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密报 ...


  •   翌日天光大亮,下了早朝,钰枫就被皇帝留下叫到御书房议事。

      御书房里,皇帝从堆积如山的众多奏折中,抽出一封密报,将其递给钰枫,“你先看看这个。”

      钰枫恭敬地双手接过密报,打开一看,内心大为震惊。因为密报上的内容居然跟昨晚李元恒给他看过的线报内容大差不差,唯一不同的就是昨夜那张字条的字迹像是女子所书,还有结尾的:问恒儿安。

      而奏折上的笔迹苍劲有力,钰枫十分地熟悉,几乎每月都会看到,正是自己的父亲益安侯的字迹。

      如此想来,字迹精巧娟秀,且唤李元恒为“恒儿”的人,应该是汝王府的王妃娘娘,只是没想到汝王府竟和父亲的关系这样近吗,连军情消息都可以互通?钰枫在心底存了疑惑。

      许是自己因为震惊的表情,很好地掩饰了钰枫已经知道了密报内容的事实,倒是没有被皇帝看出异样。

      “如何?”皇帝询问钰枫对此事的看法。

      “回陛下,西南部族虽然归属我大雍,但却一直没有真正的安分守己过,父亲也提过,当地州府尝试了修建官道、发展农耕、或与汉人通婚等举措,但一直都收效甚微,不好管辖。”

      钰枫所言正是西南地区当前毋庸置疑的事实。

      皇帝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唉,说的是啊。”

      这些年益安侯和陈州府所做的努力皇帝也看在眼里,一个月一封折子送进京,他二人通力协作,钰霖江守护边疆安宁,陈守生保护民生,才保得西南边疆近十年都无战事。皇帝心里相信,当前也没人能做到比他们更好。

      “只是,南国人此番怕是别有用心。”提起南国,皇帝语气稍显冷峻,带着不容侵犯的气势。

      南国的老国主年近六十五,早几年不知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听信了某个老道士的忽悠,那道士吹嘘老国主在晚年还能建功立业一番,成就千古英明。

      老国主就下定决心,举全国之力吞并了南国以东的几个岛国。小岛国上的渔民多年来安居乐业,出海打鱼,没想到还会突遭横祸,一时敌不过,倒叫老国主得逞,实现了他那晚年一展雄风的抱负。

      只是夺了人家的地盘以后,还要派人去管,但实际在管辖上却是比自己国家难上许多。语言不通,地方又穷,南国搭了不少人力和钱财。为此,在南国境内也激起一些民怨,令南国众人始料未及的是,民怨传到了老国主耳朵里,老国主一时气得怒急攻心,突发心病过世了。

      结果留下一堆待解决的烂摊子给他的儿子和孙子,而这继承人儿子和孙子却不是一对父子而是平素关系寡淡的叔侄。

      叔叔继承了王位,可想而知侄子在朝内的境遇,必然是不受待见的。据密报传的消息,此次来突袭我益州边境的敌军,就是由这位南国的王子率领的。

      皇帝转身走进殿内,负手而立,目光落在墙壁挂着的一副大雍全境舆图上,抬起手在图上描绘着边境的几处。

      “此次南国之势不可小觑,益州同交州相连,若是日后边境再有异动,交州也无法幸免。”皇帝仔细观察着益交两州之处的地势,口中喃喃道。

      钰枫站在皇帝的身后,分析着西南两地的军事布防,“西南军现有二十万人,边境五城每座城内两万精兵,虽数量不多但都是精锐。只是交州驻军更少,仅有十万,且益州交州两地相连之处亦是大雍土地与南国的接壤之处,可要先派军到益州支援布防?”

      “再等等吧,先弄清楚敌人的动机。”皇帝若有所思地伸出食指,在两州交接的卓城之上点了点,此地隶属交州,防守上相对薄弱,不过距离汝王府所在的云城只有三天的路程,快马加鞭的话,一天半便能赶到。

      “今日长玉回来后,你带他一起来,朕也要看看他这个世子对交州的防务了解多少。”皇帝对钰枫吩咐道。

      “是。”钰枫点头应道。

      彼时在国子监的李元恒,正苦兮兮地练着书法,因为别人写一篇,他却要写两篇。就在一炷香前,李元恒拿着自己写好的一篇字交给助教,正打算去静室后山打野鸡,中午和孟怀宁烤山鸡吃。

      却还未走出门就被助教先生叫了回去,李元恒疑惑道:“先生,有何问题吗?”

      助教先生一句轻飘飘的“字迹不端”,叫李元恒拿回去重写。

      李元恒不服了,自己明明写得很端正,何来字迹不端,助教先生的判断未免太主观了。

      助教一脸“你别拿我寻开心”的表情,无情地道出事实:“世人谁不知汝王殿下的字乃大雍一绝,一笔行楷堪称国手,世子这篇字我当真是半分真传都看不出,还是拿回去重写吧。”

      李元恒动了动嘴唇,想反驳什么,又把话咽了回去。他爹小时候是教过自己写了一段时间的字,只是后来不在汝王身边,没人看管督促,便懈怠了,书法也是能看得过去就行。不过,难得碰到个较真的书法先生,李元恒还是拿回去重写,谁叫自己有个在文人里声望颇高的爹呢,出门在外,不能给长辈丢脸。

      今日山鸡没吃成,傍晚下了学本想和孟怀宁一同去萃华楼下个馆子,吃完再回宫里,却又被钰枫捉走了,理由是皇帝在宫里等着和他说话呢。一天都没满足口腹之欲的李元恒心中颇为怨念。

      李元恒和钰枫二人走进御书房,皇帝正埋头在书案中批奏折,听到动静抬起头来,见李元恒一副兴致缺缺的没精神样子有些新奇,平日里都是笑嘻嘻的,今日是怎么了?

      “这是怎么了,被人欺负了?”皇帝问道。

      李元恒将今日被先生罚写,还有没吃到烤山鸡和萃华楼的事都说了出来。

      皇帝听完哑声失笑,“原来是这样。”十五岁倒正是为这些事情烦忧的年纪,听得皇帝好生羡慕,倒有些不忍太快将一些政务推给他做了。

      不过想想自己和皇后轻松惬意的晚年生活,有些事还是要趁早,这个恶人就不得不由皇帝来做了。

      “恶人”不知从哪里抽出一封密折,递给了李元恒,说:“先看看这个,再说说你的想法。”

      “是。”李元恒接过折子,细细地看过一遍,凭借他学过的知识,给出的分析和钰枫说的大差不差。

      聪明如李元恒,他心里明白,皇帝真正想听的是他对交州布防的看法,只是李元恒不免有些心虚,昨夜他还给钰枫看了有关西南军情的线报,今日自己就被皇帝召见考问。

      “嗯,”皇帝点点头,“那依你所见,该如何应对呢?”

      “这……”李元恒闻言低头沉思,心下正琢磨着皇帝这般问他是何用意,是单纯的想考考自己,还是别的什么。

      “嗯?”皇帝见他不出声,发出了一声疑问。

      正寻思着,李元恒见皇帝身后的钰枫对他使了个眼色,配上他那一副肯定的表情,李元恒看出他想表达的应该是“不要慌,大胆说。

      李元恒这才开口道:“交州地势复杂,多山川密布,河流交错,若有战事,大军难以增援,要想输送粮食补给也并非易事。”

      “既然山路难行,我军就要早做防备。交州虽然山高水远,但民风淳朴,军民相处还算和睦,真到了必要的时候,相信百姓们也会配合的。”

      皇帝对他的答案还算满意,又问道:“那粮草怎么解决呢?”

      “至于粮草,远调不易。且近两年都是丰年,南方刚结束一轮夏收,再过两月便是秋收,粮食储备充足,从本地或是荆州征调,便能供应我军。”到那时,即便征调的粮食吃完了,只要提前从京城调配补充粮草,也来得及供应大军。

      大雍十年来都没有对南国和北疆大动干戈,近两年又是风调雨顺的好年节,军队的训练也一直都没有懈怠,西南部族生在大雍的国土上,融合的程度只是时间问题,也不急于一时。无论从何看,即使大雍和南国开战,优势也在大雍这一边。

      皇帝之后又随意询问了李元恒一些课业,见他答得都不错,就放他和钰枫走了。

      天色渐暗了,也稍稍凉快些。皇后钰瑶来御书房寻皇帝用晚膳,走到门外问了门口守着的内侍:“皇帝今日可有要紧的事忙?”

      内侍恭敬回道:“方才钰枫大人和世子来说过话,眼下皇上应是在批折子。”

      皇后点点头,轻轻推门走了进去,殿内很安静,因为皇帝在书房的时候一般不会留人服侍,他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批折子,偶尔看到离谱的折子发几句牢骚,或是说几句某位大臣的坏话,也没有人会知道,除了皇后娘娘。

      钰瑶朝着房内书案走去,那人还没反应,平日里晚膳时间钰瑶来找他,早在听见门响的时候就已经从书堆中抬起头来等着见她了。

      走近一看,钰瑶不由得失笑,那人伏在案头,呼吸均匀,竟是睡着了。想必是为国事操劳忧心,感到疲惫的瞬间困意就涌上来了。

      钰瑶走到他身边,跪坐在书案旁,将皇帝的身子移过来躺在自己腿上,叫他休息得舒服一些。皇帝李英人生的一派矜贵之气,睡相也好看,让她想起太子午睡时的样子真是跟面前这人如出一辙,不愧是父子俩,倒令钰瑶生起怜爱之心。

      回想起第一次见到李英的时候,她才十五岁,那时的齐王李英受先皇的派遣到军中历练。这是自她进了父亲的军营之后,见到的第一位皇子,那人一身的矜贵之气,眉目如星,年轻的皇子面色时常略显严肃。

      起初感觉还很新奇,但是没用多长时间,钰瑶就意识到此人在武学之上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自己都能和他对打。

      在一次父亲和李英对练的时候,钰瑶听到父亲调侃他:“齐王殿下,传闻都说您与汝王关系好,我看确实所言不虚啊。”

      哦,钰瑶明白了。汝王李善,多少闺中女子的梦中情郎,年纪轻轻的风流才子,善广交文人,就是于骑马射箭之道一窍不通,连她这个常年跟随父亲长在军中的姑娘都听说过。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皇帝让他们这样的人来军营里历练,还不如让她爹去绣花,最近她偶尔看见老爹一个人抱着木头雕花雕得可起劲了。

      得出这样的结论后,钰瑶就对这位齐王殿下的武功不抱期待了。不过很快钰瑶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起初在别人调侃李英的时候,他会容易害羞从而低着头抿嘴笑,他也不反驳,只是会在晚上私下里找人讨教一招二式。

      而且齐王李英还有个习惯,便是会将每日所学的东西写在纸上,整理成手记。钰瑶问他:“不是已经学会了吗,多练几遍记得更清楚,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李英看着面前这个对他发出疑问的小姑娘,笑着耐心解释道:“其实写下来也能加深印象。”

      “好吧。”钰瑶看着书案上散乱一堆的书本纸张,腹诽道,难道你没看见书案已经被你的手稿铺满了吗?

      钰瑶费了好大劲才按耐住自己看不下去想要整理的心情。不过,每次自己帮父亲递文书时,齐王殿下都能精准地从杂乱的书堆里拿出自己需要的。她想,可能是人都有自己的怪癖吧,眼不见为净就是了。

      半年的时间,齐王李英已经能在父亲手底下挺过十招、二十招、五十招,武艺肉眼可见的进步了,当然,书案也还是那个乱糟糟的样子。

      想到此处,钰瑶笑得身子轻轻颤动。皇帝感觉到动静,一抬眼皮见到是皇后,便自然地伸手搂住她,将头埋在衣裙上,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感觉周身的疲惫都随着这个哈欠消散了,整个人才悠悠转醒。

      “醒了?”钰瑶摸摸他的头,轻声问。

      “嗯。”皇帝用头蹭蹭她的手回应,“现在什么时辰了?”

      “该用晚膳了啊。”

      “你方才在笑什么?朕睡着的样子很好笑?”

      “没什么,想起一些陈年旧事。”

      “什么事啊?”

      “想起在军营里初见你的时候……”皇后笑眼弯弯,欲言又止。

      “哦,那看来是朕练剑的样子很好笑咯。”

      皇帝瞬间就明白了他的皇后心里在想什么,他起身拉起钰瑶,大步流星,“走,用膳去,用完歇一会儿,朕给皇后比划两招,看看武艺有没有退步。”

      皇后钰瑶起身快走两步才跟上皇帝的步伐,她回头望了望书案,“那奏折不批啦?”

      “国事是很重要,哄朕的皇后开心也很重要啊。”皇帝李英对钰瑶总是有着用不完的温柔和耐心。

  • 作者有话要说:  后山的山鸡:还好逃过一劫,咕咕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