至话里话外透出上门求取之意。

      那时的她是如何回应来着。

      对了,她面不红,气不喘,心中更无丝毫波澜,只礼貌性的表达了感谢。

      “谢……谢谢夸赞……”

      她学着之前的模样,装成满不在乎的样子应对,可她脸上的红晕却骗不了人。

      江云鹤将她的神色收进眼里,暗暗扯了扯唇,率先朝前行去。

      这是个好兆头啊,他想,那日在江中,他投石探路,换来了个当退的结果。

      可是今天,观柳小姐的神色,分明无需再一味死守,可缓缓进攻已。

      二人又往前走了一阵,湖上出现一座小桥,桥边的书生看到他们,主动迎了上来:“这边是屈生诗会,公子小姐可要来瞧瞧?”

      屈生诗会,顾名思义,是为纪念屈原,自比为屈原门生的诗会。

      看着这跟街头卖菜大妈叫卖一般的揽客方式,很明显这诗会并不正式,不过来都来了,进去看看也是无妨,二人便跟着那书生上了桥。

      走了不久,他们面前出现了一座湖心亭,亭子里摆满了长条形的桌椅,桌上放了笔墨纸砚,糖果花生等物,显然这就是诗会所在。

      亭子中人已有不少,老少皆有,都是和他们一样被临时拉来的游人。男女混坐,并未特意分开。

      见他们也有女客,那带路的书生便将他们领到了角落的空桌前,二人刚坐下,隔壁的书生张琪远就凑过头来问道:“兄台也是准备参加赛诗会的吗?”

      江云鹤满脸疑惑:“什么赛诗会?”

      张琪远便口沫横飞的开始介绍:“屈生赛诗会,是兖州及其重要的诗会之一。每年五月中旬举办,先是从众人中选取百人参赛,之后共比五场,最终选出一人为头名,被称为屈生诗状元。”

      “今天的屈生诗会,就是为屈生赛诗做准备,只要把做好的诗投入那边的诗箱中,就有可能被评诗员看到。而被评诗员提前相中了作品,在之后的赛诗会中,会很容易拿到好名次。”

      江云鹤点点头,他一听便明白了,这就类似于科举时,考生会向当朝大儒门上投去自己得意的作品,若是被大儒们相中,得了举荐,便是科考中的一大助力。

      再看那诗箱,被放在亭子正中,位置极其醒目。

      形状类似于一个大木桶,有半个人那么高,只是桶顶上的盖子是封死的,侧面有方形的小口,方便人们把诗作塞入箱中。

      张琪远继续道:“若是拿到头名,可以得到百两纹银的赏金。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若是在赛诗会中写出好的作品,会受全城文人的敬仰。而且参加了赛诗会,就有机会得到评诗员对作品的点评,要知道,评诗员都是兖州知名的名家,能得他们的指点,学问必有很大的长进。”

      江云鹤:“评诗员会有谁?”

      张琪远挠挠头:“尚且不知,每年赛诗会开赛前,评诗员的名字都是个谜,总之是当朝名士就对了。十天后,也就是五月十五,在景色书院举办赛诗会的百人选取赛,兄台,到那日我们结伴参赛如何?”

      文银,名声,和名士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对江云鹤来说都毫无吸引力。

      他想了想,模棱两可的道:“再看吧。”

      张琪远有些失落,叽里咕噜的又说了不少赛诗会的好处,可江云鹤仍是兴致缺缺,他也只好识趣的做回了自己的桌子。

      很快诗会正式开始,首先是由一些书生提出对屈原其人及其作品上的疑惑,再由另一些书生做解答。

      这些问题都很浅显,回答也没有什么新意,江云鹤看了半晌,便失去了兴趣。

      但此处水波潋滟,风光极好,多人论学,气氛上佳。

      他一时诗兴大发,提笔蘸墨,挥洒间做了一首绝句,最后落款处则写下:“山水闲人”四字。

      他将那纸折成小块,不欲多留,招呼柳韵离开,路过诗箱时,随手将折好的纸扔了进去。

      下了桥,再走半晌,二人便和张家人会了合,等他们再绕回入口处时,已将近五时。

      几人就近找了家酒楼用饭,回来时,湖边游人明显增多。

      显然,龙舟赛要开始了。

      有赌场的人抓住机会,吆喝着让人们押注。

      今日赌场来此并不是为了赚钱,单为了凑一个节日的气氛,因此哪怕几个铜板也可以压注,赔率也很低,只有一赔一点五和一赔二两个档次。

      柳韵几人也来凑趣,柳韵和张月玲压了绿色龙舟,江云鹤和张德昌压了蓝色龙舟。

      砰一声鼓响,数艘龙舟如离弦的箭一般,驶离了岸边,旁边舞龙舞狮队一同助兴,真是欢腾热闹。

      当年屈原投江之后,众人纷纷划船去救屈原,虽然屈原没有被救下,但这个划船的活动,却演化成了如今的龙舟赛。

      龙舟赛是团队比赛,每艘龙舟上都有二十多名队员一起划船,若想夺冠,需齐心协力。

      “加油,加油……”柳韵高声呐喊,朝湖中看去,只见黄色龙舟一骑绝尘,而其余龙舟都不分上下的在后紧追。

      转眼终点将近,绿色龙舟猛然发力,超过了黄色龙舟,但其余龙舟也在加速,在绿色龙舟背后咬的很紧。

      忽然蓝色龙舟猛地提速,超过了绿色龙舟,绿色龙舟也再次提速,最终险胜。

      第二场,红色龙舟领先,最后也毫无悬念,红色龙舟胜利。

      第三场,绿色龙舟落后,后期反扑,又是一个险胜。

      “赢了。”柳韵欢呼一声,拉着张月玲去拿银子,结果因为柳韵他们压的是一赔一点五,而江云鹤和张德昌压的是一赔二,最后他们不仅没赚到银子,还要倒贴给赌场十个铜板。

      但柳韵的好心情却没受丝毫影响,她想到在船上和江云鹤比钓鱼,自己憋屈的怎么也赢不了,如今莫名就有种大仇得报的快感。

      转眼,龙舟赛毕,日暮偏西,一艘艘的龙舟被划走,忽而远处驶来无数艘画舫。

      柳韵瞬间感到眼熟,这莫非是要选花魁,她虽没再现实中见过类似的场面,但画本子里这样的桥段她见得可不要太多。

      他们本来都打算回去了,此时柳韵却有些犹豫,若真是在选花魁,这样的场面可不是天天都能见到,错过了可太可惜了。

      江云鹤见柳韵驻足,在观她的神色,将她的心思猜出个大概来,又找来管事的一问,果然是要选花魁。

      他们便和张家人说,叫张家人先回去,他们要留下来看花魁选拔。

      谁料张家兄妹也没见过如此情景,好奇的紧,犹豫一阵后决定,让张德昌先把二宝送回客栈,之后和他们一起看选花魁。

      于是江云鹤便带着两个姑娘租下了一艘画舫,上船一看,画舫中配有两个负责划船的伙计,和两名作陪的美人。

      他们并不需要美人伺候,便叫两个美人和划船的人一同待在舱外,并嘱咐两个伙计说,不要急着划船,靠岸边等一等,他们还有人要来。

      过了不久,张德昌就回来了,此时夜幕低垂,华灯初上,花魁比赛也正式开始。

      画舫内有提前准备好的酒菜,只是过了许久有些凉了,他们叫两个美人把菜热来,几人边吃边看。

      前两场比的是作诗和作画两项,都是由李妈妈从提前准备好的题目箱中统一抽题,姑娘们再根据该主题作诗或作画,最后由丫鬟们进行展览,无需姑娘们亲自露面。

      每艘画舫中都有三根钎子,对应三场比试,客人们只要把钎子投入对应姑娘的木箱中,即可完成投票。

      柳韵对琴棋书画这些向来不上心,自然也分不清诗词的好坏,又因投票箱旁总是拥挤了不少画舫,他们就没去凑热闹。

      到了第三场,这场是比琴技,此时的客人们都被吊足了胃口,迫不及待的等着一睹姑娘们的芳容。

      终于,伴着悠扬琴声和女子如黄莺出谷般的嗓音,一艘画舫由远及近。船头,一名橘裙姑娘怀抱琵琶,出现在众人视野内。

      一瞬间,玉珀湖上欢呼叫好声不断,更有书生当场作诗,赠与佳人。

      同一时间,张月玲看清美人脸的一刻,手中筷子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她嘴唇发颤,良久才把话说完:“是……是轻芜妹妹……”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