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二妃坐镇! ...
-
其他人还没做什么,到是陈奉仪先声道:“韦贵妃来了?”
温希文疑惑:韦贵妃来了,其他人都还没动呢,她激动个什么劲儿啊。
这时,兰玥悄悄道:“良娣在病种有所不知,这位陈奉仪便是韦贵妃她姐姐家的二姑家的表哥家的侄孙女。”
这一串报菜名般的家世,直把温希文绕到晕头转向:“这么远也称得上亲戚吗?”
王英在一旁插嘴道:“嗐,这不就是韦贵妃说了算嘛。”
这倒也是,毕竟人追根溯源上去,都是猴子。若是真想攀亲戚关系,拐上八百里,怎么都是能找到同一个祖宗的。
兰玥继续道:“听闻陈奉仪家虽然是末流商户,但是论财力,乃是当地的翘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贞观二年大灾,他们家所捐,在长安也是数一数二的。因而得了陛下之恩赏,授以散官之职,以彰其义举。”
温希文接道:“怪不得她们能走通韦贵妃的路子,将女儿送进东宫来。”
兰玥道:“是呀,民间不是有句俗话嘛:‘有钱能使鬼推磨’。”
“说的在理。”温希文点点头,紧接着便提出疑问,“只是这户人家既然有如此实力,为何不招个赘婿,非要女儿趟这趟浑水呢?”
李承乾微微不满地瞧了一眼温希文。王英连忙道:“这是什么话,让她的女儿嫁进东宫,这是莫大的恩赐,怎么能说是浑水呢?”
“是,我说错了。嫁进东宫确然是莫大的恩赐。”如今的温希文,早已不是当年刚刚穿越过来的温希文了,在封建礼制的压制之下,温希文非常自然地说出了违心的话。
若是以前,温希文可能还在心里吐槽两句,然而现在对于这种话题,温希文的注意力半刻停留都没有,已经换到了其他的地方,比如即将要到来的韦贵妃。
韦贵妃位列四妃之首,是如今皇帝后宫的大管家。然而真的论地位身份来说,韦贵妃却比太子妃的身份要略低一些。即便韦贵妃还占着长辈的名分,但是一位是未来国母,另一位是皇帝妃妾,终归是太子妃压了贵妃一头。
所以,一般而言,四妃们会避免和皇子的后院来往,尤其是太子妃。但此次韦贵妃带着杨淑妃来探望太子妃,却是李世民授意。
太子妃发动时,便有专人像李世民上报过了。太子妃早产,情况不好,李世民也是知道的。
太子妃这一胎关系着大唐国本,李世民自然即为重视。考虑到韦贵妃是二嫁之身,又生育多次,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了,李世民便让她到东宫来镇场子。
杨淑妃是顺带的,东宫后宫这么多号人,只有韦贵妃一个身份尴尬的长辈在,韦贵妃该多么难受。更何况,若是出了什么事,韦贵妃应当和谁商量?
温希文吗?身份不够。韦贵妃是正一品,而温希文只是正三品。天子妾和太子妻没法比,和太子妾一比,还是高了一大头。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放在太极宫也不过就是婕妤才人的存在,韦贵妃怎么可能自降身份去找她们商量事情?
秉承着要尴尬也要两个人尴尬,万一遇见事儿了,好有人商量,韦贵妃便把杨淑妃一起给拉上了。
韦贵妃与杨淑妃的辇车到达东德殿门口时,时辰已然过了子时。东宫的后妃们,便齐刷刷起身,给韦贵妃和杨淑妃见礼。
韦贵妃温婉道:“都免礼吧,在东宫我们俩不过就是客人罢了。”
李承乾对着这位庶母,该有的礼遇也是有的:“贵妃舟车劳顿过来辛苦。太子妃发动的急,儿臣又是男子,产房乃不祥之地,不便擅入。许多不便之处,有劳贵妃待看一二。”
韦贵妃笑道:“应当的,这是臣妾份内之事。”
一同前来的杨淑妃,则是专注于今日的正事,道:“姜御医,太子妃这胎怎么样了?”
“不太好,刚才太子妃微微有些见红,老臣施针之后,略微稳定了些。”姜御医是御医署的妇科圣手,年纪极大,白发苍苍,是一副令人安心的模样。不论是韦贵妃还是杨淑妃,都由他主持接生过,几位都熟得很。
同时,太子妃这胎便是姜御医亲自跟下来的,对于太子妃目前的情况,没有人比他更熟了。
若是顺利,姜御医便是一副老神在定的模样,而如今却是皱着眉头:“臣自始至终,悉心照料太子妃,而太子妃之胎像始终稳固,理应无早产之忧。怎么现如今……”
韦贵妃眉头轻锁,道:“本宫时常关注着太子妃的脉案,从头到尾细察,从无异常之兆。太子妃正值生育佳期,向来玉体康健,怎会突然早产,实在是令人费解。”
姜御医道:“老臣亦百思不得其解。”
陈奉仪此时道:“臣妾出身民间,曾听闻民间有一种说法乃是‘七活八不活’,太子妃如今刚过八个月,这……”
陈奉仪的话没说完,但是众人都听懂了她的意思。
所有人的脸色在此时,都变得不好看了起。
蒋承徽啐了一口,道:“呸,什么‘七活八不活’的,当真是晦气。”
崔昭训更加直接,骂道:“你是在诅咒太子妃吗?”
陈奉仪的眼泪在眼眶中转来转去,道:“臣妾不敢。”
崔昭训翻了个白眼,道:“奉劝陈奉仪一句,这儿是东宫,不是你的陈府,少拿你民间的做派出来,没得丢了东宫的脸。”
陈奉仪泫然欲泣地看向韦贵妃,然而韦贵妃别过脸去,假装没看见陈奉仪。
看起来陈奉仪和韦贵妃,也没有多么亲近嘛。温希文在心中暗暗道。
韦贵妃环视四周,问道:“太子妃的贴身侍女是哪位?”
玉梳正在一旁候着,听到韦贵妃喊,便站出来道:“是小人。”
“太子妃为何会突然早产,”
玉梳答道:“太子妃用晚膳时尚且无恙,等到了戌时,突然喊着腹痛难忍。小人扶着太子妃在榻上静卧良久,症状未减分毫。太子妃如今怀胎八月,尚未到分娩之时,小人想着宫门已然下钥,便做主喊了一直候在偏殿里的接生婆来瞧。岂料接生婆一模,说是破水要生了,小人这才着急忙慌地去请了姜御医来。”
此事便更加扑朔迷离了,若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太子妃怎么突然早产的?韦贵妃对着其中的疑点发问:“太子妃用完晚膳到戌时前做了什么?”
玉梳又恭敬答道:“太子妃按照姜御医的嘱咐,在殿内行走散步,以防胎儿过大难产。”
“前几日也如今日一样吗?”
“是,太子妃近些时候均是如此。”
韦贵妃皱着眉思考着:“那是怎么回事。我也是生养过的,对此事也知晓一二。太子妃这一胎极为顺利,便是孕吐都没有多少,怎么会早产呢?”
此刻,杨淑妃又插进话来,道:“此刻,非是探寻过失或追责之际,现在如今最为要紧的,乃是太子妃能否将皇子顺利诞下。”
姜御医拱手道:“此事淑妃不必过于担心,太子妃虽早产,然胎位端正,若是顺利,应无难产之忧。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保太子妃母子平安。”
“有劳姜御医了。”妇科圣手一发话,众人齐齐松了口气。
姜御医出身杏林世家,十几岁便跟着父亲进大隋的御医署学习,后来大隋覆灭,又进了大唐的御医署,负责专门照料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生晋阳公主时,便出现了胎位不正的凶险。须知那时候若是女子遇到胎位不正,十有八九会难产,十有五六会一尸两命。
当时长孙皇后生了三天三夜,晋阳公主任然没有出来。乃是姜御医用了家传秘法,这才让长孙皇后平安生下晋阳公主,并且还母子平安。
因此,长孙皇后赐下金口玉言,说这位姜御医乃是“妇科圣手”。
长孙皇后仙逝之后,姜御医年纪也大了,便想着告老还家,颐养天年去。
然而李世民不许,李世民甚至还想给姜御医升个官,升成御医署的太医令。姜御医醉心医术,对于官位没什么追求。若是当了太医令,便还要管整个御医署,对于姜御医钻研医术反而是个阻碍。
姜御医百般推辞,李世民这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只是这样,姜御医就只能继续在御医署任职。
不知是上了年纪的缘故,还是其他,姜御医的脾气变得不大好,轻易不出诊,不进后宫给人诊脉。李世民便特许了御医署里的一间小屋子,给姜御医坐诊。因而后妃如果想要姜御医诊断,还得专门跑到御医署边上的一间小屋子里,才能见到姜御医。
然而由于这个“妇科圣手”的名头,加之晋阳公主出生时的事众人皆知,每每有后妃遇喜,便会求着让姜御医诊一诊,断一断。
若是姜御医不耐烦的赶人,那么就代表胎像稳固,一切良好,遇喜的后妃便欢天喜地地回宫去将养着。若是姜御医认真起来,皱起眉头,那便是意味着这胎有异。若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点的,怕是会被当场吓晕过去。
因而后宫流传一句话:不怕千金买药难,就怕御医蹙眉头。
太子妃的叫声已然消失了,众人在外头不知道太子妃在里头做什么。
但是听着姜御医的话,温希文知道,太子妃当是没有什么大碍的。刚才的喊声,大约是由于第一次生育,过于紧张,又腹痛,自个儿将自个儿吓到了。
既然没什么大事,那只要等着就好了。
这一等便是一整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