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阳关三叠 ...
-
谚云:“芝麻开花节节高”,踩芝麻秸,即取“步步登高”之意。腊月二十四,宫中以金炉焚烧松枝、柏叶等,谓之“岁”,宫院中还遍撒芝麻秸,供人踩踏,谓之“跴岁”。这是大晟延续下来的辞旧岁、迎新年的风俗。
听雨走在皇宫的甬道上,暗暗赞叹后宫规矩严明,调度有序,明明下了一整天的大雪,隔天起来路中央已经清理的干干净净。
只有宫殿重檐歇山屋顶屋脊和树枝上,才能看到雪曾经下过的痕迹。
一大早,淑妃娘娘宫里就有人过来,说是请各宫的娘娘一道去她的清音殿坐坐。吴芷荞入宫以来,与别的妃子往来并不多,跟淑妃更是基本没有打过交道。左右年节的诸事已经筹备的差不多了,眼下皇上又在英华殿清修,去坐坐也并无不可。
尤其是发生了昨天晚上的事,自己一晚上左思右想都没有睡踏实,一会兴奋一会紧张,七上八下的。与其胡思乱想的,还不如找点事做,让自己充实起来。
入宫之前就听人说,淑妃“明艳照人,性情骄纵,最得圣心”。入宫一个月有余,有限的几次面,淑妃确实千娇百媚,仪态万千,性子也是直率。只是最得圣心这一条……
吴芷荞黯然的想,他真的会喜欢淑妃这样的人吗。
清音殿位于皇宫的东北方,从吴芷荞的汀兰殿过去,只需穿过三道宫门。一进殿门,就看到一道雕花绿松石影壁墙,墙上是玉石雕刻的松鹤图,在朱门黄瓦映衬下煞是好看。
听到宫人通报,淑妃娘娘早已经到宫门口等待,一见到吴芷荞进来,马上传来了娇滴滴的笑声,拉着吴芷荞的手亲切道,“妹妹来的好迟,我们都在里面,就等你了呢。”
吴芷荞行过礼,只见淑妃眉心画了红色花钿,头上挽着流云暗月髻,头上插着鱼穿禾莲羽毛发簪,唇色鲜艳,真是娇花映月。只是身上穿着红蓝染浑色石榴裙,裙边有貂毛状的流苏。
吴芷荞暗暗打量,忍不住低头轻笑,总觉得她这一身,怎么看怎么像市井小贩卖的染过毛的鹦鹉。
大殿异香扑鼻,混合着佛手柑、无瓜果和琥珀的味道。殿里的摆设无不精致,正殿紫檀桌子上摆着太平有象花樽,花樽中插着新折的几枝梅花,正开的鲜艳动人。铜胎掐丝珐琅盘、青花瓷花瓶也都造型精美,一看便知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右偏殿的床头不仅有绿烟薄雾纱罩着,薄纱外还挂有一串翠玉珠帘,若是春秋时节打开窗户,风吹帘动,想是声音非常悦耳。
正感叹间,张宝珠已在左偏殿唤吴芷荞过去,“你可真是贵人事忙,我们离得远的都到了,偏你来的迟。”
吴芷荞转头一看,见文妃、张宝珠、钱文秀都已经落座,就连郑夜思也到了。
吴芷荞忙挂上和婉笑容,歉意道,“昨晚上北风吹得紧,到半夜了我还听到院里树枝被吹得吱吱呀呀的,一晚上没睡安稳,是以早上起来晚了,各位姐姐恕罪。”
文妃坐在榻上,马上起身把吴芷荞拉起来,依旧挂着和蔼的笑,“自家姐妹不用拘礼,快起来快起来。”
吴芷荞看着桌上摆着各色精致的点心瓜果,忍不住赞道,“姐姐有心了,我这是来一饱口福了。”
张宝珠放下茶盏,拉着吴芷荞坐在自己旁边,指着一盘点心道,“你可是说对了,我平时就喜欢琢磨吃食,可是这红色的点心我还从未见过呢。”
淑妃有手拨了拨发簪,轻声笑了笑,“这是我们河东的小吃,叫鱼籽酥,是用小黄鱼的鱼籽煮熟后放在面皮中间烤的,几位妹妹快尝尝。”
说罢哀怨说道,“早该与几位妹妹亲近亲近。进了后宫,咱们就是姐妹了,该多多相互帮衬才是。”
接着语气一顿,眼角下垂望着桌角的雕花,意有所指道,“只是皇后一直清修,我前几天听说又在自己宫里斋醮祈福,想来是顾不上我们了。我只好越俎代庖,请各位妹妹来聚一聚。招待不周,几位妹妹不要嫌弃罢。”
众人听她褒贬皇后,都不言声,就连素日与皇后相处的极为投契的郑夜思也并不发一言为皇后争辩。
吴芷荞暗暗纳罕,难道她俩之间也发生了什么不愉快?
文妃语带关切的问钱文秀,“妹妹身子休养的怎么样了?到底谁下的毒查出来了吗?”
钱文秀低下头,呐呐的说,“皇后派人查了,还没有消息。只说是在我院子里的甜水井里下的毒,只是日常来我宫里来往宫女太监不少,送宫分的、赏赐的、传信的都有,实在查不出来。”
吴芷荞尤记得刚认识钱文秀时她的样子,虽算不得一等一的端丽容貌,但是气质雅洁,稳重有度,一颦一笑顾盼生辉,是真正名门闺秀。才十几日的光景,说话语调低如蚊呐,扭捏不安,哪还有半点精气神。就像一只正在盛开的花朵是去了水分,正在慢慢枯萎。
——老听别人说,皇宫是座吃人的牢笼,她算是见识到了。
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将会是怎么样……
众人神色各异,都低头不语。吴芷荞正感慨间,余光突然瞥到文妃素来忠厚老实的脸上倏然闪过一丝寒光,复又恢复如初,快到吴芷荞甚至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淑妃听着众人说起了家长里短,娇笑着说,“这怎么话说的,大过年的咱们以后吃食上多加个小心,可别遇到这些糟心事了。咱们几个该吃的也吃了,该喝的也喝了,也别干坐着了,我先抛砖引玉,给几位姐妹弹一曲《阳关三叠》罢。”
说着冲张宝珠笑道,“张妹妹,刚入宫就听老祖宗说你嗓子极好,就合着我的曲子唱一曲吧。”
张宝珠一愣,推拒道,“些微技艺,怎么敢跟姐姐一起合奏?”
淑妃眉毛微挑,声音徒然尖锐了几分,“我自幼师承名门,虽不敢说弹得多好,却也是万岁爷赞不绝口的。妹妹不肯赏光,是怕合奏一曲辱没了妹妹的嗓子吗?”
张宝珠虽是平日娇俏讨喜,毕竟不知淑妃脾性,见她面有不悦之色,一时慌乱,不知如何是好,目光看向吴芷荞。
吴芷荞刚要出口相帮,就听文妃说道,“妹妹切勿多心,淑妃并无他意。后宫一直没有什么新人,那些承宠的宫女与我们素来也是不来往的,你们来了能热闹热闹,我们开心还来不及呢。淑妃是诚心想跟你合奏呢。”
张宝珠虽仍有迟疑,但是也不便再拒绝,只好起身道,“那我献丑了。”
都道淑妃琵琶是宫中一绝,吴芷荞原以为是有些言过其实——毕竟后宫就只三个有位份的,想要拔得头筹想来也不难。
吴芷荞确实没想到能如精湛至此,她素通音律,尤擅长笛,甚至乐器一门,音律准确、手法熟练只是其次,以曲传情才是最难的。
只见淑妃左手按住琴弦,右手时而弹跳,时而揉弦,手指在琴上翻飞,音律一节节的从手中飞出,此时张宝珠的唱腔适时响起,“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歌声哀婉低沉,带人入境。
吴芷荞蓦的想起来在江宁的那个晚上,她和吹雪从昏迷中醒来,发现那个“黄誉”已经离开了。他就这么不声不响的离开了,扔下了一大堆烂摊子,她看着外面驻守的士兵,不知道要面临自己的是什么命运。她救了他的性命,他却让她成为杀人犯么?淅淅沥沥的小雨还在下,打开窗户,夜风夹杂着雨滴吹进来,心中凉意仿佛冻结了全身的血液。
现在虽然已经知道有所误会,但是想起那时候的心情,仍旧难过无地。不管淑妃是试探张宝珠深浅,还是真的想一展才艺,听得此曲,不负此番前来。
吴芷荞眼眶中本已蓄满了泪水,忽听得郑夜思在耳旁点评道,“《阳光三叠》全曲分三大段,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迭唱三次,故称三迭。每迭又分一迭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外,其余均用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迭不尽相同。”
吴芷荞有些不耐烦,只好尽力敷衍,频频点头,表示自己的认同。
谁知郑夜思见状,更来了精神,接着说道,“从作曲的韵律说,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情意真切,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吴芷荞听她解说的声音比张宝珠唱歌的声音还要大些,眼泪已经憋回去了。她忍不住暗想,这么爱解说的人,可能只有皇后能受得了吧……
回宫路上,吴芷荞突然问听雨和吹雪,“你们说文妃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吹雪想了想说,“看长相是个老实人,平时说话也客客气气的,跟淑妃那种刁蛮的完全是两类人。”
听雨也道,“她看着很木讷,不是说皇上不喜欢她吗,整天往勤政殿送六宝七珍滋补汤,万岁爷都不爱喝。哪有这么执着的人啊,看她的样子也不太会邀宠。”
吴芷荞笑了笑,送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次次都送这个,恐怕就有些刻意了。
木讷,更像是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