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54章 ...
-
发行杂志的流程主要包括申请刊号、内容创作、印刷出版、发行推广四个核心环节。
宝钗已经将申请刊号需要用到的资料发送给了有关机构,在等待审批通过的期间,她和多位读书博主谈妥了合作。
黛玉拟好了三个不同版本的调查问卷,涵盖所有她希望了解到的读者的真实想法。
然后根据读书博主粉丝群体的差异,从三个版本中选取最合适的一份发给对方。
调查问卷发布不到24小时,就获得了超过4w份的反馈。
不需要黛玉一份一份认真阅读,直接将网友们填写好的调查问卷交给人工智能,生成直观反应数据的扇形图、柱状图,一目了然。
从书里穿越出来的、货真价实的古代人湘云见状大呼:“科技改变世界,物理书诚不欺我!”
海棠诗刊早已明确了杂志主题和受众群体,得知读者真实想法后,黛玉在内容创作方面越发有了底气。
不过大观园杂志社目前只有她一个成员。
“林黛玉”这一个名字孤零零地挂在主编一栏,看起来难免给人一种光杆司令、孤掌难鸣的凄凉感。
“喏,姐姐瞧瞧,杂志社就我一个人,怪可怜的。”
黛玉把名单往宝钗眼前一递,垂下眼睫露出委屈的神情,话音里难得带出一点儿江南乡音。
熬了好几个夜的宝钗浑身散发着没睡饱觉的幽怨气息,看向姊妹们的目光透着一种资本家看劳动力的精明。
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的湘云精确形容:宝姐姐好像是淹死的水鬼在找替身,拉下来一个是一个。
然而忙疯了的“水鬼”宝钗在听到黛玉这番小女孩撒娇似的幼稚埋怨,嘴角难得地扬起一抹笑意。
吴侬软语可谓是撒娇利器,偏偏宝钗刚好就吃这一套!
湘云欣慰地看着眼前的场景,霸总小说管家的台词脱口而出:“我们家宝姐姐好久没有笑得这么开心过了。”
宝钗轻轻揉了揉湘云的头发,拿起笔在团队名单上添上自个儿的名字,对黛玉说道:“你再看看,现在还觉得孤单么?”
黛玉疑惑地看着团队名单,发现宣传、策划、财务、行政全都被宝钗的名字占满了。
宝钗身兼数职,一人能拿四份工资。
姊妹们看向宝钗的目光越发惊悚:
好一个爱岗敬业、卷生卷死、为大观园杂志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优秀老板!
怎么办,现在跑还来得及吗?
工作量好似沉甸甸的大山压在身上,宝钗不仅不抱怨,还遗憾地叹了口气。
“会计和出纳不能同是一个人,这是没法子的事。不然我能兼任出纳,就不必再另外麻烦朱姐姐了。”
“或者……”
宝钗期待的目光依次扫过湘云、探春、迎春、惜春。
“哪位妹妹愿意主动请缨?”
湘云、探春、迎春、惜春听了瑟瑟发抖,不约而同地往后缩了缩。
姊妹四人挤在一处,可怜巴巴,像被狂风席卷的小草那样无助。
光是学习就够累的了,她们可不想被卷王宝钗拉进大观园杂志社,为了海棠诗刊燃烧自己的生命。
“我,我的数学是短板,我打算每天多做两页练习题。”
向来伶牙俐齿的湘云此刻欲哭无泪,她知道宝钗一贯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学习能让宝钗打消拉她干活的念头。
“是的是的,我决定从明天开始每天背五十个英语单词。”
探春领会了湘云的意思,飞快给自己加任务。
“宝姐姐,我答应过老祖宗的画儿还没画完。”
惜春另辟蹊径,试图用古代最重要的孝道进行“道德绑架”。
最老实敦厚的迎春左看右看,想不出什么新鲜的借口,只好干巴巴地说:“我也一样。”
芝麻汤圆·宝钗表示很满意:忙,忙点儿好,大家都别想闲着。
她抿唇强忍住笑,对黛玉说:“妹妹,看来我们的大观园杂志社招不到新人了。”
宝玉一愣。
为什么问了二姐姐、三妹妹、四妹妹、云妹妹,偏偏不问我?
他本想开口自荐,但要是被宝钗叫去做出纳就没法子跟在黛玉身边做编辑了,因此犹犹豫豫,一直没开口。
宝钗察觉到了宝玉复杂的少年心事,用眼神示意黛玉:“不过,妹妹要是缺人,那儿正巧有一个。”
黛玉顺着宝钗的视线看过去。
宝玉眼睛亮晶晶的,好像对着主人疯狂摇尾巴的小狗,脸上写满十二分的期待,恨不得高高举手说:林妹妹选我!选我!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黛玉低头悄悄笑了笑,提笔把宝玉的名字加进编辑一栏。
虽说大方向还得她自己把控,但以宝玉的水平,一些基础的工作他还是能信手拈来的。
大观园杂志社总算有了第三名成员,看起来也算初具雏形了。
宝钗仔细察看出版杂志的规章条款,额外嘱咐黛玉了一句:“妹妹的能力我是放心的,只是要多加小心,确保内容符合出版规范。”
黛玉没有半点儿不耐烦,慎重地点点头:“我明白,姐姐尽管放心。”
宝钗当然是放心的。
她信任黛玉就像信任她自己,既然把主编的位置交给黛玉,她就半点儿不会插手,放手让黛玉尽情施展。
不过即使宝钗想要插手,她也没这个时间。她正趁着周末早出晚归,跑到各大印刷厂去实地考察。
由于这次是正式对外发售,所以换用了平滑度更好、对油墨的吸收更均匀的纸张,对印刷技术也有更高的要求。
原来的印刷厂能达到要求,但是他们的订单数量超额了,没办法接下海棠诗刊的订单,宝钗没法子,只能重新找符合要求的厂家。
好容易选好了印刷厂家,跟对方签订了合同,宝钗像一个连轴转的陀螺,没有任何停顿立刻投入下一个任务:打通销售渠道。
目前的杂志有三种最常见的销售渠道:实体书店销售、邮局订购、在线平台。
但因为时间紧迫,肯定没法子像老牌杂志那样三种渠道全面开花,必须有所取舍。
宝钗准备将金钱和时间用于打通效果最好的销售渠道,另外两种被迫随缘。
当初黛玉在拟定调查问卷时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出了一个针对性极强的问题:
请问您平时通过什么方式购买杂志呢?
1.实体书店购买,2.邮局订购,3.在线平台网购
最后,选项3以占比78%取得压倒性胜利。
所以宝钗打算在购物平台上专门开一家网店,负责售卖海棠诗刊。
实体书店销售和邮局订购她也会尝试跟进,但她始终保持着佛系的态度,成了是意外之喜,不成也能接受,总之不会将大部分精力耗费在这上头。
然而,惜春小朋友认为事在人为,她握拳给宝钗加油:“宝姐姐,我命由我不由天,千万不要放弃!”
姐姐们笑着捏捏她的脸颊:“这是网络小说看入魔了!”
惜春最近在苏老师的有意引导下,一举一动都越来越贴近现代六年级的小朋友。
她听出了姐姐们的不以为然,当场就不高兴地扁扁嘴:“莫欺少年穷!我有门路,你们就等着瞧吧。”
哥哥姐姐们面面相觑,他们穿越到现代来才几个月?惜春竟然有商业方面的人脉,这人脉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不止姊妹们迷惑,项目组也懵了。
惜春连园子都没出过几次,唯一跟她打过交道的“外人”就是教小学语数外的三位老师。
朱丽茫然:“项目组调查过老师们的身份背景,没有能在生意上帮得上忙的。”
惜春是怎么在项目组眼皮子底下发展出人脉的?
众人好奇,等着看惜春大展身手。
惜春不负众望,她十分努力——努力地去栊翠庵帮宝钗拜了菩萨。
不过好像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映雪园因为有项目组大开金手指,整个过程顺利得不像话。
这一次宝钗谢绝了项目组的帮助,有意把海棠诗刊当作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果然,没有项目组的参与,麻烦纷至沓来。
宝钗尽力沟通了,但邮局那边有许多流程要走,一时半会儿肯定没办法让读者们通过邮局订购诗刊,实体书店更是不容乐观。
对于一本还没正式出版的诗刊,即使在网络上拥有很高人气,大部分的老板依旧摆摆手婉拒了,还有人冷嘲热讽道。
“网上叫几句容易,花钱的时候就不一定咯,你们的诗刊我拿来做什么?垫桌角都不够厚!”
面对旁人的不屑,宝钗还没怎么生气,惜春反倒气鼓鼓:“肯定因为我求的愿望不在菩萨的业务范围内,应该请一尊财神爷回来的。”
姊妹们都抿唇偷笑。
要是孤高自持的妙玉知道有人在她的栊翠庵里放了尊财神像,说不准会觉得整个栊翠庵都变俗气了,嫌弃得连夜收拾包裹跑路。
线下销售渠道也就只能这样了,宝钗接受了现实。
好在大部分网友都是使用网购平台线上购买,估计也不会对销量造成太大影响。
市场推广方面,宝钗没有再通过投放广告和找博主合作等方式扩大影响力。
一来是节约资金,二来是海棠诗刊的热度已经足够了,过度营销反而会让网友们反感。
不同于宝钗这边的波折频出,黛玉那边的编辑工作顺风顺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让全程旁观的湘云直呼:什么绛珠仙子,明明就是老天爷的亲闺女!
上一本海棠诗刊,诗词都是用宋体刊印的。这次黛玉别出心裁,将姊妹们用毛笔写的诗词直接扫描复制上去,比一个个印刷的方正小字看起来更有韵味。
又因为全是文字过于单调,黛玉找来惜春为海棠诗刊画插图。
近来学业轻松,惜春有时间潜心研究绘画,水平一日千里。
她接到黛玉的要求,只沉思了片刻就灵感迸发,将诗社发生的一幕幕场景画成栩栩如生的画面。
宝钗坐在溪流最上游,亲自执壶斟茶,神情恬淡自若。
湘云大笑着挽起袖子俯身从水里捧起荷叶,指尖扬起的几滴水珠在阳光下闪着点点亮光。
黛玉身着一袭绯色襦裙,执笔作诗,气度超然不似凡间之人,更似凌波仙子。
惜春的插画让海棠诗刊的艺术性更上一个台阶,跟上一本朴素的海棠诗刊相比,几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当工厂把印刷出来的样刊送到宝钗手里,她难以置信地抚摸着引人注目的封面。
这真的是他们一手创造出来的作品吗?
原本宝钗对海棠诗刊的规划比较保守,这次只打算印两万册,虽说赚的不多,但要是亏了也亏得有限。
可是看样刊如此惊艳,宝钗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和印刷工厂商量,将印刷的数目加到五万册。
样刊的质量给了她放手一搏的勇气,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