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2、酒馆掌柜 ...

  •   出了大牢,顾清林同刘忠义一同去见了冯道远与李修言,并将李昌的话一一同二人进行了汇报。

      冯道远眉头紧索,显然是对差一点就整出一桩冤案来心内多有愠怒。待静静的听完顾清林的汇报以后,李修言道,“如此说来,那背后威胁李昌之人,有可能是酒坊之人,也可能是酒馆掌柜的这种时常与酒打交道之人了?”

      刘忠义倒是说道,“依下官看来,倒不太像酒坊之人。”

      顾清林问道,“为何?”

      刘忠义对几人笑道,“下官的妻弟有一处产业,便是酒坊。闲时下官也曾去看过,那里多以粮食发酵混合酒曲,还要以高温蒸煮,里面的工人也时常满身的臭汗,是以酒坊当中多数的工作身上多是汗臭醪糟的味道,而管事儿的身上也因时常要去酒坊巡视,不免也沾染不少这样的味道。”

      顾清林点了点头,说道,“我也觉的,更像是酒馆的掌柜或是管事的多一些。”

      李修言笑问道,“你这又是为何?”

      顾清林道,“大热天的,行动便是一身汗,身上没有汗臭味就不错了,更别说保持淡淡的酒香味儿了。”

      刘忠义闻言笑道,“这也没说错,每回出去办差回来,身上都跟洗了澡似的。”

      顾清林又看向冯道远问道,“大人,当初查沈三儿的踪迹,除了妓馆,可曾查到他常去哪个酒馆儿打酒?”

      冯道远闻言,先是同李修言对视一眼,而后又问道,“你是怀疑此人同沈三儿常去打酒的酒馆有关联?”

      顾清林点了点头,说道“既然荒坟里挖出了孩童拐卖案的少女的尸首,那么拐卖案与荒坟案之间必有关联。我怀疑幕后黑手或是同一个人也未可知,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直觉。”

      冯道远想了一会,也点了点头,“也有这个可能。但是孩童拐卖案当时并未发现沈三儿常去打酒的那处酒馆。”

      李修言也说道,“当时是妓馆那边查到了线索,顺藤就查出了四清馆,所以沈三儿去哪里打酒这条线也就没有深入调查。”

      顾清林大致能想像得到,也没有多做纠结,而是接着说道,“既然这样,那我们不如重新再查一下酒馆儿这条线索。”

      冯道远点头,对刘忠义道,“拐卖案已经结案,不好再大张旗鼓调查,此事你带人悄悄查吧。”

      刘忠义点头应是,顾清林却是又对刘忠义说道,“大人前期只消悄悄让人将以棺材铺为起点,来回车程在一个时辰以内的周边所有能买酒的小铺或者饭店这些都记录下来,绘制成图即可,无需让人一家一家进店查探。另外,最好能够将这些地方的情况也做一下记录。”

      刘忠义闻言有些好奇,“哦?这有何说法?”

      顾清林道,“一则防止打草惊蛇,二则后期或可根据此图进一步缩小范围。”

      刘忠义知他如此要求必有原因,也不多啰嗦,“成,就安你说的做,等回头你再给我详细说道说道。”

      而顾清林重审了李昌一事的消息,很快便落在了黄岐的手里。黄岐看着手中的纸条,满面阴沉。

      欢乐坊那座不起眼的二进小院中,黄岐将收到的消息告诉了肖佣。

      肖佣不由的皱眉道,“李昌的案子不是都已经结了吗?为何会突然又想起要重审?”

      黄岐道,“只怕是眼下他们对这案子起了疑心,你当日处理的可仔细?”

      肖佣仔细回想了一下,说道,“那座慈悲院就是他的弱点,他不敢怎么样。再者退一步讲,他也并未见过我的真面目,便是说话我也是压低了声音,他便是想指认也无从认起。”

      黄岐敛眉思索了一会,道,“难不成是京畿衙门那里出了什么纰漏?”

      肖佣想了想,“当日时间仓促,许是卷宗准备的不够完善让他们发现了什么端倪也未可知。”

      黄岐点了点头,而后又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怕这当中再起事端,那埋尸的地点毕竟离幽兰山庄不算很远,若是他们此时便盯上了幽兰山庄,倒是要打断我们的计划了。”

      肖佣闻言又思索了一会才道,“最近也没有什么新货源,他们便是现在盯上了幽兰山庄,先不说他们进不进得去山庄大门,便是进去了,目前他们也查不到什么。”

      黄岐看了看肖佣,“你的意思是?”

      肖佣道,“以不变应万变。在不清楚对方掌握了多少线索的情况下,先静观其变。说不定对方就是想打草惊蛇,让我们有所动作,他们才好顺藤摸瓜。”

      黄岐闻言沉思了一会儿,又想起义父那日的话,于是便也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先前除了一个李四也没能保得住棺材铺,反倒是白白浪废了一颗棋子。”

      肖佣点了点头,却是又说道,“其实若单只是李昌这个案子倒还好说,怕就只怕他们查到了儿童拐卖案与这个案子的关联。”

      黄岐闻言,也紧皱起眉头,半晌才说道,“张明浩那里暂时还查不到太多消息,我会让他紧盯着刑部的。”

      同冯道远汇报完,顾清林又回了推官衙署,空荡荡的衙署里仍然是只有他一人。

      他一时也没什么事情,想了想就抱着桌上的那些案卷去了卷宗房。到了卷宗房,他发现书吏老李正在窗边的桌子上躬身不知道在整理着什么。

      “李书吏!”顾清林轻声唤道,见李书吏抬头,便走了过去,“您这是忙什么呢?”

      李书吏手上正沾着胶水,便也没有起身行礼,只道,“顾大人来啦?您先稍待一会,我这儿马上就好了!”

      顾清林放下手上的卷宗探头一看,“这是。。。。。。”顾清林脑子里面回想了一下地图在他认知的古代叫什么名字,不过他还没想起来,李书吏便替他说道,“这个呀,是咱们承天府的舆图。这舆图每两年更新一次,这不,兵部那边刚送来的,我看这封边做的不太好,再加固一下。”

      顾清林心说太好了,这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见李书吏正忙活着,顾清林便也不再多言,静静的站在旁边看着舆图上的内容。细看下来发现这地图做的还真是可以,各个坊市的各条街巷标注的都很清楚,甚至还用小字标注了很多店铺的名称。

      顾清林看到店铺名称心下微微一动,仔细寻找起李记棺材铺的名字。半天过后发现没有找到,只得根据平昌坊平西巷大概预估了一个位置。

      李书吏看顾清林眉头紧锁的样子,边给舆图封边边问道,“大人是第一次看舆图?”

      顾清林回过神来,随口道,“应该是吧。从前可能也没什么机会。”

      关于顾清林的事情李书吏也是八卦了一些,也知道他先前失忆的事情,于是换了话题又问道,“大人可是有什么不明白的?”

      顾清林于是问道,“我见这图上有的店家标了名字,有的又没有名字,是不是因为店铺太多了写不过来?”

      李书吏笑道,“店多名多排写不下也是一方面,另外就是咱们这里拿到的地图,上面标注的只是每条街道上的主要店铺,要么是规模很大,要么就是开了至少三年以上的。主要是做为一个位置的参考用。”

      顾清林了然的点了点头,又仔细观察起棺材铺周围的店铺名字。只是这位置范围太过宽泛,看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帮助。

      李书吏看他一脸的纠结模样,又一次贴心的问道,“大人一直在看这平昌坊,可是想找什么地方?”

      顾清林又使出了招牌的腼腆一笑,“我记得那个李记棺材铺好像就在平昌坊,想看看他在什么位置,但是这上面也没有标注。”

      李书吏一听,笑着给他指了一个地方,“就是这里了。”

      顾清林有些惊讶,“李书吏如何能确定是这里?”

      李书吏笑道,“小人就住在平昌坊的平东巷,别的地方不敢说,平昌坊这一片儿还是比较熟悉的。”

      顾清林笑道,“原来如此!那我家在保大坊,应该是。。。。。。”

      顾清林在舆图上又找了一会,不但找到了保大坊,还在上面找到了安平侯府的名字。然后他又仔细看了看他们周围的房舍,发现当官的并不算多,倒是与他们一坊之隔的安乐坊,官户人家颇多。

      二人说说笑笑的,李书吏便给他在舆图上大致的介绍了一下承天府的各坊市情况,时间过的倒也快。

      很快李书史便将舆图封好边,于是顾清林便站在桌前,重新细细的看了起来。倒还是真在棺材铺的周边看到了几家酒馆和饭店的名字。

      顾清林又问李书吏道,“李书吏,这个图可还有更精确一点的?”

      见李书吏没明白,又解释道,“就是这上面的店铺之类的标注更详细,街道更准确的?”

      李书吏这才明白他的意思,回答道,“要说这店铺标注更详细的,有,不过向来是存放于兵部,一般人是见不到的,至于所标注的街道则都是一样的,这一副就已经很准确了。”

      顾清林闻言点了点头,又看了看舆图,问李书吏道,“我再请问一下,你看这里。。。。。。”

      说完他手指一个地方,正是棺材铺出来的正街,“别的路都是直线,这一条线怎么弯弯曲曲的?”

      李书吏笑道,“这一片儿是永安坊的西边,因着水湾湾多,这一片儿呢又多是贫苦人家,建的房子也都是捡着没水的地儿东一家西一家建的,所以图上看起来会有些弯弯绕绕的。”

      顾清林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然后他又指了另一条路,“像这样就是直接就能到的。”
      看起来只是因为第一次看舆图而心生好奇的样子。

      李书吏点头应是,“这条可是条老路了,虽然只能勉强容纳两辆马车通过,但它直接连着平昌坊、纸坊与永安坊三条坊市,这样看着这一片儿挺大,实则因为有这条路,这三个坊市间来回倒也不算慢。”

      顾清林点头虚心受教,“可是真方便,不过就是看起来这一片好像多是民居,没什么铺子。”
      李书吏笑道,“顾大人想是不曾去过这一片,城西北角儿这一片,向来是没什么富人居住,这里住着的大多是一些贫民百姓,手里没什么闲钱自然没有那么多的铺子。”

      顾清林也笑了,“怪不得。”

      而后他将手头的卷宗都还给了李书吏,又帮着李书吏将院子里晒完的两箱卷宗抬回了卷宗库,这才溜达着离开了卷宗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