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新汉(二) ...

  •   于是南方各郡太守据地为王,割据势力丛生,承汉王朝所管辖的只有京都洛阳附近的少数地区,而朝廷内部,由于分权不均,宦官与反承汉王朝的大臣势力结盟威胁承汉王朝的统治,与其起了严重冲突,承汉王朝甫一建立便岌岌可危。
      攘外必先安内,承汉王朝内部风雨飘摇,矛盾重重,再加上西南羌族不断进犯,更无法顾及周边地区。
      张骞通西域开丝绸之路,使中原地区与西域交往日益密切,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轮台县设西域都护府,西域政权由此交归中央,新莽末(公元23年左右),西域乱,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及东汉王朝建立,西域各国不满匈奴压迫,于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
      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始以陈睦为都护,次年,龟兹、焉耆叛,共攻杀陈睦,遂罢都护。和帝永元三年,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东汉王朝已超微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十四年,超还洛阳,继任者任高、段禧。
      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西域乱,征禧还,自此不复设都护,至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以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安帝驾崩,班勇去世,梁氏篡刘氏位建承汉王朝,惹得中原大地一片动荡,自是无人继任班勇长史之职,西域表面仍属承汉王朝管辖,但所谓的西域长史府早已是个摆设,西域各国的实际行政权归龟兹白氏,自此,西域各国脱承汉自立。
      秦汉之际,中国北方最大的威胁来自匈奴,卫青、霍去病也因抗击匈奴而名垂史册,但真正将匈奴这个威胁根除,使其无法形成气候的人,却是东汉章帝窦皇后之兄窦宪。
      窦宪其人之功比卫青、霍去病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此人人品太差,史家大都不屑,因此盛名不及卫、霍二人。
      窦宪破匈奴其实颇有几分保地位之举。章帝丧期,窦皇后多次接见齐殇王儿子都乡侯刘畅,引起窦宪猜忌,恐其威胁自己权利,便派刺客杀之,并将责任推给刘畅之弟刘刚,真相大白后,窦皇后很丢面子,对外宣传狠狠处理窦宪,虽然“狠狠”只是对外做做样子,窦太后还不至于真的将其处死,但窦宪此时失势却是实实在在的。
      只是这次老天爷给了他一个机会,而他也把握了这此机会。当时南匈奴上书东汉朝廷要求合击北匈奴,窦宪请命统领合击之事,大败北匈奴。
      自此,匈奴远走草原,向西侵入欧洲,所到之处另欧洲人闻风丧胆,许多欧洲人把匈奴对欧洲的践踏,看做是上帝对违背誓言的基督教徒和异教徒的惩罚,匈奴帝国国王阿提拉则被称为“上帝之鞭”,而匈奴以前的领地被鲜卑族乘虚而入。
      对于鲜卑,或许很多人都不觉得陌生,慕容、拓跋、宇文皆属鲜卑姓氏,南北朝时期有很多政权都是鲜卑所建,慕容垂、宇文邕、北魏孝文帝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王。
      假若历史没有改变,东汉末年,檀石槐统一鲜卑,被推举为大人,而这个时空中,鲜卑仍是部落群居,没有统一的政权,部落分为东西两部,西部归属宇文氏,东部归属慕容氏,两部势力旗鼓相当,也因此鲜卑并没有趁承汉王朝内乱,挥兵南下,进军中原。
      西北的乌孙,大概是承汉王朝最放心的了,乌孙于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统属于汉朝在西域设置的都护府,西汉武帝时将细君公主远嫁,后又解忧公主和亲,虽然解忧公主和亲之时,乌孙分裂为亲汉派和亲匈奴派,但两国之间从未爆发战争,及至窦宪大破匈奴,乌孙势力中亲汉派占主导,且乌孙铁骑常年为汉王朝所雇用,为其守边,因此两国之间一直和平共处。
      时势造英雄,承汉王朝动荡不堪之时,新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孙舒开始了在这乱世里的南征北战。二十岁起兵于长安,历经十年平定北方,建立新汉王朝,定都长安,年号天初。称帝后由北向南,花费十二年收取南方,平定羌族之乱,于天初十二年统一南北政权。
      此时的人们早已不再死认“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理了,毕竟谁都不想再去乱世走一遭。
      乍一看公孙舒,我还以为是东汉建立之初,与光武帝刘秀争权,据蜀地称帝的公孙述后世,看了史书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
      却说公孙家族也很显赫,乃是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的后代。疑惑的是明明是冯异的后代,怎么会变成复姓公孙了呢?这要从他的一个后人讲起。
      史载“冯异与诸将齐攻落门,尚未攻克,病发,在军营中去世,谥节侯。长子彰嗣,明年,帝思异功,复封彰弟䜣为析乡侯。十三年,更封彰东缗侯,食三县。永平中,徙封平乡侯。彰卒,子普嗣,有罪,国除。”因此异之部分后代因普有罪,便取异之字——公孙为姓,不复用冯姓,也因此新汉王朝建立者虽是冯异的后代,却姓公孙。
      公孙舒平定天下,一统南北之后,在位之时勤政爱民,休养生息,无起兵之事,新汉王朝日渐兴盛,他也是除光武帝刘秀之外,另一位既是定鼎之王,又是中兴之君的帝王。他于天初二十三年无疾而终,史称明武帝,现今新汉王朝的皇帝是他的长子——公孙宸。
      公孙舒不失为一代明君,而他与明敬皇后的爱情也为世人津津乐道。公孙舒二十岁起兵之时,原已娶妻,只是妻子不到一年便因病去世,而后他便一直未娶,直至二十八岁遇到明敬皇后。
      明敬沈皇后讳佩琳,洛阳人氏,初,明武征洛阳,遇后,心悦之,因纳后,有宠。及即位,立为后,天初元年,生太子宸。
      新汉后宫谓阶依次是皇后、贵人、夫人、美人,及选秀时的采女,成为帝王后,公孙舒也并未大肆扩张后宫,一是他与明敬皇后感情甚好,再就是加强皇权所需,只是形式上立了贵人、夫人,且这些人家族势力都非显赫之族,由此算得上专宠明敬皇后一人,宫中皇子、公主大都出自明敬皇后,只是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成活下来的并不多,皇嗣中只有太子公孙宸,皇子公孙译、公孙弘,公主公孙雪,其中公孙宸、公孙译皆出自明敬皇后。
      在幼子公孙云夭折之后,明敬皇后郁郁寡欢,于天初十九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明武帝悲痛难忍,亲自为其守灵,四年后随其而去。
      明敬皇后的沈氏家族大都不问仕事,只有明敬皇后之兄沈安被公孙舒三道圣旨所迫,入朝为官。
      新汉王朝最主要在于“新”,虽大体沿用东汉体制,但仍有独特之处。
      公孙舒建立新汉政权后,对功臣进行分封,但并没有封号,也没有封地,而是分封官职留他们在朝中,为朝廷效力,同时又将其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巩固皇权。
      地方上,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长安独立于各州,各州设有州牧与州史,前者行使地方军权,后者行使地方行政权,两者相互监督,相互牵制,避免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新汉的服饰也与前朝有所不同,除经典汉服曲裾深衣之外,又有其他风格,而男子除正式场合外,一般不必戴冠,要是早知晓这些,我也不至于见到曲裾深衣,就以为是西汉了。
      揉了揉太阳穴,算了算日子,三天了,应该有动静了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