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1931年农历六月,东北的某个村子里,炊烟在夕阳的背景下一缕缕升起,这样祥和的氛围,却被地主赵老爷的愤怒打破了。
“他当真不回家来?”赵老爷怒气冲冲地对着长工阿贵问道。赵老爷前一天派阿贵到城里找赵家的少爷赵青云,阿贵今日却愁眉苦脸地从城里回来
说起这赵青云,十六岁被他爹赵老爷送到城里念书,学了新思想,吵着闹着要去搞革命,在城里念了五年书,没回过几次家,而且每一次回来都要跟赵老爷因为观念不和大吵一架,然后父子两人不欢而散。
长工阿贵擦擦头上的冷汗,“回老爷的话,少爷确实是这么说的,他还,他还有句话,让小的务必给您带到。”
“他是不是说有空就回家来?”赵老爷欣喜地开口。阿贵听了这话后却面露难色,最后像下定了决心,闭了眼睛张嘴说道“少爷让您有病就找大夫,找他他又不会看病。”
话音刚落,阿贵就看到赵老爷脸色铁青,他不敢再多待,寻了个由头,便退下了。
屋里只剩下赵老爷,他一个人在太师椅上坐下。不一会又站起来,站了一会,又卸力似地坐下去了。
赵老爷在屋里想起前年去了的夫人,夫人走后,他就剩下儿子赵青云一个亲人,但赵青云心思全然不在老家,上次回来还是他娘葬礼的时候。
昨天,他找来阿贵,吩咐他到城里学堂找赵青云,就说他爹生病,望他回家看看。
赵老爷本想这下赵青云就能回家了,可没想到……
赵老爷的屋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天色渐渐暗下来了,看着窗外升起的一弯月亮,赵老爷的心里,萌生出了一个主意。
第二天天刚亮,赵老爷就穿戴整齐,乘着牛车来到了自己的田里。
田埂上,已经有村民在给赵老爷干活了。
初夏时节,清晨还带有几分凉爽,赵老爷穿着一袭细布袍子,在一众粗布麻衣中显的格外突兀。
村民们早已习惯赵老爷这种毫无规律的凝视了,往常,他如果心情不好,就会到田里来,挑挑错处,气得很时,还会将人带回去毒打一顿。
在这赵老爷眼里,他们,不过是被畜养的牲畜。
村民们不约而同地为接下来的人感到惋惜,以为这个人,可能就是自己。
然而赵老爷今日却格外反常,他只是在田埂上来回地游走,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动手动脚。
日头一点点抬升至头顶,凉爽被热气驱散,赵老爷的细布袍子已经被汗水打湿了。
他突然在一个农女面前停下了脚步,“抬起头来让我看看。”眼前的农女,身形纤细,面容俊俏,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你叫什么名字?”
“回老爷的话,我叫李明秀。”
赵老爷点了点头,回到了地头准备回去,临走前,还不忘转回去,冲着仍在劳作的农民喊到:“今日天热,你们早些回去歇息吧!”
田埂上的人们面面相觑,这赵老爷今日实在反常啊。
“该不会是赵老爷相中了咱们明秀丫头,要娶她做小的吧!”人群中的花婶突然一拍脑袋。
附和的声音响起,远处的李明秀和明秀娘此时却如坠冰窟。
花婶的猜测,确实说对了,不过只说对了一半。
等到赵老爷乘着牛车回到赵家,转头就吩咐阿贵准备一些礼物到李明秀家走一趟。
“你去到李明秀家,准备给青云提亲。”
赵老爷,确实相中了李明秀,不过,却是为了他儿子赵青云的婚事打算。
周围十里八村门当户对的女儿家,不是嫁了人就是都许了出去,赵老爷要是想给赵青云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那还真不好找。
更何况,赵老爷觉得,自家儿子一心投在学习那什么新思想,要是他死活不肯成亲,那自己岂不是白花了这娶媳妇的一大笔钱?
所以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就找个农村的丫头,多合适!
这边的阿贵领了吩咐,拿着礼物走进了李明秀家的院子。
李家的院子十分简陋,饶是阿贵在外这么多年,也第一次见到生活这样窘迫的。
阿贵慢慢地走进了屋,李明秀正在炕上伺候她爹,她娘在在外屋做饭。
前年李明秀她爹李大因为给赵老爷修瓦片,一不留神从屋顶摔了下来,虽然没死,但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见没人注意到自己,阿贵轻轻咳了一声,明秀娘转身看到了阿贵,吓得脸色发白。撑着站了起来,走到阿贵面前,将其迎进了屋。
阿贵坐在炕上,正思索着如何开口,李明秀的爹娘也都沉默着不做声。
李明秀这时却走到阿贵面前“阿贵哥,你来是有什么事吧?”
阿贵有些尴尬,摸了摸腿,“哈哈,明秀丫头就是聪明。”
说罢阿贵顿了顿,又冲着李大道:“叔,我今天来是提亲的。”
一听提亲两个字,明秀爹娘顿时面如死灰,李明秀也不禁摇晃了两下。
初夏时节,天气已经很是闷热了,李明秀家里却如同进入了数九天。
“我们少爷今年也二十一了,老爷惦记着他的婚事,今日在地里见了明秀丫头,便觉得与我们少爷十分合配,就打发我来问问叔跟婶子,你们二老觉得怎么样?”
明秀娘听到是给赵青云提亲松了一口气,没开口,明秀爹思忖着问道:“青云少爷不是在城里念书吗,竟也肯回家成亲吗?还是我们明秀这农村丫头。”
阿贵听了笑了一笑,“少爷毕竟还是要听我们老爷的,老爷叫他回来,他也不好不回来的。”
“叔,婶子,你们不用担心,老爷说了,只要明秀丫头肯嫁过去,老爷就免了你们家的租子,这样你们日子过得也好松快些。”
说罢,阿贵还转转头嫌弃地审视了一下房间,在赵家做工久了,这样破旧的房子他可真是许久没有进过了。
“租子什么的有什么要紧,日子过得紧巴点倒没什么,可我们明秀好歹也是我们两口子捧着长大的,赵老爷这么说,倒像我们卖闺女了。这……”
明秀娘攥着手迟疑地说。
“那婶子这意思是不同意了?”阿贵坐在炕上眯了眯眼。
“婶子,今年秋收,可要比往年多收二成的粮呢,叔的病,很久没用药了吧?”
明秀娘还想再开口,却被李明秀拽住了。
“阿贵哥,我娘没那个意思,她跟我爹同意我嫁的,我也同意。”
李明秀轻轻地说,她的声音和她的长相一样,都透着一股温和清透的味道。
阿贵有些赞叹地看了李明秀一眼,心道,“还算有点眼界。”
阿贵笑着走了,临走时嘱咐李明秀第二日不用上工,到赵老爷家一趟见见赵老爷,李明秀答应了。
此时天近下午,一家三口齐坐在炕上,脸上都出了一层薄汗。
明秀娘手捂着脸哭泣,一旁的李大眼眶也有些湿润。
他们都知道,李明秀嫁过去,绝对算不上好事,这赵青云久不回家,性格脾气只怕早和从前不同,要是变得比他老子还要恶劣,那可怎么办啊。
明秀娘的哭声在不大的屋子里回响,给屋里的空气又添了几分燥热。
“明秀啊,是爹不好,爹没能耐,要不是爹不能动,你也不至于为了这点租子就……”
沉默许久的李大终于开了口。但仅说了一句就再也说不下去了,一滴滴的热泪砸在高粱杆编的炕席上,这还是李大从前带着李明秀一起做的。
李明秀看着爹娘,心中极不是滋味,可自己已经答应了,推拖回去,只会给爹娘惹麻烦,她只能将爹娘紧紧抱住,一遍遍地用手擦去他们脸上的泪滴。
第二天天刚亮,李明秀就穿上了她娘在家里找出来的最好的衣服,走进赵家的院子。
阿贵正在赵老爷房门前站着,见李明秀来了,便摆了摆手,“老爷还没起呢,你站这等一会吧。”
李明秀看看刚升起的太阳,觉得确实来的有些早,赵老爷毕竟是地主老爷,自然不会跟他们这些农民们一样起床。
在院中一遍等待着,李明秀一边思考者未来的事。
赵老爷选自己做儿媳妇已经是十分蹊跷,村中又传言赵青云与他爹关系十分不好,怎么会同意他爹做主给他娶媳妇?
如果传言是假的,那倘若性情当真不好,自己岂不是入了虎穴?
李明秀深感苦恼,但所幸爹娘再也不用为租子烦心,家里也终于能有闲钱给爹买药治病,李明秀便觉得心里十分熨帖。
太阳又在天上爬了几步,赵老爷的房门终于打开了,李明秀整理一下衣服,连忙走了进去。
“老爷好。”李明秀客气的问好。赵老爷坐在太师椅上,眼皮也没有抬一下,就吩咐下人给李明秀准备一套衣服,“穿的这样寒酸,出去叫人看见了,多丢我们老赵家的脸。”
李明秀低头摸了摸身上的衣服,这可是爹在城里给我买的布呢。
宽大的房屋,赵老爷舒服地坐在太师椅上,对面的李明秀低眉顺眼地站着,赵老爷慵懒地打了个哈欠。
“阿贵在你们家说的都差不多了吧,虽说你只是个佃户家的女儿,又没读过书,但女子无才便是德嘛。阿贵说你老实听话,所以我觉得青云娶你,你也应当是愿意的,对不对?”
“我找人看过了,下月初八日子就不错,到时候青云从城里回来,你们二人就成亲,怎么样啊?”
李明秀全程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最后临走时留下一句:“全凭老爷吩咐。”
下人将衣服送到了李明秀手上,她低头抱着衣服走出去,临走时终于抬起头看看赵家的大院子,阔气的院墙,漂亮的雕花影壁,十多间青石砖房,让人眼花缭乱。
看着看着,好像有一口气横在了胸口,让她感觉闷闷的。
为了几钱租子,她就把自己买了,可真够……
她又低下头,自嘲地笑了笑,她忽然觉得今天,好像一直在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