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读书VS生育 ...

  •   “等你读完书就结婚吧。”

      “你是姑娘,读书没有必要太好,反正之后都要结婚。”

      “你是姑娘,反正之后都是别人家的,我供你读书有喃好处。”

      “小姑娘,读书不好,还不如直接回来嫁人。”

      “等你毕业,就赶紧嫁人。”

      这是在农村里经常听见的声音。

      或许很多人都说自己从不重男轻女,但是他们的一些想法也是一致的。

      但是背后的思想是“生女儿是一笔赔钱不划算的买卖,最后是要亏本的。”

      对于中国的环境以及文化来说,如果我们不从爱的角度去看生育,我可以把生儿育女看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场交易,这是这场交易的不可控制,充满未知数。父母把时间、精力投资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可以达到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以此来换取年老时的养老资本以及依靠。这个过程包括父母如何利用“爱”“愧疚”“规则”等手段束缚孩子,确保孩子将来不会抛弃父母,良好的对待父母。

      父母经常的话术包括正话和反话。正话有“我现在挨好的给你吃,等你长大了,你会不会挨好的给我吃”“我都舍不得,就是留给你”......反话有“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我一点都不相信将来我老了,你会养我”“你呀,将来一点都指望不上”......

      个人为了,从某种程度上出发,父母为了确保孩子的“孝心”以及晚年生活,他们希望子女出人头地的原因一定程度是因为晚年生活需要。所以父母的选择,有些时候不是从子女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将来最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及那个选择能最大概率促使自己孩子成功,获得生存资料。

      在这场父母与孩子的交易过程中,女孩处于劣势。因为女孩最终要嫁出去,无法给父母的晚年生活提供帮助或者反哺父母。所以在女孩嫁出去之前,父母对女孩的投资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之后女孩即使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最终还是要嫁到其他人家,成为他人妇,成为其他人家的一份子。同时,社会默认就是女孩一旦结婚,所得或者心,就属于另外一个家庭。

      我身边生儿子的家庭,十分自豪,“还好都是儿子”。有儿有女的家庭,歧视没有儿子的家庭之外,也觉得自己有个女儿,也不错,反正有儿子了。没有儿子的家庭就是最低端。老家隔壁邻居家只有两个女儿,但是他哥哥家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有一年过年,他哥哥和我邻居说“将来你家房子就直接给我儿子算了,将来我儿子给你养老送终。你看看,我儿子娶了一个媳妇,家里面人越来越多,而你家,一个一个嫁出去,冷锅冷灶,多没意思。”当场,把我邻居气的心脏病发作。

      所以,女孩子,最好不要投资太多钱。最好最省钱直接的方式就是早点结婚,还换回来彩礼钱。

      我初中开始成绩优于我小姨的儿子,我小姨说“女孩子家,读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要嫁人。”她叫我妈少管我。

      为什么对女孩子来说读书没有用?除了女孩子自己父母来说,这是一场赔本的买卖之外。社会认为,对女孩子来说,花时间去读书(1)增加了经济负担;(2)减少了生育的机会;(3)无用。最后女性结局是在家做饭、洗衣、照顾孩子,用不上这些知识;(4)可能还会增加女性出逃、不生育的概率。但是,应该最大原因应该是无用吧,在之后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毫无用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