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玄河启元 ...
-
黑水玄河,离火南明;
天运启元,万物生辉。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物宝得天地之造化,地灵得人杰盛名。
启元村是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北靠启元山,启元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高耸直入云霄,白云环于山之腰,山顶真容难识,林深树茂,飞瀑激岩;村前一只皇凤奋翼而飞,叫做凤凰山;村东一条巨龙飞跃(yào)而起;村西一条大虎,头北尾南;村中一条小河蜿蜒而出,宛然形成一个太极四象相生的灵境宝地。完全是“东方生木,木成春;南方生火,火为夏;西方生金,金成秋;北方生水,水为冬”。纯然天然的一张太极八卦图,南乾北坤,东离西坎,完全可以说“天目余脉、山秀水清、依以玄山、南视方圆、虎踞龙盘。”可以说“天下风水宝地的优势,全在其中了”。
时年六岁的萧齐问萧君:“爸爸,为什么我们启元村的地貌这么奇怪?”
萧君说:“八百年前,我们村落的田园地貌也不是这样的,只有北边的启元山连绵起伏,村中也不像现在一样,那时候我们的先祖为了躲避战火来到这里,经过观察思考,觉得这里的山水经过一番改造,将来会有天地巨变,于是就在此地定居了下来。”
萧齐:“嗯嗯。”
萧君:“当时来此地的就是我们五大姓氏:萧家、王家、唐家、朱家、白家。五大家族来到此地,便商量着怎么来改造这一片天地,使这一片天地变成我们想要的。王家住在北边居玄武之位,朱家住在南边居朱雀之位,唐家住在东边居苍龙之位,白家住于西边居白虎之位,现在也没有改变。于是,不知不觉间,五百年过去了,天地发生了巨变,三百年前这里的地貌就形成了今天的样子。只要我们五大家族的秩序稳定,保持不变,我们这里将永远不会变,将来我们这里也将成为世人所向往的地方。如今虽有络绎不绝的人到我们这里交流学习,但现在也不是我们这里最鼎盛的事情,将来我们这里还会迎来更加的繁华。”
萧齐:“爸爸,我只知道我们村有五大村落,五大村落之间,非常的开放,每一年五大村落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节庆安排。每年春节爆竹声声,去年我五岁,爸爸你还给我买了很多爆竹玩;元宵节,一起猜灯谜;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祭轩辕;四月四日上巳节,上巳节,村里20几岁的年青人一起爬启元山,父亲和母亲也是在启元山相遇的,哪怕是整个社会光棍最多的时候,我们村也没有一个光棍;清明节,天清地明,我们大家都会集体到宗庙祭祀,十万人齐聚于宗庙门前;午月午日端午节,家家吃粽子,年青的小伙都会到玄河中赛舟去,若是有喜欢的女孩子在旁边助威,他们会显得更加的用力;八月中秋,仲秋秋分,吃饼赏月,桂香满村,月亮圆圆;九九重阳,登高望远,风骚独领,望穿天涯路;十一月冬至,家家户户各自包饺子,每家都会包很多,多的都会相互的送给邻居;几百年来,我们村一直和和美美,五大家族之间从来没有矛盾。这也是,我们现在一直受追捧的原因。前几天,新闻还报道了我们启元村,说我们是当下桃花源,他们也真会搞宣传。”
萧君:“是的,孩子。”
萧齐:“爸爸,我听了那天新闻,感觉新闻介绍我们启元村,说得很鄙陋,一点都没有说明启元村是什么样的。”
萧君:“孩子,看到问题不是抱怨。别人不理解启元村,你理解启元村了吗?你能把启元村的全部介绍给世人吗?”
萧齐:“我,我理解的还不是很到位。”
萧君:“孩子,你今年才六岁,本来还不是时候跟你说这些的,但今天,你说这些爸爸就跟你说一下吧。孩子,你现在看到的这一切都只是启元村的表象,很多人看到的也是和你看到的是一样的,不是真正的启元村。外在的启元村是启元村的衣服,就好比你身上的这一套汉服,看着很美,但不是你真正的你,你的外衣无法完整的表达你内在的核心思想。我们启元村的女孩贤淑漂亮,男孩英气潇洒,不仅仅只是我们启元村生在这四象宝地之中,而是我们启元村的女孩富有内涵,男孩腹有诗书。‘胸中有韬略,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我们村男孩英俊潇洒,女孩漂亮的根本原因。你需要有这样的思维,既能对一个个的现象进行综合,还原为事物的本质,也要能对一个核心点进行无限的细分,变成整个启元村。一个是综合无数的现象,一个是通过一点而明白全局,这是你需要掌握的原理。这样的正推和逆推,由一推百再由百归一,完整的启元村就呈现在你的面前了,这样你也就理解了启元村。”
萧齐:“爸爸,我明白了。我前段时间看《玄河典》,看到了□□的《矛盾论》。《矛盾论》说,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主要矛盾,每一个主要矛盾都有一个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形成一对,统一于一个事物之中。”
萧君:“哈哈哈。孩子。□□先生讲矛盾要解决的是当时的社会问题,要打击的是那些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今天,跟你说的不是矛盾,而是一种看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问题关键的方法论,不是矛盾。矛盾来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韩非子说矛和盾是要用这个寓言故事来辩论,跟儒家打架,用它来说明尧和舜不可能同时而立,所以他弄了这么一个寓言故事。矛和盾不是不能两立,一手执矛一手执盾,不正好是一攻一防吗?你再看矛与盾是不是就是一个人的左膀右臂,一个人的左膀右臂怎么会打架呢?”
萧齐:“哦,这样啊!”
萧君:“孩子,你看,守于中,持盾,刀枪不破;立于公,执矛,长矛直刺,攻于九天。一守一攻,不是正好的天合吗?矛和盾本身就是好东西,矛和盾不是问题,但问题会导致‘用你的矛攻你盾’的难解难分?怎么办呢?就是找到中和公,持守于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超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的逻辑。”
萧齐:“爸爸,我理解了。原来矛盾、问题都不是等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