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21章 帝使至 传制刺探 ...

  •   21 帝使至 传制刺探

      冬月廿十,第二批建造完善的临水各乡暖房蔬菜,全面栽种成功,再过一月即可迎来采摘期。

      现在已经在投入采摘,并运输至第一家‘花间有酒’使用的蔬菜瓜果资源,是当时花颜那最初的30亩试验地产出的;

      因为一应设备完好,早就开始种上菜,现在已经是完全能大面积采收了。

      现在禹州的十六家‘花间有酒’蔬菜瓜果消耗,也都是产出于侗乌那第一块30亩蔬菜基地。

      可即使只有30亩,暖房蔬菜每天都在不断生长变多;

      再这么下去,酒楼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的蔬菜。

      更别说还有5000亩菜地在那正长着呢!

      当初为了更加经济实惠,花颜还在大部分暖房暖棚里设计搭了两层的土基架子,增加种植面积。

      照现在蔬菜这个长势下去,十五日后,5000亩的暖房菜就可以开始采摘,运出外销了。

      就是为着这个,花千金忙的都上火了,又一次过来找小侄女,和花颜确定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卖这5000亩地的菜?

      现在还没个后续的办法,这可是5000亩的菜量,绝不能让它烂在暖房地里啊!

      花颜也没有办法,她也在等,等一个最佳时机。

      这菜一成熟,卖,他们也是能直接卖的;

      但是那样不好,不合适。

      因为既然当初已经把东西献给陛下了,那这东西,就是陛下的了,是国家的了;

      该怎么处置,他们最好不要擅做决定!

      看上面人的示意再处理,才是最好。

      “二伯,你不要着急,我有预感,应当快到了,咱们还是按照老计划,先把要运输菜品瓜果需要的其他东西,都先准备好”

      “咱们到底要等谁?你爹和祖父他们不可能这么快回来的,最快也得明年。”花千金疑惑到。

      “等女帝。”

      “从九月咱们进献成功,女帝一定会立即在京都那边对咱们的暖房项目,做具体的实验;再论证分析项目中的具体成本收成、品种等数据情况;

      今年冬季应该就是他们暖房蔬菜的第一次实验出结果,京都那边有爹爹和祖父在一旁协助,我不担心;

      但北部京都,气候条件不同,土壤土质不同,我没见过,不敢保证那边具体成效。”

      “所以早在计划要第二次暖房试验之后,上个月,我已让冬青走水路,赶去京都找祖父,把咱们这次5000亩‘第二次试验’暖房的预计具体收成等情况,都写成册交给他了。”

      “祖父和爹爹现在在为女帝做事,和我们所来往书信必定会先通过查验,陛下到时也就会知道了这边的情况;

      况且,祖父看了也肯定明白咱们的想法,也会把册子交给陛下;

      册子里面不但对比了我们这前后两次冬季的暖房种植试验,还包括了咱们这一次种植所做的改革;

      咱们采用的半暖房半大棚方式增加了日照面积,各种新蔬菜作物的具体更优栽种方式也进一步落实;

      腊月底,就是咱们蔬菜全面成熟的第一期采收!”

      “女帝既然知道我们在侗乌临水做什么,那么在这之前,为了的到更多的实验数据,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我想,女帝很大可能,不,是一定!会派人过来的!”

      “一定会有人来检视我们临水镇,今年暖房蔬菜实验收成情况。”

      只要忍住等到那时,他们花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你的意思是,我们要等到上面的人过来验看,通过他们,让咱们的蔬菜真正走上明路,到时候有官府作保认可,到时候光明正大的售卖是吧!”

      “嗯,就是二伯你想的这样!”

      “你呀!小脑袋瓜果然是聪明;恐怕这样一来,咱们得益将不止如此。”

      花千金补充道:“这官府要普及暖房蔬菜一事,就必须得有人牵头才行;要让百姓获利,人人能种,就不能让世家权贵来干。”

      “恐怕,女帝还会乐意见到咱们丰收获利;

      那咱们卖菜这事儿,都不用花大力气去疏通人脉关卡,就能顺畅的卖出;毕竟,官府在这方面就一定会大力支持我们。”

      花颜笑道:“对呀,等老百姓看到咱们冬日也能种上蔬菜瓜果,还所得颇丰,必定也会效仿,那女帝再在周国普及实行这一举措,便能政通人和!”

      。。。 。。。

      腊月初八,帝使至,东风至花家。

      一切来得悄无声息,却又早有预料。

      女帝的使团通过禹江顺流而下,直达临水侗乌。

      大伯花万里二伯花千金早已在家做好准备,负责接见使团。

      让花颜惊讶的是,女帝居然如此重视侗乌的暖房基地,来得人居然有工部尚书,当朝正三品。

      他应当也不止为暖房蔬菜而来,恐怕还有器械胶管这些暖房备制;

      难道女帝已经对此有其他打算了吗?花颜疑惑到。

      此外还有陛下亲信,中书舍人,传制。虽不比尚书三品,只是个五品官位;但她负责掌送帝王诏令,处理帝王事物;是女帝身边的亲信;且此人是个女子,非世家出身,无人知其来历。

      一行人考察了几天,获得了第一手的信息,便要准备赶回京都了。

      必须要尽快回去,女帝还在等着看这边的情况。

      京都那边冬季来得快,他们过来之前暖房蔬菜就有了第一批丰收,震惊了好久他们这一批老臣;

      看女帝的意思,是要在这批收成后,就颁布相关法令,下达各州各郡县鼓励百姓冬季种植,不但能让百姓自给自足,还能增加其收入,促进周国农业经济发展;而且,百姓暖房蔬菜种植也必将纳入官员晋升考核。

      而这一次,女帝要在颁令之前,遣派官员去收集侗乌乡暖房蔬菜发源地那边的情况,他第一个响应,身为工部尚书,还有谁比他更合适呢。这可是会载入史册的大事啊!

      实在是他对这个侗乌好奇不已啊,当初女帝把这个暖房蔬菜项目交给他,让他秘密进行;又给了他两个人,说是这两人熟谙此项,可全权依靠他们。

      女帝从来没有用这么认真和蔼的语气对他说过话;

      唉,也怪他这个工部尚书做的不称职,未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实在汗颜。

      这下好了,他终于也是要干一场大事了;所以,他真的是十分欣赏发明出暖房蔬菜的花家人,花勇和花九龄。

      这次出行非常顺利,陛下一定会满意的。

      临行前一天,一行人都在收拾行李。

      花九龄在院外,他在做最后的复盘;

      再三确定这次接见朝臣一切没问题后,心里面很是开心;

      据尚书王大人透露的消息,京都收成大好,女帝也将要颁布政令;等他们这一行回去,相信不久各地就会收到公文了。

      这时,中书舍人,郑祁宁走出院门,看见花千金,抬步走了过去。

      “花先生,你们侗乌山清水秀,旷远悠然;当真是个好地方。”

      “传制谬赞!

      我们侗乌多山水,气候湿润,冬暖夏凉;在临水,也有,不到侗乌未至临水的说法。此间美景,能得传制喜欢自是好。”

      祁宁笑了,看到花千金在整理一边的花篱好奇到:
      “花先生在忙什么呢?”

      “这花篱枝叶有些枯萎,我正要减去多余杂枝,若不然,整篱枝叶都要败坏了。”

      “花先生果然多才多艺,不但精于农事,花叶种植看来都不在话下。”

      花千金笑着摇头道:“哪里哪里,我不敢当;这花篱是我小侄女所种,可是喜爱,要是旬假回来见着花枝枯萎,要哭鼻子伤心了!”

      “哦,原来如此。”祁宁也笑了。同时,似乎不经意问到:
      “眼下再过半月将至除夕,怕是小姑娘也快回来了吧,不知她现下在何处进学?”

      花千金骄傲道:“在禹州府学呢,我家几个小子都在那边进学。”

      “府学?那她可是要备考乡试了?”

      “并未。我家侄女总角之年,过了府试,今年才满十岁。”

      “哦,这么说可是9岁的童生,甚是少见啊,令侄女必定天资非凡!

      我见后墙花篱处有一书房,外间装扮甚是童真有趣,想必,是她的书房吧?”

      “是,颜颜小时身体不好,性子也静,不大爱出门;家父便在家中给她置了间书屋,小家伙也是自小喜爱看书的。”

      “但如此小,你们也放心让她离家去禹州求学?”

      “不瞒传制,家中确实担忧;但他们兄妹几个想在一处学习,不愿分开。我们做长辈的也只得依他们;也是想着让他们一处成长,将来也感情深厚;
      学堂里,有哥哥们照料妹妹,归家后,小侄女她爹娘也是一直陪着她读书的!”

      “对了,她父亲便是我三弟,花九龄,不知传制在京都可曾见过?”

      花千金一边笑着对祁宁感叹,一边似不经意打探:
      “三弟三弟妹只此一女,宠爱非常。颜颜在哪处读书,他们必定是就跟着在哪一处陪读的;这次她爹久待京都未归,都偷偷哭了好几次鼻子了,也不知道家弟何时才能归来!”

      祁宁闻言也笑道:“哦,真是如此?那也是可怜小家伙了。”

      说着,郑祁宁也似遗憾继续言道:“九龄先生奉女帝命在京都工部,所行对外皆是保密,至于多久能回来,那祁宁倒是不敢妄断了,先生见谅。”

      花千金笑道:怎会。

      随后又见郑祁宁望着远山,羡慕一般说道;“不过他们兄妹几个一起做伴读书,打打闹闹,听起来都让人觉得开心!

      那当初国子学献策暖房蔬菜,现在在京都国子学进学的举子花少禹呢?我观先生家中孩子,个个也都天资不凡啊!”

      看着传制在一旁似露出向往神色,但很快转移了话题,花千金便也顺着答到;

      “是我花家长孙,兄长花万里之子。”

      祁宁意有所指:
      “我在京都为陛下行走,倒是不时在国子学见到过令侄;令侄小小年纪便才华横溢,且一表人才,可是很受欢迎呐!

      这次我们要尽早归京,倒是遗憾不能见到先生家其它孩子风采了,必定也是个个不同凡响。”

      “传制过奖了。”

      “这几日一直劳烦先生作陪,盛情款待,这许多美食我在京中也未见过,先生真是让我开了眼界;只是时间仓促,且叨扰已久;不然有如此美景美食在,我一定要厚颜留下,再去看一看这禹州盛传的‘花间有酒’,”

      祁宁似随口赞叹道:
      “还没下码头,我们可都是一路听着‘花间有酒’的名号过来的呀。也不知道先生家,还有多少让人惊叹之事?”

      “那里那里,只是在饭食上下了些微末小计,博了个品类新鲜罢了,当不得传制盛赞。”

      祁宁笑着看向花千金:“花家此次有大功,相信不久陛下必会论功行赏;如此大公无私,进献良策造福百姓,在这儿祁宁也要替周国百姓谢过了。”说着,祁宁认真对着花千金拱手鞠了一礼。

      花千金连忙还礼:“花家微末之能,岂敢居功,既为周国子民,自当为国尽力,在所不辞。”

      。。。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