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阴晴圆缺 ...
-
几日后,大军休整完毕,独孤王准备班师回朝了,整个独孤城持续了近一年的危机也终于要随着战争的胜利而宣告终结了。
这一日,九死一生的军队伴着熹微晨光踏上了返程之路。风,拂过耳畔,飘来了出征前家人的句句叮咛;云,抖动思绪,忆起了新婚夜妻子的粉面朱唇;叶,翻转心弦,细读来是战火中何时还家的锦书;家,就在眼前,用归心似箭来形容将士们此刻的心情,真是一点也不夸张。整个独孤大军,虽不胜来时的壮观齐整,人人脸上也都挂着数月征战来的疲惫,但毕竟是一场胜利,毕竟还有一丝气息还游荡在天地之间,每一个战士还是不自觉地加快了脚下的步伐,嘴角悄悄地漾开了微笑,一直蔓延到心底。
这一日,独孤城也可谓是万人空巷。百姓们自发的聚集在了城楼门口,迎接着王者的凯旋,期待着亲人的回归。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到底多少个日日夜夜,家人在床上辗转反侧,究竟多少个朝朝暮暮,挚友在桌前的食不知味。他还好吗?他回来了吗?比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许年轻的少妇更希望襁褓中的孩子还有机会再叫一声“父亲”;比起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或许年迈的双亲更愿意享受阖欢膝下的晚年生活。手心沁出的汗被抹在衣角上,又密密的钻出了一层,谁都无法预料即将面对的会是怎样一种场景。
马蹄声愈来愈重,也愈来愈清晰,每一个人的心也都越跳越急,越跳越慌张。等待,还是等待……
独孤大军自远及近,城楼百姓翘首以盼,有多少英雄加官进爵,又会有多少忠魂埋骨他乡?或许这一夜,要注定无眠,要注定几家欢喜几家愁。
“儿啊,你终于回来了!”张大妈家的这张餐桌已经太久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了,羞得赶忙用贴盘子和杯子遮住脸。“你,想我了吗?”柱子屋里的这张睡床已经太久没有听到过悄悄话了,兴奋得一直也安静不下来。年迈的父亲喝了一大口戒了快半辈子的酒止不住地咳,持家的妻子拍打着丈夫身上的土咒骂一句“死鬼,你还知道回来?”,酣睡的孩子躺在摇篮中做着只有自己才懂的甜甜的梦,仗义的兄弟聚在一起喝着酒天南地北的侃。皓月当空,瑶池边,是众位仙家齐聚王母的蟠桃盛会,推杯换盏中细数着奇珍异宝,溢出的琼浆,溅在今夜的独孤城中,虽无歌舞升平,但也是琐碎的欢乐。
“山哥哥,你在哪啊?”小翠这一次终于喊出了声音,只可惜再也等不来那个人的回音了。“孩儿他爸啊,你咋就走了呢?”张嫂子这一次愣是一滴眼泪都没掉,可嘴里就是碎碎的念着这么一句话。摇曳的挽联将多少骨肉生生的分离,英雄的礼赞让多少白发人掉进了送黑发人的梦魇中,桌上的香炉将多少人的希望燃成了灰烬再随风消散,幽幽的白菊还要再告慰多少不散的亡灵才可以正真的做一回“花儿”。月朗星稀,广寒宫,是独守的嫦娥自斟自酌,苦笑着自己不老的容颜,淌下的清泪,滴在今夜的独孤城中,虽无桂树吴刚,但也是万分的凄凉。
而王宫内,寻常百姓家的苦乐酸甜自是一味也不会落下,王母的蟠桃盛宴摆进了千卿宫,嫦娥的苦酒更是饮到了英华阁……
千卿宫,是独孤王朝平日议事会客或是盛世佳节饮宴的地方。今夜早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琉璃的屋瓦逢迎着月光,各处镶嵌的玛瑙明珠遥相呼应,繁复的纹饰熠熠生辉,奢华却不缭眼,炫目中彰显出王朝的磅礴大气。独孤王端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眼下是治国的文臣和安邦的武将,丝竹管弦之盛,妙人轻歌曼舞,伶人秦腔韵白,都在同庆祝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陛下洪福齐天,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个时候,众大臣还是选择了齐齐的一跪。“众卿平身。”独孤王喜笑颜开,张开双臂,做了个“起”的姿势。
转头再看向英华阁,满目疮痍的白,独自在风中唱着挽歌……
英华阁,是太子,独孤释的寝宫,本是寓意着英俊少年,风华正茂,如今竟成了天妒英才,风损年华。凭谁问,原日那个玉树临风,仪表堂堂的男子哪里去了?昔日那个舞剑挥鞭,悬梁刺股的儿郎哪里去了?如今院中,只剩下杨花落尽,子规声声啼血,满地黄花堆积,无人堪摘,独空瘦。一场战争无论以多么轰轰烈烈的胜利收场也要用鲜血的代价去交换,即使是架起高高的院墙,也无法掩埋它杀戮的本质。太子的灵柩被一路运了回来,灵堂就设在了英华殿。整整三天了,前来吊唁的人走了一波一波,又来了一波一波,独孤王也在这间屋子里尽情的释放了一个做父亲的脆弱,荧荧烛光,斑斑白发,闪动了好久好久。
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都不是一句话,一杯酒就可以释怀的。或许生命的轨迹在就被刻在了通天的石柱上,等着它的主人一点一点的开启……
独孤太子,独孤释,于希和九年十月初九,为国捐躯,长眠于地下。
三年后
希和十三年五月初三,独孤朝次子,独孤礽出生。
十九个月后,
希和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按照独孤朝的宗族典制,太子以长幼为序确立,还在咿呀学语的独孤礽被立为了独孤国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