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设计 ...
-
放粮处,众人各司其职,分毫无差。
彼时,季宁正于仓廪之中清点银粮,忽察觉赈灾银两短缺了一些,竟有人敢在她眼皮底下行窃,季宁眸光骤冷,她倒要看看是何人如此胆大包天。
季宁随即传唤镇守灾粮的侍卫,不过片刻工夫,便从二人口中探出了蛛丝马迹。
两日前,他二人值守时,忽见一邺岷的吏员步履匆忙地赶来,说是半夏与人起了争执,李常一开始有些疑虑,但那人却说他曾远远见过季宁一面,因而识得半夏姑娘的身份,他说本想寻镇抚队伍的人前去调停,但找了半天只找到他们俩,半夏是季宁的人,他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便决议由陆潇留下看守,李常同那人前去查看。
然而,待李常赶到时,却见半夏安然伫立,神色如常,并无纷扰之迹。他正欲回头询问同来的小吏,却发觉那人早已消失在人群之中,不见踪影。但李常只觉是街市熙攘,人流如织,一时不慎走散,也未将此事萦怀于心。
另一头,陆潇正看守赈灾银粮,忽觉腹中一阵绞痛,亟欲如厕,恰在此时,一位同僚步履从容地经过此处。陆潇未及细想,便匆匆托付对方暂代看守之职。如今静心回想,种种巧合未免令人心生疑窦,更何况……李常那日也曾腹痛,而这两日以来,陆潇也未再见那位同僚的身影。
季宁以失职之过,降责于二人,她明面上一如既往清点账目,暗中却命辛夷细查邺岷吏员底细,这一查便牵连蔓引,终是揪出了幕后之人。
暮色初合,季宁便携半夏与裴霖一道,悄然而往,欲会一会那幕后之人,之所以命裴霖随行,自是因季宁明面上仍不谙武艺,出行自要有人守护。
几人行至一宅院前,半夏上前轻叩门环,院内却杳无回应。裴霖眉峰一蹙,猛地抬脚踹开木门,几人径直朝里屋走去。
里屋昏幽,唯有一支孤烛在木桌上摇曳不定。见季宁几人闯入,那人却神色未改,仍独坐案前,从容举杯。
“盗银一事,先生倒是好算计。”季宁眸光微动,檀口轻启。
“殿下说笑了,老朽不过是山野散人,云外之身,又何曾与朝堂风云有所牵涉。”
“本宫若不是已然掌握证据,也不会深夜叨扰。”季宁边言便拂衣落座。
其实刘山雪此计筹谋甚密,他先以利诱煽动邺岷二吏,一人引路,一人扮镇抚卫,又从市井中择一无赖,于街角挑起事端。那吏员借半夏之名,行调虎离山之计,终将李常引离现场。至于下药一节,更是不费吹灰之力,近卫与百姓同灶而食,只需买通庖厨之人,伺机在那二人的饭食中略作手脚,此事便可功成。
只是季宁心有疑云,那二人所盗灾银不过五六十两,丢失与否倒是无足轻重,所以……刘山雪究竟想要做甚,季宁这般想着,不由出声询问。
“其实,老朽一开始是劝他们盗一箱的,但他二人有些怕事,便……”
如此看来,一切便都说得通了,倘若季宁察觉灾银不翼而飞,仓促之间难以填补亏空,届时刘山雪便可趁机散布流言,诬指季宁监守自盗,或罗织罪名,给她按上个渎职失察之过,纵使来日安稳回朝,也会遭人诟病。
“先生智计超群,可惜依旧不懂人心……”
闻听,刘山雪双眸一暗,沉思片晌,终是开口,“殿下可还安好?”
“甚好,本宫还未封号,他已然成了晋王。”季宁星眸沉静,神色淡然道。
刘山雪未再言语,可季宁却下了禁令,限他三日之内离开江州,她可不会把一个祸患留在自己身侧,念及刘山雪是季君阳的人,季宁已然给了薄面,没将他送官。
翌日,季宁差李常等人于邺岷小吏落脚处搜出了在灾银,私盗灾银乃是重罪,按律当斩,但人是邺岷的,也应知会邺岷的郡丞一声,便差了人传唤。
那县丞名霁年,兴仁何氏子,裴霖同他讲了来龙去脉,那人顿时勃然大怒,随即掣剑,竟要当场斩了那二人,裴霖赶忙阻拦,推搡间,何霁年手臂上的刺青不慎显露,他虽迅疾掩袖遮覆,但季宁已然看清,那是只虎首。
风波既定,季宁立遣辛夷前往邺岷,各郡灾粮已然分发,城南清理也着手开始,虞阳一片百废待兴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