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课(2) ...

  •   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到。
      教室里的其他人自己做自己的事,时希却忍不住和旁边的裳裳吐槽,“说真的,我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历史上的李隆基前后变化得这么大,明明前期还像个明君的。”
      裳裳一耸肩,“所以人家庙号是‘玄’嘛,谁知道呢,这样一个不管是粉还是黑都希望他早点死的人在历史上也就这独一份了。
      但是!他好狠啊,杀了婉儿不说,还把人家的墓都给毁了,在古代古人不是讲究死者为大吗?搞不懂哦。”
      武周朝,还是个小孩的李隆基立马跪下,“圣人……”
      武皇看向他,也不让人起,上下打量着,啧,没看出来,至于婉儿……
      唐玄宗在位期间,这时的李隆基已经沉醉于享乐,无心国事,听到天幕话语勃然大怒,将案前酒樽掷向地,“大胆!朕乃天子!天下都是朕的,朕便是毁了她的墓又如何!”
      这边时希点头附和亲亲室友的话,“我以前读书少,刚听说那句‘汉皇重色思倾国’①的时候一直以为说的是猪猪刘彻来着,真是的,搞得我一直对猪猪的印象不好,学了这首诗才知道说的是他李隆基。”
      汉,刘彻:“谁?朕?”
      他懵了一下,反应过来,“朕不是!朕没有!为什么要用‘猪猪’来称呼朕!”
      下方群臣眼神飘忽,想笑又不敢笑出声,不能让陛下听到,噗……
      ……
      秦,嬴政听到了后面已经逐渐接受大秦没有传承万世的事实,唤来扶苏,“你可听到天幕所说,你欲如何做个‘明君’?”后世的事他管不着,但眼前这个……还是太嫩了,无法让他满意,还需磨练,若实在不成,便去蒙恬那里修长城。
      扶苏恭敬对答,“陛下,孩儿认为……”此时是君臣而非父子。
      ……
      扶苏如何回答暂且不说,教室里,时希被迫止住话头,看向老师。
      下课时间一晃而过,又上课了。
      ……
      老师接着古代诗歌的发展先后简单讲了先秦时期,上古时代的原始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②
      《诗经》的代表作《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③
      《楚辞》的代表作《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④
      感受着《山鬼》中的女子变化的情绪,小玉表示,“我听不太懂这词,但是这情绪我是收到了,感觉诗经中的女子都很敢爱敢恨诶。”
      “咱目前也没学到多少诗经里的诗吧?只能说诗经可能因为由百姓口口相传,更质朴,里面的爱情更贴近现实”,时希一边摇头,“比如《氓》,再比如《蒹葭》,多的我也举不出来了,我没文化。”
      旁边满头雾水的裳裳一脸的难受,“还是质朴的语言好,贴近人民,……楚辞的辞藻过于华丽了,俺听不懂啊!”
      ……
      天幕下的楚地贵族:“……”哪有那么难理解!这不是贵族该有的排场吗!天幕你下来我要跟你好好理论理论!
      ……
      有在耕地的黔首听着老师放的《山鬼》一曲,也是一脸懵,操着一口乡音说:“俺听也不懂咧,这孩说话中听,搞那些虚的有啥用,又不能当饭吃。”
      又笑着跟身边一同犁地的人说,“这些孩应当是贵人家的娃娃,不用犁地,还能去读书咧,俺孩就不行,俺孩要是去读那个书,俺家的地可咋个办咧!”
      ……
      好在老师理解大家的难处,不强求每个人都理解,接着往下讲,“说到汉晋诗歌呢,就要提到乐府民歌,那乐府是什么呢?”
      PPT显现,:
      〈汉武帝时设乐府,命官署采集和创作乐歌;仿照乐府格式,采用乐府旧题而作的诗词,可吟诵;唐代新乐府运动中仿乐府诗的特点写作的诗,又称"新乐府"或"系乐府";宋元后又用作为词、曲的别称。〉
      ……
      汉,刘彻听到“汉武帝时设乐府”时反应过来是自己,“朕的谥号是‘武’?”嘴角很快压不住,哼哼~
      至于匈奴,打!而那些不想打的人……我会让他们打的。心思流转间,这位谥号为“武”的陛下开始认真了。
      卫青也反应过来,抱拳行礼,“陛下威武。”
      ……
      上方,PPT已经来到了下一页。
      〈代表作品:《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江南(相和歌辞)》
      相和歌辞:南方民歌
      鼓吹曲:原为军乐
      杂曲歌辞:曲调归属不详的乐府歌辞〉
      老师对这种同学们不太常见的名词进行讲解,“这个相和歌辞、鼓吹曲和杂曲实际上都是由后来宋朝的一个叫郭茂倩的人,他专门在收汉代的古乐谱,他又把这些他收集到的一百多首乐谱进行了一个划分,按照相同的歌辞鼓吹曲、杂曲歌辞等等分为了三个不同的极小级别。
      在这个乐府诗集里边这个郭茂倩指的相和歌辞专指的是南方民歌民间的歌谣,这是第一个。
      所以说江南我们后面就是叫他汉乐,它是属于第一类的名称。
      第二,我们说其实跟这个相和歌辞并称的还有鼓吹曲,这个鼓吹曲就是我们所谓的军乐,是在军队中进行演奏的。
      它的那种气势,它的那种音调跟我们民歌比较,特别是南方民歌的委婉,有很大的不同,显得更加的慷慨激昂。
      而杂曲歌辞,就是他不知道它是属于哪一类,难以归属,所以郭茂倩又把它编到了杂曲歌辞里边。
      大家要注意,咱们不会给小朋友们讲这个后边的这几种类别。
      但是咱们做老师的嘛,要记住,在汉代的时候比较著名的汉乐府。
      比如说有《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和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学的这首《江南》相和歌辞。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这一首一年级的《江南》。”
      ……
      老师已经给出了PPT: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它是写的是什么?
      它具有什么样的一些特点?
      如果你是老师,你怎么给一年级刚刚学完拼音的孩子来讲这一首诗呢?〉
      ……
      教室里讨论声再起,时希和裳裳再次面面相觑,“呃,鱼儿在水间嬉戏的活力?”
      小玉:“……不确定,再看看。”
      最终小玉同学勇敢举手回答问题,“我可能会先解决生字宝宝和拼音宝宝,再抓住这个“戏”字去让学生体会鱼儿在水中嬉戏的欢乐。”
      老师给小玉加上平时分并表示点赞。
      又给出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科书目录图片。
      【单元目录:
      《小小的船》
      《江南》
      《四季》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
      ……
      “同学们在小学阶段都学过了这首诗歌,当然,这是截取的片段。
      《江南》是学完拼音的第一个单元,我们学完拼音了,这个单元一下子就来了,怎么来讲?
      前面的四篇文章都写的什么?
      ——季节。
      因为这是小学一年级,刚刚开始学语文,这个季节就是九月份。
      我们应该是九月份的时候学拼音,一个月学拼音,直到十月。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到了每年十月,金秋十月,是一个非常美的季节。
      所以你看为什么《秋天》是第一首。因为课文要跟着四季的变化。
      我们看,到了二年级下册的时候,春天来了,课文就是《找春天》,二年级的春期一开始就是《找春天》。
      为什么这样设计课本呢?
      我们教材的编写是很巧妙的。
      小朋友可以从自然的变化中去感知中国人对四时天气变化的领悟,由自然、季节、气候转入到文化,这是一种很好的中华文化的体现。
      而《江南》《小小的船》《四季》等等,围绕着不同的秋天的景来展开了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眼中的这种景象。
      所以我们刚才有同学找到了这个“戏”,找得非常好。
      因为这个时候六七岁的孩子,他们还处于儿童阶段。而且,是自由欢快的那种小学刚刚入学,他的那种童真童趣,如何在我们的文学中表现,这里边找到的就是这个“戏”。
      而我们在讲这首诗的时候,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讲法。
      我们在一年级可以抓住这个“戏”,儿童心理的那种欢快、游戏;
      但是,如果说咱们讲到了民歌,把《江南》作为一首民歌放到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也可以有不同的讲法。
      这个不同的讲法,比如说“向往自由说”就是突出的这个“戏”字,把它向往自由、天真活泼这个角度上来讲。
      当然,我们如果放在高中甚至是在大学一年级,我们中文系的同学来讲,其实我们可以抓住“采莲”,“江南可采莲”它突出的是一个字,“采”。
      那么就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感受到的是什么那种劳动的快乐,能感受到的就是另外一种丰收之美。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人从另外的角度来讲,能讲的更多。”
      ……
      秦,淳于越对天幕反复提到的“教材”一词进行猜想,“听天幕这意思,她们是用‘教材’来教化百姓?在后世,莫非六七岁的小娃娃都学‘教材’?”
      李斯:“而且这‘教材’的编写应当经过严格的考量,甚至结合了天地物理、四时变化”,又看向上方的嬴政,“陛下!若是如此,此等利国利民之事,我大秦亦可用!”
      蒙毅:“可若是竹简,对于孩童而言过于繁重了,后世是用何物来做这‘教材’呢?”
      嬴政颔首,“先记下来,回头拟个章程,另,召百家入咸阳,先让他们去吵‘教材’的内容。”强大的政治素养也让嬴政想到了“教材”的内容可为他所用。
      ……
      PPT也随着老师的讲解进行变化。
      ……
      〈劳动愉悦说——采莲图
      向往自由说——鱼戏图
      爱情隐喻说——鱼戏莲图〉
      ……
      “前两个同学们都答到了,还有一种讲法,原型说,最后这个爱情隐喻说就要从原型来分析,我们一起来看”老师一边讲,一边放出PPT:
      〈爱情隐喻说:"鱼"为情爱的隐语,以鱼的多子象征配偶的繁殖功能。民歌中,隐语的例子很多,“以'鱼'来代替'配偶'或'情侣'的隐语,不过是其中之一。”古人常以莲象征爱情,以鱼喻女性。“莲与怜(爱人)同音,鱼与吾音近,即从四面八方与恋人戏谑之意。”〉⑤
      小玉:“啊?”
      裳裳:“啊??”
      时希看看左右这两人,选择加入队形,“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文本解读与文学鉴赏课(2)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