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预收文《松花江的春汛gl[九零]》点击专栏就有了
[食用须知]
1.伪骨,双向救赎。
2.年下攻,年龄差四岁,文案主受视角,小说主攻视角。
3.受温婉风情,非刻板印象东北人(饰演87版林黛玉的陈晓旭老师也是东北的,不是所有东北人都走豪放路线,谢谢)攻是广东人(但没有什么都吃哈,拒绝刻板印象),两人是二婚重组家庭的无血缘姐妹。
4.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纯正的哈尔滨话其实与普通话差不多,几乎没有我们印象中的东北口音,甚至可以说更接近北京口音,所以诸位不用担心姐姐说方言时反差太大。
5.缺乏安全感的继姐虽然十八岁时对继妹误生情愫,但始终恪守伦理纲常,文中亦是待攻成年后才与之确认关系,如有不喜,慎入。
6.故事线为1993年到2008年,从姐姐自央美毕业返乡开始,与妹妹的前尘往事会适当插叙。
7.小说前半部分背景为九十年代的哈尔滨,走东北老工业区颓废美学的路线,后半部分为新世纪的北京,北大学子与央美讲师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坚守小确幸。
——————
“松花江的春汛义无反顾地涌来,温暖的江水终将会吻去冰冻期留给铁皮船的锈迹与霜雪。”
正经纯情小古板&温婉风情妈感姐姐
[文案一]
1993年,谢清滟刚从央美毕业的那个夏天,命运就向她狠狠地甩出两记耳光。
作为家中主要经济来源的继父出海遇难,而弯了一辈子腰的母亲则死于钢厂的爆炸事故。
妹妹沈筠生即将升入高三,父母横死的意外使在外躲了四年的谢清滟如飞蛾扑火般回到了那个千疮百孔的家。
1993年的夏天,二十二岁的她随着鱼龙混杂的人群走出哈尔滨东站,十七岁的少女骑着破三轮停在浓密的树荫下,但白衬衫的领子依旧被汗水浸成半透明。
四年未见,她的妹妹长高了,看向她的眼神也愈发淡漠。
筠生什么也没多说,接过姐姐的行李时腕骨凸起如青玉,在毒辣的阳光下分明得好看。
稳重而沉默的少年人什么也没有多说,只是平静道:
“上车。”
[文案二]
谢清滟知道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精神病,但仍然希望能假装成温柔的长姐陪着沈筠生一辈子——或许她会将春汛般的温柔揉进妹妹往后余生的回忆中,却始终不敢让潮声漫过伦理的堤岸。
女人会在暴雨天耐心安抚害怕雷声的少女,又在对方脊背僵直的瞬间不着痕迹退开半寸;她总在晨光里仔细整理妹妹的校服衣领,指尖不小心掠过少年人的锁骨后残留着一点体温;她学会用砂糖腌渍岭南的杨桃,看素来克制的筠生咬住晶莹果肉时不明显的喉头微动,自己却先被那双沾了蜜的眼眸望得耳尖发烫。
谢清滟努力弥补自己在沈筠生生命中空缺的四年,自以为将感情深藏不露,殊不知少女却已意外窥见了速写本中的一隅——
十七岁的她眉眼随生母,岭南春山般分明的骨相裹着北国冷冽的雪,那身少年意气与之矛盾又协调,令人心驰神往。
画作的旁边还题着娟秀缱绻的半句残诗:
淡锁苍筠晓更清。
那一夜,失眠的筠生写下的日记内容是:
1993年12月4日 星期六 大雪
她是松花江的春汛,我是于冰冻期沉睡的铁皮船。
然而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锈迹与霜雪是生活留给我的伤疤,可如今明月却跌入水中,与漫溢的春水一同吻上我的血肉。
[文案三]
“姐姐,我的。”
十八岁的除夕,沈筠生拥有了明晃晃喜欢谢清滟的资格。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白日升学宴上春风得意的省文科状元又在夜色的庇护下将自己的继姐锁在房中恣意妄为。
食髓知味的少女任凭月色破碎、江水狂涌,亦不改本性,惹得颤如春雪的女人咬紧了被子,弓起身子不断承受着潮I意,直至天明。
那一年,松花江的春汛义无反顾地漫过沈筠生锈了十八年的铁皮船身,吻碎那些冻在伦理纲常上的冰碴。
“我愿暴烈地爱她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