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28章 ...


  •   这天下了早朝,回到府里的秦骞拿起秘信又看了一遍,沉吟良久,他换下官服带着一名随侍匆匆出了府。

      两人于城中闲逛,看似毫无目的,仔细推敲,会发现他所过之处基本都是平日里乞讨之人常驻之地。

      随着探察之地越来越多,秦骞目中的疑惑也越来越深,他发现,城里的乞丐像一夜蒸发了似的,竟然十不存一。

      那信中所言,如今已有不少流民逃难至京。若是确凿,此刻京中行乞之人应该增多才是,然此刻不但没见到流民,连乞丐都一夜蒸发,显然不正常。

      秦骞驻足沉思,他想到某种可能。

      回到府邸,秦骞唤来几个亲信,让他们出城寻一隐秘处扮做流民之状,然后悄悄入京。

      几天后的一个夜里,几个扮作难民的亲信正于京中一桥洞下佯装休憩,忽闻耳边嚷嚷叫喊,一队腰悬宝刀的士兵堂而皇之的出现,个个凶神恶煞,四处搜捕流民乞丐。

      几人相互对视,有两个人默默影藏了起来,剩下的两个则主动暴露视野,而后被那些突然出现的士兵抓进了流民队伍中,待人抓的差不多了,在士兵的驱赶下朝着一处前进。

      影身暗处的两人,一个当即前去御史府邸报信,一个则一路悄悄跟随留下标记。

      两日后,秦骞上奏,称中州豫南发生洪涝,然当地官员尸位素餐,隐瞒不报,导致当地十室九空,流民无数。有人逃至京都,却有人从中作梗,将那些流民抓住集中驱赶,不服者更是痛下杀手,坑杀郊外。

      此事一出,满朝震惊。

      天子震怒,命大理寺协助御史即刻彻查此事,又任命秦骞为监察御史立刻动身前往中州调查实情,并赐宝剑一把,遇违逆者,可先斩后奏。

      没过几天,大理寺便将京城驱赶流民的祸首查出,竟是一位名不经传的兵部员外郎,在捉拿当天,对方就自缢在了府内大梁上。

      京中线索就此中断,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员外郎不过是个替死鬼罢了,真正的幕后之人远未出现。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猜测,在这天子脚下,能驱策兵部之人屈指可数,很快矛盾就指向了二皇子钟离允。

      然此时的钟离允叫苦不迭,那员外郎确实是他的人,但驱赶流民一事却不是他做的,他又不傻,怎会在这天子脚下堂而皇之干下此等大逆之事。

      显然,他被坑了。

      当被皇帝私叫入御书房后,钟离允跪在地上满心愤然,他想不到自己被谁所害,但总归离不开他的几位好兄弟就是。而这里面,最有可能当属两人,大皇子钟离胤三皇子钟离宸,其中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钟离宸。

      自涝灾一事一出,如今各处所奏都关乎此事,皇帝也不搭理跪在地上的皇子,只一本本批阅着奏折,地方上表的都是各地受灾数据,京中各部上来的都是怨声载道。皇帝年迈,本就身体有恙,连着几日高强度的批阅,外加气血攻心,待看到一本奏疏触目惊心的亡故数子后,愤然将手中奏折砸在了不远处钟离允的脸上。

      “尔等身为皇子不思为朕分忧,整日玩忽懈怠,真真岂有此理!”

      钟离允还没从劈头盖脸的奏折上缓过神来,闻皇帝如此教训,当即匍匐在地声声讨饶:“父皇息怒,儿臣不敢。”

      “哼,不敢?”皇帝冷哼:“如今,还有尔等不敢之事吗?”

      话虽未曾挑明,可钟离允明显领会,自己这位父皇可能并非觉得自己是那肇事元凶。但也在敲打自己,怪自己等人伸手太长。毕竟,那员外郎确实是他的人。

      身为皇子,将手探进六部,这是大忌。无论坑杀流民与否,威胁皇权,他就该死。

      钟离允冷汗泠泠,像一只被驯服了的小兽般趴在地上哆哆嗦嗦,不敢狡辩。

      当京中不再有人隐瞒流民一事,北上逃难之人越发多了起来,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中州涝灾一事。

      为了城中治安,在巡城御史的协助下,府尹孙淼命人于城外搭设简易粥棚救济难民,一边安排人将难民逐一登记在册,以供后续安置事宜。

      朝堂意思,灾害总会过去,如果这些人能够返还故里当为上策。只不过这洪涝眼看着越发凶猛,谁也不知哪天才能彻底安定,故而,还得另寻他处暂时安置流民。

      为避免人流皆涌入京城方向,朝堂又搬新令,凡流民所过之辖要本着能安必安原则,不得无故驱逐,若被查出,轻则去职罢官,重则锒铛入狱。此令一下果然效果显著,每日城外的人流以倍数减少。

      身处学院的宋宁,在得知朝堂一系列操作后,便知自己那封密信没有白写。

      ——

      景瑞宫

      重纱叠影中,年轻皇子再次醒于一场梦魇,他怔怔望着顶上纱幔,古井无波的眼眸里撞入一片雾霭,一道青色身影暗匿其中,久挥不散。

      “殿下,陛下来了。”

      一内侍缓步进入内殿。

      不知过了多久,内侍几乎以为对方没有听见,壮着胆子打算再传一遍时,终于闻见上方人清冷如月的声音。

      “知道了。”

      内侍如临大赦,匆匆退去,没一会,又带着一群内监进来,伺候人更衣。

      钟离琰冷冷盯着一群人小心翼翼的服侍,好似真在对待一个双膝残疾的废人一般。

      没多久,众人将他抬至轮椅,带着他朝着前殿缓缓行去。

      早已等候多时的天子正负手立于书案前,观着写了一半的墨笔看的入神。

      钟离琰望着不远处的人,世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帝王,如今已不复当年韶华,两鬓生了银霜,且面带疲态,若非一身明黄色的五爪龙袍,也只是个会老去会生病的凡人罢了。

      “父皇。”

      似看的入神,老皇帝都没注意爱子已到了跟前。抬首刹那,眼底的赞赏都未来得及消散干净。

      “皇儿来了。”

      钟离琰颔首。

      “不知父皇来此,寻皇儿所谓何事。”

      老皇帝望着这个对谁都一副冷冷淡淡的皇子,有时也会闪过一丝茫然,茫然于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可有的时候,过度的保护兴许只会适得其反。

      虽然他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不敢赌。虽然他知道此子心中有怨,他也不得不如此而为,一切都是为了大齐的江山。

      他认定,这是他的命,也是对方的命。

      念此,皇帝慈和的面庞收了几分暖意,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皇儿今于书道一事笔力遒劲,造诣登极。然帝王之学,当务其大者,因专注于治世之道,以圣帝明王为法。”

      钟离琰淡淡扫了一眼桌上写了一半的文章,心里了然,对方这是在怪自己于这些书道上太过专注,荒废精力,可分明他也见到了对方先才一闪而过的赞赏。

      “皇儿知道了。”

      见其应的这般干脆,老皇帝又觉得自己言重了。

      父子二人陷入一阵短暂沉默,原本来时还拿不定主意的天子此刻终是有了松动。

      “也罢,观你在宫中待的也是烦闷,近日倒有一事派你去做。”

      钟离琰:“但听父皇指示。”

      老皇帝凝重几分:“豫南一事朕始终有些不放心,虽让秦骞动手查探,但以防万一,朕欲再派一对人马前往此地暗中查探。届时两队人一明一暗,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钟离琰终于有了一丝活人反应,他目色一动:“父皇欲派皇儿前往?”

      皇帝颔首:“正是。”他道:“不过非是让你独身前往,朕给慧明传了信,让淮南子同你一同前往,届时尔等扮作另外身份秘密探察即可。”

      一听淮南子,钟离琰心中一动:“儿臣领命。”

      ————

      这段时日,学院学子几乎都在讨论涝灾一事,有人道隔壁太院与国子监有学子自发筹款,在城外设了粥棚数座,此事上达天听,得了天子赞赏。如此,作为女子书院怎甘示弱,况且此院中人,别的没有,要论财力怕难有人及。

      众人商议之下,将此事告与山长,称愿以书院之名捐粥设棚。苏兰君听后欣然应允,后想着不如借此历练学子一番。她便给出计划,凡出资之人,设十人一组,每组分管一座粥棚。

      宋宁恰好在场,她建议:“届时出资者定高于粥棚所需,不如再以书院名义结合众学子所学,另设医棚药棚之类。钻研术学者,又可协助各处物什计算。农书者,可协助安置流民了解当地物种习性等。

      苏兰君闻此果然眸中一亮,惊喜不已。

      “如此一来,若做的好了,我院学子定能以身证名。”她感慨道:“让尔等看看,谁说女子读书无用来着。”

      宋宁失笑,点头称是。

      至此,在苏兰君的带领下,白鹿书院的义棚没过两天便搭设在了城外,每座义棚上还插了一杆代表学院的旗帜,浅蓝色的旗面上一只白鹿腾云而起。远远瞧去,一眼便可分辨出书院义棚与其他粥棚的区别之处。

      设棚当日,宋宁再次遇到了沈有仪。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9章 第28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