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一章 ...

  •   我在望南,仍时常听到崔毓与袁昶的音讯。

      皇帝公明,崔相清正,君臣相得,民心所向。回顾少时所立之志,我们都得偿所愿。

      袁昶的年号是元和。

      我想,他大抵是不愿让姜元缺席了我们都曾殷切盼望着的——太平初升,天地昭和。

      这些从洛城飘荡来的逸闻中,若有熟人,我便更留心听上几分。

      崔毓尚还年轻,仪容不凡,又已位极人臣。听说不少女子向他掷果投花,更不乏大胆者直言心意。

      崔毓皆回答,他已娶妻,爱切情深,不能再容他人。

      我本想狠下心来,索性到世外与飞鸟为侣,与林鹿为友。自此洛城如何,与我无关。

      而今却因故人言,止步东篱前。

      望南无沧浪,但有颇多水泽,四下溪列。

      其中大多溪流空明澄澈,鱼可空游。我在望南,不再垂钓,却喜欢坐在溪边,看日影布石,游鱼相乐。

      常去的那条清溪,总会有一位姑娘来此浣衣。她笑起来脸上有一对梨涡,一笑似能消去世间万千忧愁。

      她的名字,是阿莲。

      我们常在溪边碰上,一来二去便渐渐相熟。她会同我讲些闲野趣事,或是唱一支悠悠的歌。

      我看着粼粼的溪水自她腕间淌过,被林间的碎阳染上金色,又沾落在浅色的衣服上。

      阿莲眨了眨眼睛,笑着问我:“阿凝,怎么一直在看我?”

      “只是觉得……若是日子一直如此,足以忘忧。”

      她的眼睛蓦地亮起来,轻快道:“是呀……我从前最想过这样的生活,若是一直如此就好了。”

      阿莲说,她从前为避战乱,跟着爹娘一路逃难。路上没有吃的,最饿的时候,死耗子都是见不到的美味,只能嚼着一口的土。

      后来,她来了望南。

      崔毓亲自领人安置他们,衣食住行,不曾有漏。

      他轻轻地拍了拍一个怯怯的小姑娘,递给她一只布缝的小兔,温和笑着说:“不用再担心了。”

      那个拥有了人生第一个布偶兔的小姑娘,也因此永远记住了崔毓。

      阿莲让我看,她掌心里,一道还有着淡淡痕迹的长疤。

      那是流亡途中,和野狗抢食留下的。

      她轻声说:“官差讲什么田什么税,我不懂。我只知道,崔相在做很多很多好事,让我们能吃饱饭,让阿爹不用去打仗,让我……像人一样活着了。”

      25.

      那之后,我提笔,写下一封信,寄去洛城。

      信中,我称他为夫,落款君妻。

      崔毓很快便回了一封信。

      我问他,回到洛城后可还习惯?他回我,洛城的梧桐还是那般,他觉得很好。

      两地相隔太远,我们难得一见。于是书信慢慢攒起来,摞成了厚厚一沓,放在窗边。

      一天晨间,我醒时,见书信上竟落了满满的桐花。

      信纸轻薄,一来一往间,我愿写煎茶煮酒,山花烂漫。他爱写御前对奏,诸君座谈。

      崔毓问,吾妻,梧桐今如何?

      我回道,冠荣亭亭,只待凤来仪。

      只是他是一国之相,事务繁多,有时抽不得空与我这闲人闲聊,信便来得少。

      如此这般,墨痕渐淡。

      我渐渐发现,崔毓的信里,竟是报喜不报忧。

      崔毓在朝会时突然昏倒,我未在他的来信里看到半分。

      这件事,是阿莲告诉我的。

      她说,当时袁昶不顾殿前仪态,径直下殿将崔毓扶起。他将崔毓唤醒后,望着他的面容半晌,低声叹言。

      “崔卿,何至霜发竟加朕半数。”

      崔毓只道:“臣之本分。”

      什么是他的本分?

      他的君和他的国,都是他的本分。

      崔毓日日夜夜勤务不辍,劳心劳力,寒暑如常。旁人问他,为何与天公拼命争这朝夕,为何如此急迫?

      他一一回曰:“我怕来不及。”

      怕什么呢?

      崔毓,你在怕什么呢?

      我望着窗外的梧桐树。

      叶子浸着寒风,打着旋,落到了地上。

      年年岁岁,春去秋来,我一方外人,早已数不清晨昏,数不清信的长短。

      一日。崔毓来信,我寻常展开。单薄的纸张上,只写着一句话。

      吾妻,吾思归矣。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十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