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到达
现在正是未来新世界里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连海水都冻成了冰。
厚重结实的冰面浮在海面上,于海岸线连绵成片,也将海水里一座座独立的冰川紧密连接起来,暂时拓展成为一片新的陆地。
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穿裹厚实的陌生雪民们,顶着风雪在冰川群内外繁忙行走。
男男女女都有,真是好多好多的人。
陶佳站在高坡上看的时候还不觉得,只将那些忙忙碌碌的深色人影全当成是稀疏散布的黑蚂蚁,而在下来后,离得近了,她才不免惊讶于雪民人数的众多。
粗看最起码有二十来个部落或家族,上好几百号人。
都是来参加此次冰川海边集市,与船上来客做生意的。
早在下坡的时候,阿蒙和阿珍、阿珠便已经极为迅速地重新打理了一下她们身上的整体穿戴。
她们从各自的空间里取出自己的那些首饰物件,一样样妥贴地戴在了身上,还有意露在大毛袄外衣的外面,乍一看相当架势唬人。
上一回,陶佳见她们这么穿扮隆重,还是在阿花新生儿的受洗礼上。
因而哪怕众族民一身掩饰不住赶路过来的“风尘仆仆”,但至少三个领头人还算珠光宝气。
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到了这未来世界里也到底免不了俗。
穿着打扮得更体面,会叫人下意识掂量掂量分量。
不至于狗眼看人低,让其他的雪民族群轻易心生起“有枣没枣打两杆”的恶意,更不会让什么阿猫阿狗都欺负到近前。
只见阿蒙大刀阔斧。
径自率领三十人团队的家族,沿着冰川群外围,往临近深水区的浅海中心地段走。
而选择在周围偏僻地带安家的零星几个无名小部族,见被路过自家领地,也只是探出脑袋来看看,一声都没有吭。
冰川海岸的形状正如一段圆弧的顶点,越往上去,底部海水越深。
吃水重的邮轮海船会停泊在不远处的近海,从轮船上下来负责采购的贵人们通常也会乘小船就近登陆。
那片区域将是做生意最好最繁忙的地方,安顿下来的部族自然也最多。
阿蒙自知自家的体量不差,带着族民们鼓足劲直往前走。
一路上,碰到实力规模差不多的相识家族也多了起来。
只见身为大家长的阿蒙,时不时就要带着阿珍、阿珠,跟附近的其他女族长们笑着招手问好,还会脚步不停地简单聊上几句。
瞧起来,双方关系确实很不错。
以往的雪民族群都已经来了大部分,这回她们确实是晚了。
但又不算太晚。
近处的海面上,只飘荡着一些小型和中型的海船,还有更多的黑色庞大船影隐在远处,尚在慢悠悠驶来。
那些才是阿蒙一族的目标客群,她们还有时间可做准备。
风雪依旧没有要停止的迹象,陶佳跟着阿蒙等人又走了好长一段冰路,才终于到达地方。
这是一大片冰川群前延伸出来的宽阔冰面,有点像冰雪做成的纯天然雪白滩涂,已经冻得相当牢固结实,可供许多人在上面居住生活。
陶佳看到不少完整的半圆形雪屋,或是拉起来的帐篷,有不少人正在其中进进出出。
剩余的空地也有,但是不完整。
东一小片,西一小片,夹杂在某两个部族圈定的领地之间,很明显是空剩下来的。
阿蒙对此早有准备。
她选定了两个熟悉交好的相邻家族,上去进行一番交涉后,对面的二族便硬是给她挪出来了一间大帐篷/雪屋的位置,以及后头一些空地。
陶佳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阿珍和阿珠各有一个丈夫,其实是出身自那两个家族。
难怪会这么好说话。
这也就是到处结亲的好处之一了。
但凡碰上点难处,可以彼此行个方便。
几方人说话间,也有他族女性老族长好奇地将目光落在陶佳的身上。
她们言语里除了关心阿蒙族里,阿花和她的新生儿外,也谈论到了眼生的陶佳。
然而陶佳为了避免一路过来,外人毫无意义的眼神打量,早就戴上了她的墨镜,还用围巾蒙住自己的大半张小脸,气质表现高冷。
当下她只作不知,随意阿蒙怎么解释。
雪民兄弟俩自然也跟随她,都戴上了他们的墨镜。
三个人共同站在一起,乍看还挺像那么一回事。
说到这,阿蒙看着陶佳和她的两个孙子,就止不住地高兴与自豪。
她也不着急解释。
先是让自家的族民在大帐篷位置的后头,简单搭起了一间小帐篷,好让陶佳和几个男童先进去休息,然后又叫阿珍和阿珠领人,分别去买冰、采冰回来,搭建待客用的大冰屋以及自住的几个小冰窝。
自己则带着阿花和新生儿,跟着她的好友姊妹们,进她们的帐篷里好生取暖,顺便唠嗑去了。
陶佳虽然走了一上午的路,但是还不算太累。
主要小帐篷里很挤,也很吵闹。
除开雪民兄弟俩,其他小男孩们也都在,一群大小孩围着刚燃起的鱼油火盆,叽叽喳喳兴奋热闹地聊个不停。
她短暂地歇了歇脚,就有些待不下去了。
陶佳打算出去找个远人点的清净地方,清洗下她空间里那堆脏衣服,顺带把煤炉给点起来。
因为再不清洗烘干的话,别的衣裤还好,但她快没内裤换了。
空间超市里的一次性内裤,陶佳根本舍不得用,至于正常的棉质女性内裤,又没有下过水,她也是不愿意上身的。
陶佳有事要出去,雪民两兄弟自然跟着她。
三人出小帐篷时,正好碰上阿珍带人买好长条冰块回来。
大冰块的卖相很好,每一块都几乎一模一样,有几个陌生的男性原住民也在后边帮忙推。
附近就是冰川群,常年会有居住在海岸的当地原住民们专门做淡水冰块的生意,他们拿现成的冰山切割下来,凿成方方正正的冰砖、冰条,然后进行售卖。
固定客源主要是海船上的人。
毕竟海上的淡水来源单一,除了收集降雨降雪外,采集海水净化成淡水的这一途径,又太过浪费能源。
所以船上的人,一向都是派人下来直接开采具有固体淡水库之称的冰川,再回到船上后经过融化、消毒、煮沸,就可以饮用,要更节能方便得多。
而很多途径此地的大型邮轮则不会浪费人力时间在开采上,便会选择直接跟原住民们大量购买。
其次就是像阿蒙一族这种。
由于时间上来不及,只能咬牙购入成品冰块条搭建起雪屋但,那至少比让自己的族民们现场用手搓要快得多。
长冰条搭出整体雏形,边搭边浇水凝固。
最后再从外整体浇筑上十来次水,一夜下来自然就稳定得差不多了。
雪屋的透光性、保暖性最好,用来接待船上贵客最佳。
当然,购入成品冰块的支出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成本。
因此阿蒙只舍得买冰,连夜搭建起待客用的大雪屋,至于给其他人居住的小雪屋,只能让自家男族民们后续再慢慢采冰建造。
没建成前,大家先暂时用帐篷顶上。
陶佳出去的时候,主动跟阿珍随口打了声招呼,说要出去转转。
也不知阿珍是不是不放心,看只有雪民兄弟俩跟着陶佳觉得不够,又从小帐篷里挑了两个十来岁的半大男孩,也叫上跟着一起。
偏偏底下小的看着哥哥们都走了,一个个也闹着要跟。
最后,陶佳的身后跟了一屁股小萝卜头,同她待在帐篷里时压根没啥两样。
她也没辙,只能全带着。
有了这么多小孩子,带去海边不太安全,陶佳就带着他们往冰川群里走。
走得差不多了,见周围又没什么人,她从空间里拿出来两只不锈钢大盆,给两兄弟一人一只,支使他们各带一半小孩去附近捡地上的碎冰。
这些碎冰都是淡水,等下煤炉一生起来,放在上面煮化开,拿来洗衣服最好。
雪民男孩们都很听话,也都不敢离得太远。
在看到陶佳始终好好地待在原地,未曾乱跑后,他们便放心了,到处认真地埋头替她捡起冰来。
陶佳也就在这个时候,背对着他们,从空间里取出了空煤炉和几块蜂窝煤,尝试起生炉子。
她没有树枝、木块这样的常用引火物,但是空间里有纸,有油,还有火柴、打火机。
这些东西组合起来,料想足够用来生火。
陶佳拿几张纸巾搓成团,浸润了食用油,然后用防风打火机引燃,再丢进了煤炉里,最后上面又压上一块蜂窝煤,想要看看到底能不能把煤燃烧着。
外边气温太低,等待的时间过长。
她不耐烦空等。
一边看着炉子,一边在前面地上铺了块布,伸手将空间货车车厢里的那些蜂窝煤,一小堆一小堆倒腾出来,再转移到时间静止的仓库里去。
两空间转换虽然看似麻烦,但习惯以后,她的速度越来越快。
陶佳觉得对她精神上的消耗也就那样。
没一会儿功夫,她就将整个车厢都倒腾完了,而雪民男孩们甚至都还没捡完碎冰回来。
所有的蜂窝煤和另一只煤炉,以及几把火钳都被她转到了仓库里去,从下到上整整齐齐堆满了小半边墙,内视起来相当美观。
与此同时,煤炉里的那块煤经过几次添加浸油燃烧的新纸巾后,也总算是烧着了。
陶佳面露欣喜,往里又填上了几块蜂窝煤,以便塞满炉子,等下好直接放水壶烧水。
结果,忽地只听头上不远处,传来一道陌生的男人声音。
那人笑道:“别人吃口油都难,你用油生火啊?”
陶佳听到动静,心里顿时一个咕咚。
第一反应这timi谁啊,第二反应则头也不抬,径直火速将燃烧着的煤炉与沾有碎煤屑的布转手收进了空间里。
Ps.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