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第三十八章印度托钵僧的警告 ...

  •   (以下对六世□□移驾离开南木林去往扎什伦布寺的描写摘自乔治波格儿回忆录)
      约翰-史密斯:
      1774年12月7日,我们离开□□喇嘛南木林行宫的日子终于来到。
      □□喇嘛派人来征求我们的意见,是跟他一起走还是先走,因为他听说过我们喜欢骑马快行,跟着他慢慢走可能会感到厌倦。波格尔先生让来人回去告诉□□喇嘛说我希望与他一起走。
      离天亮还很早,我们就被叫醒:太阳还没出来,□□喇嘛就上路了。从他的住处到登上马鞍的地方,要经过一段石梯,上面铺上了布。跟平常一样,□□喇嘛穿着无袖的黄色细平
      布外套。他来到石梯前,脱下帽子,却棒且波给他戴上带毛边的帽子。帽子上有一个用黑色丝绸做的带缘饰的帽檐,以挡住太阳光。
      换上帽子后,□□喇嘛骑上马,有人给他披上用软毛做衬里的黄色丝缎披风。两个仆人牵住马头,另两个仆人稳住马鞍。□□喇嘛曾经从马背上跌下来过,因此骑马时很害怕。太阳还没出来,天冷得很,手指都要冻掉了。我们走了约0. 8公里,人们呼喊了三次“好哇”。每呼一次,队伍都要掉转马头朝向南木林行宫。成群的人蜂拥到□□喇嘛要经过的道路,目睹□□喇嘛的尊容,表示诚挚的心情。然而骑兵把他们挡开,他们只能远远地向□□喇嘛拜倒三次。只有手执火把的人才能站在路边,火把冒出的烟虽然令人不舒服,却使寒意不那么强烈。就这样,队伍沿着湘曲河岸行进。
      队伍的排列顺序如下:
      一个骑在马上的人举着一面黄色丝绸做的旗帜,旗帜的两三处系着哈达。
      八面驮在马背上的铜鼓,四名骑在马上的喇叭手,一套驮在马背上的铃。
      约50名骑马者,有的戴着宽大的黄色无檐有带子的羊皮帽,身穿细平布外衣,罩着缎袍;有的头戴皮帽,身穿缎子长袍。
      4名喇嘛,或高级僧侣,身着黄色袈裟,披棕色哔叽,头戴黄色帽子。
      却棒且波。
      □□喇嘛。
      一顶装饰着珊瑚串的黄缎华盖,由一个骑在马上的人举着。
      仲巴呼图克图.(□□喇嘛的兄弟,六世□□去北京圆寂后由他摄政)
      司膳、司库。
      波格尔先生。汉密尔顿先生。
      切特·辛的代表和其他印度代表。(切特-辛为印度贝纳勒斯王公,后被沃伦-黑斯廷斯废黜。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督已经实际成为印度的王)
      □□喇嘛的侄儿皮恩·库索兄弟俩。
      100名等级不同穿着各式服装的骑马者。
      太阳升起时,队伍在几顶帐篷前停下来喝茶。□□喇嘛歇息用的帐篷与一个上尉用的一般大,四周都围了起来。仲巴呼图克图的帐篷小得多。这两顶帐篷的形状跟欧洲的一样,是用阿萨姆产的白色粗帆布做的,上面装饰着兰花和麦穗。我们没有住在他们的帐篷里,他们单独为我提供了一顶帐篷。
      歇息了约一个小时,突然一个衣着褴褛的印度托钵僧进来,求见□□喇嘛。
      ******
      (以下为虚构)
      托钵僧的一只眼睛被白翳覆盖,浑身骨瘦如柴,他跪拜□□喇嘛,□□喇嘛用手膜顶,祝福了他,给了他酥油茶喝。他在虔诚地跪拜之后,献上自己的礼物——一块巨大的钻石。
      (六世□□喇嘛的母亲是印度贵族的女儿,他能印地语,于是和这位托钵僧交流不要翻译)
      “尊敬的大喇嘛,愿佛陀的智慧照亮我们蒙昧的双眼。大喇嘛,欧洲人已经到了西藏了,我看到他们行进在你的队伍里,大喇嘛,您认为英国人是值得信任的吗?”
      □□喇嘛道:“我与他们的总督通信,起码他们不是完全不讲道理的人。我是个佛陀的信徒,热爱和平,不支持战争,在库奇比哈尔王公与不丹德布王公开战后,我就反对不丹德布抢夺其他王公的土地。
      库奇比哈尔找到东印度公司这位总督作为援助,他们像盟友一样出兵了,打败了不丹德布王公。在我的调停下,英国人说为了表示诚意,主动从不丹退兵,只要求库奇比哈尔和不丹的边界回到三十年前。
      并且,总督派来的这位使节,也展示好意,愿意在恒河边为我们建立一座佛寺。”
      “哈哈哈?退兵?大喇嘛,不是英国人有和平的诚意,所以‘主动退兵’,是喜马拉雅的高山峻岭和暴风雪之神阻止了英国人,他们呆不下才退走的。
      您认为英国人从不丹退兵,没有抢夺土地,就表示了和平的诚意?库奇比哈尔邦,原来是王公的土地,现在也成了英国人的了。
      您说的这位愿意在恒河边为您建立佛寺的使节,他带来的不是好意:他是间谍,他是刺探,他会像以前在印度的英国探子一样,记录下他踏过的每一寸土地,丈量每个隘口和城堡,记录下每个关卡,测算好怎么排布步兵和架设大炮,就像蜘蛛织网先拉一根横索似的。然后英国的龙虾兵就会带着印度包头的红头阿三兵沿着这条线赶来,带着火枪、火炮,炮轰城墙,俘虏王公,将这片土地的金银搜刮一空,将土地据为所有!
      我知道您和中国皇帝不喜欢莫卧儿人、奥德人、比哈尔人和孟加拉人,尤其不喜欢野蛮好战的马拉塔人,可是您要看一看,曾经占据半个印度次大陆的强大的莫卧儿帝国,是如何衰败地四分五裂,而英国人又是如何占领孟加拉——乃至吞并印度所有的土地吗?”
      钻石发出辉光,里面展现出很多穿着红色制服的龙虾兵,被孟加拉大军包围的画面。
      “这是,这是印度纳瓦布的光之山钻石?”
      “不,这是灾难的石头,这是灾难的预兆!
      一百五十年前,当英国人第一次到达印度的孟买港时,还只是坐在一条长度不到39米的破三桅帆船,只有羊毛织物,连给莫卧儿皇帝的礼物都拿不出来的穷光蛋水手和穷退伍兵、穷铁匠的儿子。
      当时莫卧儿帝国如日中天,奥朗则布征服了德干高原,几乎统一整个印度次大陆。
      可是莫卧儿帝国的日子渐渐不好过,奥朗则布因为宗教原因疏远本土的印度教徒;随着皇帝的驾崩,王位的空悬,继承人的相互厮杀,马德拉骑兵的掠夺和反叛,孟加拉王公的富裕和不敬……莫卧儿皇帝的儿子们沉浸在宫廷刺杀中,被手下的军阀废立,越来越弱,终于有一天,莫卧儿皇帝沙-阿拉姆拿不出一个兵,他决定要借助欧洲人的力量,正好,这土地上来了两个贼一个叫英格兰,一个叫法兰西。
      经过一百年,他们建立了贸易站,建立了定居点,他们雇佣了印度兵,用火枪和子弹、大炮装备土兵。
      莫卧儿皇帝,你以为他们会站起来保护自己的土地吗?不,皇帝和诸侯们,看不惯孟加拉的诸侯王公西拉杰—道拉,决定支持英国人攻打法国人支持的孟加拉纳瓦布(诸侯),弱小的国王。
      二十年前,莫卧儿皇帝带头将自己的国家卖给了英国人。”
      *
      (这里指,想把英国人赶出孟加拉的诸侯西拉杰-道拉战败后,江河日下的莫卧儿帝国朝廷,早就对自立门户的孟加拉看不顺眼,英国削弱孟加拉的实力对德里朝廷而言是相当有利的,所以皇帝阿拉姆吉尔二世(AlamgirⅡ)乐见西拉杰垮台,他甚至建议英国人接管孟加拉的政权和财税,仅让纳瓦卜贾法尔掌握军权。克莱武请示了伦敦方面,并建议英王接受皇帝的好意,派皇家官员治理孟加拉。
      从此以后,东印度公司像是幽灵获得了实体,正式开启了在印度占领土地,征服周边的进程,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统治印度的“国家”。
      **注,这部分内容就是约翰-史密斯到达加尔各答时,在总督的大厅中看到墙上的那副油画:
      《沙-阿拉姆向克莱武授予孟加拉的财税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