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备考中教史的第16天 ...

  •   系统:【倒计时结束,欢迎宿主进入宋元明清支线——四朝大杂烩。四朝即宋、元、明、清四大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目前宿主将四线并行,难度升级,进入全新的论辩模式。】
      【宿主即将进入虚拟时空,虚拟时空中四朝之人皆有,在座的都是官员,宿主为其中代表之一。现今四朝正举行教育盛会,四朝人齐聚一堂,论辩本朝的教育管理、育士制度、以及选士制度。由于宿主已进入过此次模式,所以开启正常模式。简单模式为随机抽签模式,宿主不可以自由选择朝代,由系统进行抽签随机选择。朝代一经选择不可更改。请宿主注意言行与身份保持一致,不可ooc。多次ooc则视为任务失败,失败者不可返回原世界。】
      我:新手保护期这么短的吗?
      【开启四朝论辩之育士制度环节,已为宿主抽取朝代,结果为——宋朝。】
      我:统子我错了,我不熟宋朝的,真的。
      宋朝事多也是真的。
      【由于四朝论辩是超大的盛会,此次的育士制度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官学教育的改革、私学高级书院的发展、低级私学私塾与蒙学教材,届时会分成三次进行任务的分配。此次宿主的主要任务就是论辩育士制度的第一部分,官学制度的改革。】
      我长舒一口气,幸好还是会按时下班,按需分配任务的哈。

      *****官学教育的改革*****
      AAAA宋 = 三次兴学(庆历+熙宁+崇宁) + 三大教学法(分斋+三舍+积分)
      ***
      主持人:【刚刚结束的教育管理的论辩精彩万分,让人回味无穷。我们更加期待进入今天的论辩环节——育士制度第一部分,官学教育的改革。】
      【事不宜迟,仍然是由宋朝代表率先发言。有请:】
      我:【谈到宋朝的官学制度的改革,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宋朝的三次兴学。这三次兴学分别是“庆历兴学”、“熙宁兴学”以及“崇宁兴学”。
      我们先来看庆历兴学,在宋仁宗在位时期由范仲淹主持。主要内容有三:创建太学,并引入了苏湖教学法;大力的设立地方官学,在校学习300天方可参加科举;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停帖经、墨义,重视策论、诗赋、经学的考察,明法科试断案,选拔实用人才。
      我们再来看熙宁兴学,在宋神宗在位时期由王安石主持。内容主要有四:改革太学,创设“三舍法”;恢复和发展地方官学,增设学田、学宫;编撰《三经新义》(《诗经》《尚书》《周礼》)作为□□材;重视专门学校的设立,回复创立武举(宋朝创举)、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
      我们最后看崇宁兴学,由宋徽宗在位时期由蔡京主持。主要内容有五:发展太学,新建辟雍作为分校,在太学实施三舍法与积分法;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官学,继续发展地方官学;罢科举,改为学校取士;创立更多的专科学校,恢复医学、创设算学、书学、画学(宋朝创举)。】
      之所以会有三次兴学,而且兴学的内容极其相似,是因为前两次的兴学都中途夭折了。第三次兴学的促进作用远超前两次。
      【嘀,为了帮助宿主更好的记忆三次兴学,系统自动生成口诀文本,请注意查收。】
      我:哟哟哟,升级的……好像还不错。点击查看:
      【庆历兴学仁宗朝,范公领导改革高;
      创建太学苏湖法,地方官学大力造;
      科举改革停帖经,策论诗赋经学重;
      选拔实用才俊出,庆历兴学功业隆。
      熙宁兴学神宗时,王安石来掌舵持;
      改革太学三舍法,地方官学恢复滋;
      学田学宫增设施,《三经新义》教材齐;
      武举律学医学设,熙宁兴学展新姿。
      崇宁兴学徽宗年,蔡京主持创新篇;
      太学辟雍分校建,三舍积分法更鲜;
      地方官学遍全国,科举废除学校选;
      专科画举初创设,崇宁兴学耀史篇。】
      主持人:【宋朝的代表回答的很好,但是你好像忘记了向我们介绍苏湖教法、三舍法以及积分法哦。】
      我:真是一点懒也偷不来哦。
      这死系统,真不经夸,刚夸了又搞事情。
      【那我先介绍我们的苏湖教法,也叫做分斋教学法。这是胡媛在湖州州学创立的一种教法,后来被范仲淹在庆历兴学中应用于太学。所谓的分斋教学就是将学校分为两斋,经义斋和治事斋,学生主治一科,辅修其他科。经义斋中主要学习儒经,即“明体”之学,为的是培养统治人才;而治事斋主要学习治兵、治民等科目,为“达用”之学,为的是培养专长技术和管理人才。在这样的学校中,学生们的学习方法是将习解经,联系实际,实地考察,不提倡死记硬背。因此,分斋教学法培养的主要是经世致用的人才。】
      分斋教学法是我国最早的分科教学制度,开创了选修与辅修的先河;除此之外,将实用科目纳入到了官学体系之中,取得了与儒经同等的地位,提升了实学的地位。
      【接下来就是三舍法,是王安石在熙宁兴学中创立于太学之中的学校管理制度,主要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三舍法,顾名思义就是有三种类型的宿舍:外舍、内舍、上舍。学生初入辟雍之时住在外舍,通过考试和平时行艺的考察进入条件更好的内舍居住,再次通过考试和平时行艺的考察升入上舍居住,在上舍中,通过考试和平时行艺的考察分为上中下等,上等直接授官,中等直接参加殿试,下等直接参加礼部试(省试)。以此来激励学校的学生们努力上学,提升学业成绩,规范行为道德。】
      三舍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的教学质量;三舍法这么优秀也可以提高太学的地位,毕竟上学还能做官;三舍法也是中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
      【最后一个就是积分法。积分法就是累计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作为最终考试的总成绩的方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在学期末的时候进行突击学习。】积分法始于宋朝太学,蔡京提出,在元朝国子学趋于完善,明清均继承此法。
      温馨提示:积分法配合三舍法和分斋教学法使用效果更佳哦!
      ***
      BBBB元 = 升斋等第法(三舍法2.0版)
      主持人:【宋朝的代表已经交的很全面我就不进行归纳了,我们再来听听元朝代表的观点。】
      元朝官员:【我们教学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创办了社学。社学是一种设立在乡镇地区最基层的一种地方官学,利用农闲时期,8——15岁的农家子弟可以接受初等教育。】
      社学始于元朝,成熟于明朝,普及于清朝。在明朝时具有强制性。
      ***
      CCCC明 = 监生历事(古代版毕业实习)
      主持人:【元朝的官学改革十分的实用,助力贫苦的农村子弟接受教育,这是很好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创新。那么我们来看明朝的代表给我们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惊喜呢?】
      明朝官员:【明朝的官学教育改革增加了监生历事,是一种国子监生的实习制度。“历事”就是到监外历练政事,国子监生学习到了一定的年限,分拨到各地各行进行实习,“历事”之后再进行考核,上等者送吏部附选,可授官职;中等者继续历练,下等者返校重读。】
      监生历事是我国古代大学里最早的教学实习制度,该制度使得学校培养人才与业务部门使用人才直接挂钩,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
      ***
      DDDD清 = 六等黜陟法(考试成绩分等级,高分奖励低分罚)
      主持人:【明朝也是十分有创新的。那么我们再来看最后一位代表清朝官员的发言吧。】
      清朝官员:【我们清朝创造了“六等黜陟法”,这个是我们针对地方官学设置的一种对生员进行定级的考试制度,并附有相应的奖罚措施。地方官学中学生考试的成绩被分为六等,一等补廪膳生;二等补增广生;三等无奖无罚;四等责罚;五等降级,六等除名。】
      【我们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主持人:【清朝在地方官学上的管理创新真是令人眼前一亮。】
      【很好,今天的论辩会大家的表现都十分的出色,那么我们到此为止,下次再见!】
      我:终于——下班!谁懂那种考试已经通过但是还要等着后面的人都回答完了才能一起出考场的感jio!

      *****
      系统:【……考核通过,恭喜宿主获得限时回家票一张,倒计时24h】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