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 18 章 ...

  •   始皇呛了一口茶水:“怎么,章邯没给你人吗?”

      这咸阳中人的动态都在他的掌握之下,他自然很清楚这些日子楚昭都见了谁。

      没插手不过是因为他们没做任何出格的事,他也不是很在乎罢了。

      楚昭对于这点也心知肚明,她也不怕始皇觉得她勾结朝臣。

      别说始皇早放话允许她争,就是没有,他也很难因此对她这一个五岁的小女儿生出忌惮。

      纵观史书,楚昭早就发现了一个规律:

      除了朱重八和他大儿子朱标,那么多太子都没有好下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他们的爹都活得太长了!

      当皇帝的在年富力强之时,面对十几二十岁的儿子,可以将人视作继承人,毫无保留地宠爱教导。

      但当他们自己活到了六七十岁,儿子也活到了三四十岁,他们的心态就很难不发生变化。

      正如清朝康熙太子胤礽的那句话“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注1)。

      当爹的就很难不心里犯嘀咕,你是不是早就盼着把朕踹了自己当家做主。

      于是这时候再看儿子,那就不是亲亲小宝贝了,而是随时可能威胁狼王地位的新头狼。

      这种若有似无的危险感非常致命,因为他不会明说你做错了什么事,他只会对你越来越挑剔和苛刻。

      最后你表现贤能,他会觉得你勾结朝臣所图甚大;你表现无能,他会觉得什么废物也配当太子?

      朝臣对于太子又往往是极为苛刻的,他们骂皇帝得收着点力,骂太子从来不用。

      反正骂完得的都是直言敢谏的好名声。

      几方面要素一结合,那些等了几十年没能接班的太子很难不出心理问题。

      尤其父亲越是能干,儿子心态越容易崩。

      毕竟大多数人连“菀菀类卿”都受不了,谁又受得了被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你耳边叨叨“菀菀不类卿”。

      啊不,是“子不肖父”。

      楚昭光是想想就觉得,惨,真是太惨了。

      幸好她只有五岁。

      “章邯给的是他章邯给的。”

      “父皇给的那可是父皇给的啊!”

      “您给的人才质量是他章邯比得上的吗?”

      楚昭振振有词,她从胡亥那里悟出了一个道理——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感情都是有沉没成本的。

      一个从来不用操心,自己风吹日晒就能长大的孩子。

      在父母心中的分量,很难比得上处处闯祸□□心惯了的孩子。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父亲都比不上母亲疼孩子。

      没有十月怀胎的辛苦,也没有换奶瓶尿布带大的习惯成自然。

      万一还没有缺少子女时的物以稀为贵,那真就是有血缘的陌生人了。

      她跟始皇目前的关系差不多就是这样。

      所以她必须要从现在开始,从不起眼的小事开始,让这个新爹习惯被她索取,习惯为她操心付出。

      “……”始皇沉默了。

      六国被灭都已经五年了,有心助秦的人早八百年就来咸阳自荐上岗了。

      现在那些没在咸阳的人还能是什么成分?

      不是挂念六国的死忠,就是觉得秦国这一套不行,该用他们家学说的老顽固。

      始皇也有自己的脾气:

      又不是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他们看不上大秦,大秦还看不上他们了呢,哼。

      “朝中学诸子百家的人本就不少,予你一份调令,要谁相助自己去寻吧。”

      “父皇,这不一样。”

      “何处不一样?”

      “父皇有没有想过秦朝眼下最大的危机在何处?”

      “何处?”始皇有点好奇了。

      此前天幕那一段,他听出了几个要素,民力耗竭、朝中混乱。

      眼下他稳坐朝中,何来混乱?

      北原还没打、长城还没修、阿房宫也还没开始建,又何来民力耗竭?

      这个小闺女儿又看出了何处的不足?

      “大秦在十年内以一国统七国之土地,忠心可靠的官吏数量能达到曾经的七倍吗。”

      “心向秦国的读书人数量有那么多吗?”

      “这些读书人能上一来就当县乡里的长官吗?”

      “如果不能,那底层的黔首在听谁说的话?是大秦挤出来的一两个县令都尉,还是六国遗留的地方豪强?”

      秦朝扩张的太快了,对于打下的土地并没能很好地消化掉。

      始皇此前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过这个问题,所以他早几年前就下过令,迁移十二万户地方豪强入咸阳。

      彼时秦国总人口约在两千多万,按商鞅时起的规矩,父子兄弟必须分户,那么一户五人左右,全国不过四五百万户上下。

      相当于全国每三四十户人家里就得迁走一户到都城。

      这手笔不能说不大。

      但显然,能维持的效果有限。

      一来,真有门路的富户贵族可以提前规避。

      至少楚昭就没听说过张良、项羽等人造反时住在咸阳。

      二来,旧的豪强迁走了,新的豪强还会出现。

      根本问题是人才的紧缺让大秦朝廷没法接过基层的权利。

      许多基层官吏根本就是六国的投降故吏在继续担任。

      这大概也是秦朝灭亡时,六国反军气焰如此嚣张的部分原因。

      “他们想当秦国的官吏就自然会心向秦国。”始皇沉声,“学通秦法便可为秦吏,大秦从不曾阻拦他们。”

      这个思路倒也没错,只要始皇一直活着,只要大秦朝廷永远强势,熬个一两代人,地方上那些人自然会改当大秦顺民。

      但问题是,父皇您命短没熬住啊父皇——

      楚昭不想说这么讨打的话,她换了个方向吐槽:“您也知道那是吏啊。”

      官与吏,地位分明的两个阶级。

      那些自认有出身、有抱负、有学识的人都想当官。

      可大秦如今选官还依赖世袭传承、官员内推和陛下面试。

      没有门路出身,就没有机会。

      那些底层小民倒是当个吏就心满意足,可问题在于他们没钱识字进学啊。

      把这些问题归总起来就是:

      “父皇,如今的大秦失去了黔首的上升渠道。”

      “曾经商鞅改革,支持军功换爵,于是大秦军队战力倍增,就是因为大秦黔首看到了上升的渠道。”

      “如今无仗可打,无法晋升,那些黔首中有智慧、有勇气、有口才的人,难道就能甘心一辈子老实种地吗?(注2)”

      “父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秦给不了他们希望,他们就不会给大秦希望啊父皇!”

      楚昭叭叭叭一通,刺激得始皇又摔了一个杯子。

      “他们敢?!一群狂野悖逆之徒,也敢妄想在大秦身上分一杯羹吗?”

      “所以啊父皇,我们要开书院培养属于大秦的人才。”楚昭这才算进入正题。

      “开书院?”始皇的情绪一下子平静了,“如曾经容纳诸子百家的稷下学宫那般吗?”(注3)

      如果是像那样厚待一群百家学说之人,让他们对朝政指手画脚的话,似乎对已经确定以法家治国的大秦没什么太大的益处。

      毕竟他养着的几十名博士,起的都是这个用处。

      而且你这丫头前面一直在说的不是什么底层人才匮乏?

      你这就算开办书院,短时间也补不上秦国的人才数量需要啊。

      “并非如此啊,父皇,那是以讨论政事为主的官府管理学院,我要办的可是综合性研究大学啊!”

      “等我的纸和印刷术造好了,我要开的可是科举啊!”

      什……什么东西?

      始皇感觉大量的奇怪名词闯入了他的脑子,他一时有点不确定,是自己书读得不多,还是自己这小闺女书读得不多。

      于是接下来半个时辰,楚昭从水利磨盘讲到生产力与技术进步,从纸和印刷讲到开展大规模考试的可能,从传统师徒制讲到导师制与课题研究小组。

      始皇成功被绕晕乎了,但他的基本判断力还在,于是他提取重点问了一句:

      “那你的纸呢?如今何在?”

      “你的磨盘呢?如今又何在?”

      楚昭无辜脸对手指,“这不是指着父皇您给我找人帮忙造嘛。”

      她想明白了,章邯好用,但还不够。

      他可以帮她当总负责人协调人事,但她如果想要多点开花多头并进,最好还是再招一批具体的项目小组负责人。

      始皇无奈扶额,他感觉自己被画大饼了,但是他没有证据。

      就连画大饼这个词,都是刚从楚昭提到的课题研究里学的。

      应该指的就是她这种什么都拿不出来,全凭一张嘴忽悠的情况吧。

      可耻的是,他真的被她这张嘴说动心了。

      他难道不想进行什么大规模考试筛一堆人才出来吗?

      还不是竹简和刻刀的效率低下,注定了无论是复刻试卷,还是答题都将是一件及其复杂且易泄密的事。

      罢了罢了,孩子既然有心思想法,就让她去试试吧。

      哪怕不行,除了浪费些人力物力,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翌日,一封诏书飞出咸阳。

      躲在山上种田的农家;

      在乡下酒肆唱歌的道家;

      正在地方上与富户修墓室机关的墨家;

      还在山顶观星月的阴阳家;

      ……

      都收到了当地里正送来的消息。

      有脾气爆的老头当场就怒了,不顾身边弟子拼命阻拦,破口大骂道:

      “他嬴政还讲不讲理,我墨家早就已经分了一支相里墨与他秦国。”

      “到现在也没见他用我墨家思想啊,如今还想骗老头子千里迢迢入咸阳,没门!”

      “我邓陵墨这一支,就是从此住山里,我跳海里,我也不去咸阳受他的鸟气!”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第 18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