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女儿歌 ...
-
五一长假变成了短假,出远门儿旅游是去不成了,近点的地方人又太多,索性在家里好好休整了三天。只在第二天的时候,陪八十高龄的外婆去参观了一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在一个观者寥寥的展柜前,一套穿在木质模特身上的精致的明黄色的长襟女装,与它旁边那套不起眼深灰色的棉质软甲交相辉映,深深地攫住了我的眼。
明黄色的长襟女装,样式颇有些像旗袍,胸前裙裾上,精美的龙凤刺绣,充分展示出它的女主人柔美的身体曲线。
深灰色的棉质软甲,伴着粗犷的银盔铁剑,静静的躺在展柜中,似乎正不甘地向人们诉说着当年它陪着它的主人浴血沙场的英姿飒爽,风华绝代。
四百年岁月的尘埃,并不能将这两套衣服所展露的夺目光华稍掩。而令我驻足流连的,却是因为这两套衣服,有着一个共同的主人:秦良玉。
秦良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史登录的女将军,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抗清名将。她骁勇善战,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受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位列三孤,挂镇东将军印。
那件明黄色的长襟女装,就是崇祯帝为褒奖她的战功而御赐的龙凤袍。而那套深灰色的棉质软甲,却是她亲手所制,曾一次次陪着她征战沙场的战袍。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这四首诗,是崇祯帝为褒美秦良玉而亲题。
在风雨飘摇的明末,她的事迹,实是愧煞天下男儿!
好一个弱质女流,好一位巾帼红颜!
曹公在《红楼梦》中曾藉贾宝玉之口言道:“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而这些水做的女儿们,却一次次用她们的思想和言行,在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中,书写着属于她们的辉煌一笔。商高宗武丁之皇后妇好,以一柄重达8.5公斤的龙纹大铜钺和一柄重达9公斤的虎纹铜钺,统帅着举国半数以上的军队,东征西讨,将商朝的版图,一次次的改写!则天武皇,在位一十五年,将一个日月当空的“曌”字,重重的印在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繁盛的大唐王朝的脸上,戏谑地嘲笑着天下男人心中“女子岂能为帝”的绝顶荒谬!
想到了很多女子,想起了入藏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想起了出塞的昭君,想起了李清照的词,想起了秋谨的诗,想起了□□的白发……
能青史留名的毕竟是屈指可数,更多的女儿们,是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了。
猛回头,却看到了身边的外婆,八十高龄的外婆为了我们半生奔波操劳,如今已是身体佝偻,步履蹒跚,那头曾令我羡慕不已的不用洗发水不用护发素却始终是乌黑锴亮的头发,终于还是被无情的岁月染上了点点星霜……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又有多少和外婆一样勤恳操劳一生的寂寂无名的普通劳动妇女?!
她们,才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
耳畔,一首记忆中的老歌在反复回响:
“岁月无痕,山川无言。
匆匆过客如云烟。
谁知女儿悲怨。
看黄尘滚滚,欲饮马征战。
从来恩怨男人间,
何必女儿心酸。
都说女儿如水,都说女儿可怜,
有谁知女儿肝肠断,
为的是半壁江山。”
——“小猫笑我”写于2008年5月11日,母亲节
题外话:
最近看新闻才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服上的凤凰图案,竟是取材于秦良玉的那件龙凤袍,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