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书说过往 ...

  •   火焰直冲天际,黑烟滚滚,火星子翻飞。

      禹州城内,荒芜的大街上,百姓们围成一团。

      他们面前是用稻草和木头堆积起来的草榻,榻上放着许多残缺不全的兴军尸体。

      这些尸体都是此次跟随楚熙,穆振华等人征战沙场时,最后战死的无名英雄。

      楚熙等人攻下禹州和端州后,他们走的匆忙,未将战死的兴军尸骨收敛。

      禹州百姓为了感谢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为自己换取生存的希望,便在楚熙等人走后,就出城,在城外四处收敛兴军尸骨,只要是还能认出的兴军尸体,百姓们都会将他们一一收敛回来,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在草榻上,用火焚烧,望他们能早日往生净土,永登极乐。

      纷纷扬扬的冥钱在空中肆意挥洒,有些落入草榻被焚烧殆尽,有些落入地面,不是被尘土污染,就是被风吹向远处。

      许多百姓携带着在这场战争中还未死绝的亲人跪在地上,一边烧着纸钱一边出言吊唁。

      “兴国的将士们啊,你们一路走好啊!”

      “兴国的将士们,你们都是兴国的英雄,禹、端两州的百姓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兴国的将士们,走好啊,一路走好……”

      “兴国的将士们,你们辛苦了,俺给你们烧纸钱,望你们能早日往生极乐,再不受苦……”

      “愿你们生而为英,死而为灵,百年之后,芳名永存……”

      吊唁声伴随着参差不齐的哭泣声在空中响起。

      自古为将者受命忘家,临敌忘身。捐躯付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为将者守护家国百姓的使命。

      在兴朝面临战争时,任何兴国将士都不可以独善其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些慷慨赴死,以身殉国的兴国英雄,虽籍籍无名,但其英勇无畏的壮举却令人唏嘘不已。

      禹州城中,老弱妇孺,男女老少,书生和尚,禹州未死绝的世家大族都在此处吊唁。

      看着这些一具具被火焰所吞噬的尸体,看着这些伤痕密布,断手断脚,没有一具是完好无损的尸体时,众人无不落泪,无不伤心。

      他们哭的悲痛欲绝,心如刀绞

      这份哭泣不仅仅是对将士们的感谢,也是为自己在这场战争中所死去的亲人而痛哭流涕。

      秋夜,月光如水,枯叶飘零。

      虽说虞国战事未熄,虞国的襄州和平南城还在打仗,但熙熙攘攘的邑都街上,依旧是人头攒动,人海如潮,热闹非凡。

      “啪哒~”

      不远处,一声醒目敲醒。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一朝风光举国庆,看今昔,黄土一抷无人记。可惜是女太荒唐,为国殉葬太凄凉。千秋功名,万古流芳,功过是非,留待后世人传扬。”

      说书人说书,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语毕后,一声醒目敲醒,台下看客拍手叫好。

      远处的白清兰被这一段精彩演说所吸引,她循声而去,陌风和月辰跟在她身后。

      自那一日月辰和白清兰说了自己的事情后,白清兰便将赈灾救民一事交给了谢玉松,也是想以此来看看他的诚意,想看看他到底是否是真心效忠楚熙。

      赈灾救民的一应事务交给他后,白清兰便带着陌风和月辰离去,他们来到了虞国邑都。

      白清兰三人来到一个街道口,这里搭了一个说书棚,棚下人满为患。

      白清兰找了一个空位坐下,陌风和月辰站在她身侧,白清兰只觉显眼,便也示意他们坐下。

      “啪~”

      醒目又被敲响。

      “书接上回,话说呀,景元四十年,当今陛下率兵百万攻入邑都,自己登基称帝。虞国前朝除了三皇子虞暥被陛下贬去了遂州外,其二皇子和长公主双双以身殉国,一死维护着前朝最后的尊严。而咱们今日讲的就是虞国前朝那位最传奇的长公主——虞酒卿。咱们今日就来讲讲她这传奇的二十二年……”

      说书人话音刚落,众人鼓掌喝彩。

      陌风将自己买来的糕点递给白清兰,白清兰一边吃一边不解问道:“月辰,你不是说虞国沦陷了,你们没有救出虞国皇室吗?”

      月辰一脸抱歉解释道:“主子息怒,属下并非有意隐瞒。当年虞国虽沦陷,但虞国三皇子确实逃了出来,后被瑞帝抓捕,瑞帝本是要看在虞国前朝长公主——虞酒卿的份上放了他,可却听到民间谣言说,虞国前朝三皇子有龙飞九天之相,是天选的天子。所以,瑞帝大怒,但又因虞酒卿而不敢轻易动他,便将他发配到遂州那穷苦之地。”

      白清兰打破砂锅,问到底,“那这谣言从何而来?”

      月辰依旧面色沉稳,一字一句道:“是主子的师尊——乔先生派人来虞国,故意四处散布这谣言的。”

      经月辰一解释,白清兰便明白了乔言澈的用意,难怪乔言澈要她去寻一个叫阿暥的人,原来是要自己去辅佐他,登基为帝。

      白清兰眸光瞥向台上的说书人,说书人续说道:“虞国前朝公主虞酒卿曾是元帝最宠爱的女儿,她和当今陛下两人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郎有情妾有意,本是恩爱的一对,只可惜啊,天公不作美,景元十年,宁家发生了一件大事……”

      景元十年,春,虞国边境平南城内匈奴肆虐,频频骚扰边境的虞国百姓。
      虞容川闻此消息,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派宁卿辞去平南城平叛,为了能给匈奴一点教训,还态度强硬的命令宁卿辞要攻下凉州,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

      同年,宁卿辞三十岁,却已身兼镇国将军之职,官居正一品。

        宁卿辞南征北战多年,从无败绩。可此战却是被虞容川给算计了。

        宁卿辞来攻打匈奴之前,虞容川曾问过钦天监费章,费章却说,凉州城外皆是沙漠,沙漠春季昼夜交替,温差较大,白天炎热,晚上寒凉,每日风雨又多。而宁将军此战带有大量的炮火火铳,这些武器遇水则哑,而二十万大军又被陛下做过手脚,宁将军攻凉州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所以,必败无疑。

        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

        宁卿辞战功累累,他已是一品的镇国将军,若再立战功,便是封无可封,那么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便是他最好的下场,如此一来,虞容川也不必担上一个杀害忠臣的骂名。

        宁卿辞为了能将此战速战速决,他带着二十万大军,五十杆火铳,十尊红衣大炮出了邑都后,一路急行。

        春季来临,沙海死寂。一望无际的沙漠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金色的光芒。

        沙丘轮廓清晰,如一条长龙蜿蜒盘旋。

        宁卿辞带着二十万大军在沙漠里行走,沿途也能见到海市蜃楼亦或在沙漠里依旧存活的仙人掌和可以抵挡风沙的胡杨树。

        宁卿辞征战沙场数十载,屡战屡胜,从无败绩,当他得知要去攻打匈奴时,他并没将匈奴放在眼里。

        他心高气傲,心浮气盛,但是他却忘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沙漠的风沙,龙卷风在春季出现的最多,而春季又是下雨最多的季节。

        沙漠在春季的气温,白天和夜晚是两个极端,白天烈日炎炎,晚上天寒地冻,这就会令从未在沙漠中打过仗的二十万大军全部累死亦或水土不服,感染风寒。

        随军只带了一位医官,但由于药材的不足,许多士兵还未到凉州就已经倒下。

        宁卿辞带去的二十万大军中至少有十五万是老弱病残,而这些都是虞容川特意安排在士兵里的,还让人不要将此事告知宁卿辞,甚至虞容川还派了杀手在平南城外埋伏,如若宁卿辞此战真的能大胜而归,便在途中斩其人头,回宫复命。

        宁卿辞带着二十万大军,穿过沙漠后,直达凉州。只不过来到凉州时原本的二十万已死去了五万。

        宁卿辞命士兵在离凉州城外不足十里之处,安营扎寨。

        此一战,韩蕴被封主将,率兵守城。

        这一日,风卷云涌,天昏地暗,凉州城外黑压压的大军兵临城下。

        凉州城楼上,旌旗蔽空,韩蕴和米霖站在城楼上观战。

        城楼下,刀光剑影,尘埃漫天。

        锋利的长矛长枪无情刺入一具具血肉之躯,利刃与骨髓摩擦的声音被士兵的哀嚎声所掩盖。

        空中鲜血横飞,人头翻滚,地上血流成河,尸骨累累。

        战马被无情斩杀,伴随一声嘶鸣,倒在地上,血流不止。

        宁卿辞命令着士兵抬上红衣大炮,还备上火铳,一声令下,大炮向城楼发射。

        “啊啊啊啊~”

        被炸的面目全非的士兵发出一声声惨叫如鬼哭狼嚎般,声音之大仿若能让天地为之震颤。

        “轰~”

        又是一轮炮弹来袭,敌军被炸飞炸死的人不计其数,还有一些士兵被炸的断手断脚,或脸部焦糊。

        哭泣声、惨叫声,连绵不断的在空中反复回响。

        宁卿辞明白,此战不宜长久战,毕竟自己十五万大军里,有一半都是老弱病残,身体不适,而这些也是在宁卿辞行军途中才发现的。

        他明白是虞容川在算计他,可这天下只有不是的臣子,没有做错的君王。

        所以,此战他只能胜,不能败!

        只有活着回邑都,虞容川才不敢在明面上动他,因为他明白虞容川不想担一个杀害忠臣的骂名。

        为了能速战速决,宁卿辞命人抱着云梯和锤攻城冲锋,可令宁卿辞没料到的是凉州城高楼坚,城中被敌军守的固若金汤,根本强攻不下。

        城楼上的米霖对着韩蕴行了一礼,“将军,虞军的火铳大炮遇水则废,末将观今日天象,乌云蔽日,狂风四起,则判断出,不出一柱香的功夫,定会有狂风暴雨,席卷而来。到时炮哑枪废,再加上虞军不擅在风沙中作战,届时我军可趁此机会冲乱虞军队形,使虞军自乱阵脚,便能以守为攻,将虞军大杀四方,至于他们的将领就由臣亲自来斩杀。”

      狂风怒号,将韩蕴的衣袍吹的猎猎作响,他声音淡淡道了句,“不必。”

      见韩蕴没再多说,米霖识趣的退到一旁观战,不再言语。

      空中暴雨来袭,枪炮只在一瞬熄了火,没了枪炮,虞军只能拿着刀枪剑戟冲锋陷阵。

        “杀!!!!”

        一骑马的虞军将领摇旗呐喊,所有的虞军挺胸抬头,不惧死亡,向前冲去。

        一时间黄沙漫天,吹的虞军将士们的眼睛都睁不开。

        等狂风大作时,风力之大能将身瘦体弱的虞军吹的连连后退,更有甚者,整个人都吹拂到了半空,战马在狂风的吹拂下,马蹄打滑。

        而就在此时,敌军找准机会一攻而上。

        一将士挥动带有匈奴标志的旗杆,扬声呐喊,“冲啊!!!”

        一声呐喊,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全身热血沸腾,受到鼓舞的他们拿命与敌军相搏,死不回旋。

        铁汉碰击,肉薄骨并。

        而在狂风暴雨中,宁卿辞和韩蕴对战。

        宁卿辞手执一柄红缨枪,杀气凛然。他长枪立马,枪身泛着冷冷寒光,微微一动,枪鸣四方。

        而韩蕴手握一柄弯刀,刀身锋利,刀尖在雨水的冲刷下,寒气逼人。

        只见他纵身一跃,一刀便向宁卿辞砍去,宁卿辞横枪一挡,刀砍在宁卿辞的枪身上。

        宁卿辞转动长枪,枪法凌厉,一枪一式,如龙蛇飞动,枪法变幻无常,又如狼似虎,勇猛异常,枪身一动,仿若虎龙一啸,似要震破河山苍穹。

        而韩蕴的弯刀,刀法大开大合,刀光闪烁,一动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日薄西山,已是黄昏时分,风沙已停。

        电光石火间,两人已过了不下百招,宁卿辞和韩蕴斗得两败俱伤,最后,宁卿辞和二十万大军被敌军围剿而战死沙场。

        此一战,宁卿辞和二十万大军无一人生还。

      说书人连连叹气惋惜,“只因帝虞大战,宁家和元帝自此结下梁子,宁家有了造反之心。景元十五年,宁波的妻子杨思芙为宁波诞下一子,取名宁梓辰,也就是当今陛下。陛下和前朝长公主两人是自小一块长大的,两人郎情妾意,情投意合,本是恩爱的一对,只可惜景元三十年,宁家因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元帝判了满门抄斩……”

      景元三十年,宁波的妻子杨思芙因病而逝。

      杨思芙是武林中人,自小就随着父亲杨丹习武练剑,十八岁那年,她拜别父亲、弟弟和大伯,独自闯荡江湖。

      景元十二年,她与二十三岁的宁波相识,而那一年她也就只有十九岁。

      两人因志同道合而成为朋友,相处一年后,又成为知己。

      两人有共同的志向,都想做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游侠。

      可宁波身为虞国将军,却有保家卫国的使命。他的一生身不由己,都要奉献给虞国。

      宁波也为此惋惜过,可杨思芙却劝他说,“做不成游侠,做个顶天立地,战无不胜的将军,也相当于做了一回大侠。毕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是?”

      宁波得杨思芙一番开导后,才解开心结,不再郁闷。

      他对杨思芙笑道:“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两人相处一年后,才互生情愫。

      宁波将杨思芙娶做正妻,且和他许下贫贱不相离,富贵亦相知的誓言。

      自杨思芙嫁给宁波后,她常常陪着宁波上战场,与宁波一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景元十五年,杨思芙为宁波诞下一子,取名宁梓辰。

      景元二十九年,漫天大雪,纷纷扬扬,将世界染成一片雪白。

      房里,一身形清瘦,五官凹陷,面色惨白的妇人安安静静躺在床榻上。她的身上盖着厚实的被褥,房间四周都燃烧着炭炉,地板上铺着毹氍,四面窗户和大门都被厚毡挡的严严实实,好似生怕有一丝寒风吹进了屋内。

      屋中,十四岁的宁梓辰跪在地上。

      少年稚嫩的脸庞落下两行清泪,因为榻上躺的正是他的亲娘——杨思芙

      杨思芙患了痨病,即便日夜用药将养,她也没能挨过这个严寒的冬季。

      而宁波却坐在床榻边,看着面前这具冰冷的尸体,他泣不成声。

      他将尸体紧紧拥入怀中,双手不敢有一丝松懈,他生怕自己这一松手,面前人就会消失不见。

      宁波一遍又一遍喊着杨思芙的名字,声音沙哑而缠绵。

      那一夜,父子俩人一夜未眠,宁波抱着杨思芙的尸体哭了一夜。

      直到第二日,宁波因思妻过度而一夜白头。

      景元三十年,初春,冰雪消融,雪水化作涓涓流水流入溪河。

      因杨思芙的死,宁波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

      宁波知道,自古功高震主,难有善终,急流勇退,方能保全自己和家人。

      宁波见着自己的身体日渐消瘦,便想着将自己妻子的丧礼办完后,就以自己已有春秋为由呈上辞呈,解散军队,让他们解甲归田,而后带着儿子告老还乡。

      同年,就在宁波为妻子买了一箱又一箱的陪葬品后,皇宫里的禁军突然来到将军府,他们将府邸围了个水泄不通,以谋反之罪抄家灭门。

      这一日,虞容川亲自上门,对宁波说,“有人举报,宁家私藏生铁,有谋反之心。”

      虞容川语毕,禁军头领齐益带领几人进府搜查,却在那一箱又一箱的陪葬品中发现了少量生铁。

      宁家满门因此被不由分说就关进了大牢,都不曾审问,也不曾问过他们原因,便直接被虞容川判了个三日后问斩。

      “哎呀!”说书人说书,情到深处,不由感叹,“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啊!那一日,宁家满门被屠时,满城虞国百姓,无一人不带着家中亲人长辈,父母妻儿前去为宁家满门两百口送行,他们热泪盈眶,满是不舍,就连孩童老人都为宁家人哭泣。可行刑当日,却风起云涌,天生异象。一道雷电劈在刑场上,大雾四起,狂风怒号,待雾散风停时,刑场上却少了一人。他就是宁家小公子——宁梓辰。关于他的消失,百姓们都一至认为,宁家蒙冤,所以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是上天将他救走,就是要为宁家留后。而这位在刑场上消失的宁梓辰,却意外的在十年后又率领百万军队重新杀回了虞国,还自己登基为帝。这真是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啊。”

      “啪嗒~”

      说书人语毕,又一声醒目敲下,惊醒了还沉静在故事里,听的乐不思蜀的客人。

      众人随故事结束而醒神,纷纷鼓掌称赞。

      说书人笑道:“一眼定情,两心相许,奈何深情总被无情深,终是隔阂太多仇难忘。”说书人抱拳行了一礼,“诸位,这次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若大家还想继续听前朝公主以身殉国,陛下终身不娶,还有公主和陛下之间过往的那些爱恨情仇之事,还请诸位看官明日请早,明日请早!”

      随着说书人离去,众人也都一哄而散。

      白清兰刚起身,转头就看见一个身着红衣,脸蒙面纱的女子,她手上拿着一坛没有开封的酒,气定神闲的从椅子上起身。

      红衣女倒是没什么奇特,可她腰间佩剑却引起了白清兰三人的注意。

      白清兰眸光微闪,千尺剑!

      这把在江湖武器排名榜中和凌云霄并排第一的宝剑本是华宸所造,可后来华宸却将此剑送给了虞国前朝长公主——虞酒卿。

      自那后,千尺便成为了虞酒卿的贴身佩剑,从不离身。

      女子瞥见白清兰的目光看向自己,便朝她礼貌的笑了笑后,就起身自顾自转身离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