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置办家什 ...

  •   “大队长,我们的粮食要是不够吃能在村里换一点吗?”李薇薇开口道。
      “可以,村里可以做主卖给你们一些粮食,粗粮一毛五一斤,细粮两毛六。”粮食粒磨成粮食会有损耗,会比磨好的粮食便宜些,这个价格还算合适。
      “那我买些粮食,我饭量大。”
      七人领了粮食,又分别买了几十斤粮食,最少也有二十斤。他们的粮食不够吃到秋收结束,而且秋收还要多吃点,不然顶不住强大的劳动。
      李薇薇多买了五十斤粗粮。
      其他人搬粮食搬了两次,李薇薇一次就把一百一十斤粮食扛回去了。这倒是让她初次证明了她的力气。
      搬完粮食后由村长领他们回知青点,给每个人划分菜地,也把三人租的房子分好,村里也得有人知道他们住哪儿,有点事好快速找到人。
      几人又收拾好行李入住,说是入住,其实屋里什么都缺,只有光秃秃一铺炕。大通铺上头也缺席子隔一下火炕的土。
      几人又马不停蹄的去买必需品。
      就李薇薇来说,她在村委就买了不少编织品。
      席子两张,一张铺炕,一张晒东西。炊帚三把,一把扫炕,一把洗碗打扫菜板菜刀,一把打扫面板。笤帚一把,扫地。针线笸箩一个,蒲扇一把,草帽一顶。葫芦瓢两个,一个舀干净水,一个舀脏水。背筐两个,菜篮子两个。草绳两捆。
      还好这些都是草本直接用或者加工的,所以不太贵,除了席子背筐是两毛钱,其他的一堆东西也就四毛。
      李薇薇自己睡自己开火,需要的东西就多。其他几人不开火,少买了不少东西。
      到了木匠那里,李薇薇也没少买。
      水桶三个,洗衣盆一个,大碗架子一个,书桌一张,条凳一个,炕桌一个,炕柜一个,澡桶一个,大衣柜一个,案板两个,擀面杖一个,漏勺一个,饭勺一个,铲子两个,筷子一把,板凳一个。各种小一点的盆子盘子碗就不用了,她寄了家里旧的,明天取了就可以用。
      乱七八糟花了二十五六块钱,花的是真多。不置办还不行,都有用。这时候李薇薇不禁感叹,要么老话说破家值万贯,这都有讲的。就这日常用的时候不显,办的时候可不少花钱。
      其他合住的人买的就少的多。
      陈芝兰看着可能没什么经验,都按照她买的来了一份,另一个男知青不知道为啥也按例照买。可能是她买的真的齐全有有用吧,摊手。
      记下了要买的,去交钱开条,再回来交条子让木匠送家具。几人便分开了。四个人的东西先送过去,他们仨的在后面,正好有点时间去隔壁敲定了灶台的事情。
      李薇薇除了灶台又定了个柴鹏的搭造,有门的那种,可以锁起来。
      柴鹏肯定盛不下她冬天用的全部柴火,主要是怕雨雪天气没有干柴烧,杂物也有个地方放,不至于全堆屋子里。
      柴鹏要用到几根好些的木头,得花点钱,但是也不用太粗,花的也少的多。这个钱直接给老许叔,他去队上开条就可以。造好了也得五六块。
      也怨不得自己开火的少。自己开火,刚安置下来加买粮食就得三四十块,能下乡的人多少都是不被偏爱的,少有人有这么多能支配的钱,所以只能凑合,再图以后。
      幸好这几年每年都有下乡的,家具什么的年年都做几套新的放着,几人买的东西都有现成的,拉回去就能用,不用再等。
      等把事情处理好,李薇薇几人还要打扫自己的住所,再抽时间彻底洗漱下。
      大热天的,火车上闷了几天,又跑了一下午,不洗一下真的能让人觉得馊了。
      几人办好了所有的事,时间也不早了,基本快到了下工做晚饭的时间。农闲活计少,下工早,公分也少些。
      不知道其他几个人是怎么样安排的,李薇薇是没什么心思吃晚饭,这几天累就累够呛。
      她现在只想把东西归置好了,然后好好的躺着休息一会儿,实在是没坐过这么长的火车,到现在都觉得自己还在火车上晃悠。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来敲李薇薇的门,李薇薇才睁开眼。来人说老知青们现在都有时间了,让她出来,彼此互相认识一下。
      李薇薇也没耽误,起床稍微捋了下头发就出去了。
      此时众人都在堂屋坐好。老知青一堆,新知青一堆。
      “现在人也全了,大家都来自我介绍一下,彼此认识认识。我叫邓保家,今年22岁,来这里四年了。”
      “赵庆波,21岁,下乡四年。”
      “钱国庆,22岁,下乡三年。”
      “孙革命,20岁,下乡两年。”
      这是三个男知青。
      “李红英,20岁,下乡一年。”
      “李红莲,20岁,下乡一年。”
      “周萍,22岁,下乡四年。”
      “冯美丽,19岁,下乡一年。”
      这是四个女知青。
      新知青也互相介绍了一番。
      “咱们知青几乎都来自不同的省份,虽然来的地方都不同,但在村里人看来咱们仍然是一个整体,所以有什么大事尽可能先内部解决。咱们现在和村里人的关系就是不远,不近。能来往,但是多数时候是互不打扰。”邓知青说道,顿了顿又继续。
      “本来应该给你们做一顿饭接风,但是现在还不到秋收的时间,我们去年的粮食吃的也差不多了,暂时没有这个能力。今天就先这样简单认识认识,等秋收结束,大家分了粮食,再找时间好好的聚一下。”
      众人见他这样说也没有什么意见。
      邓志清看几人不说话又看着老知青说道:“新来的几位知青有三个人是独自开火,剩下人是和咱们一起搭伙吃饭,所以咱们再重新安排一下。轮值的时间和顺序。”
      这些安排轮流做饭干活什么的事情,李薇薇过耳就忘,反正她也不参与集体吃饭。
      “咱们参与集体吃饭的是一起买油盐,酱油,火柴这些东西,新来的知青要补到月底的需要的用度。等下个月一起摊钱买新的。”周萍平淡开口,很有几分铁面无私的味道。
      新来的几人自然对这个毫无异议。
      “好了,时间不早了,今晚就先这样,大家早点儿休息,明天我们还要继续上工,你们新来的几个明天有一天的时间去办自己的事情,这个大队长应该都跟你们说过。
      以后上工尽量不要晚了,不然请假还要耽误工分。每个人每天有三个基础公分的活计,如果每天干不够三个工分儿的话,会耽误年底分基础口粮。”邓知青又补充了一些消息,就宣布散会了。
      李薇薇是没有什么意见。她就想明天去把邮寄的东西领了,然后再去买一口锅,一把柴刀,一把斧子,一把菜刀。再买一个水缸,几个坛子。
      这是今天晚上她在开会的时候走神儿,看见堂屋里有的,但她没置办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李薇薇先去开了一张进城证明,她不知道要不要去县里,有备无患,先备上。
      然后就赶忙往公社跑去,先要买铁制品这个东西,即使有工业票也不好买。
      幸好她今天来的早,赶上买昨天到的第一批货。花了十二块钱买齐了铁制品。又花了两块钱买了两把锁,一把锁门,一把锁柜子。
      她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攒的东西便宜了小贼。
      然后经过营业员的介绍找了一个拉车送货的大爷。四毛钱能给送到村里,又加了一毛钱,让大爷带她绕了一下路,先去邮局把包裹取了,然后再去卖水缸的地方买了一个大水缸,五六个坛子。
      水缸是必须要买的,阴天下雨没办法直接从井里打水,水缸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坛子也是必须要买的,用来盛一些磨好的精细的粮食或者腌咸菜,这些又花了五六块。
      一辆牛车拉的满满当当,等她回村里了也快中午了。没用别人,自己就把缸坛子都搬到了水井边。
      说来,村里对他们知青很不错了,打一口井需要二十多块钱,够起两大间的泥砖房子了,一般的村里人家都舍不得打,专门给他们知青前后排中间的院子里打了一口。
      嗯,也不排除村里人觉得他们知青事多,花钱消灾。毕竟公社其他大队可出了不少遭乱事,又是举报,又是天天搞运动,又是强迫,还有耍流氓什么的消息,真真假假一堆。!
      李薇薇一边刷东西,一边在心里乱七八糟的吐槽。天知道,她到村里还不到一天,怎么接收到这些消息的。
      洗洗涮涮,擦擦晒晒。没什么事了李薇薇又去了自己屋里,偷偷摸摸把空间里剩下的调料拿出来了一部分,这还是没下乡之前买到的,没用完。今天忘了买,但是她带回来的东西多,也没人知道她没买。
      还拿出来了一块肥肉,用来开锅。好用的锅,不掉渣,不生锈,不粘锅,全在这开锅的一步。
      用肉一点点的把锅擦几遍,等肉不怎么沾黑色的时候,这锅就差不多了,在让油润着锅,过一阵洗刷干净也就好了。
      润锅的时候李薇薇也没闲着,明天要上工了,今天当然要去捡柴,最少捡出来够用一天的。回来还要把水打好,粮食磨出来十来斤。
      一天的时间想要安排好不太可能,安排个差不多还是可以的。时间紧任务重,她也没心思想其他几个新来的如何。
      看着整理好的一切,李薇薇忍不住夸赞自己,我真能干!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置办家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