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草台班子 ...
-
西部电影学院的草台班子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被拉起来的。
虽然这所学校是民办,但也正因为是民办,所以少了很多束缚,自控的范围被拓展了许多。
霍风对这所学校的定位很准确,一开始,她要的就是和京城那两所以及东海那一所电影学院直接对标。
在此之前,国内影视行业的后备军几乎大半出自这三所名下。
而作为国内文化中心的西部地区,却没有一所此类高校。
背后利益牵扯也罢,上面的压制制衡也罢,西部经济落后是事实也罢……都是客观原因。
在霍风这里,既然是客观原因,就一定存在客观漏洞,既然存在客观漏洞,那就必然有一击制胜的法宝!
从作家成功转型当编剧和导演的人其实不多,这是个别全才干的事情。
好巧不巧,霍风也属于这种全才。
当初破釜沉舟赌上一切,拉着霍芷拍了那部一上映就直接拿下国内三大奖的电影,就是为了今天拉起这个“草台班子”。
推霍芷成为名操一时的三金影后是真的,送她走上巨星之路也是真的,为了整合文艺行业的资源也是真的。
都是真的,只是这唯一真实的原因,在各个层面呈现出来,效果不同罢了。
之所以被外界戏称为“草台班子”,是因为霍风的第一步,就是把所有活跃在文艺界但是非科班出身的导演编剧演员都给找来,到这所学校任教。
非科班出身,但能在业内混得风生水起的,当然不是等闲之辈。
他们大多实力强悍,或者极具天赋,才能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一路向上。
他们最为人诟病的痛点,就是非科班,既然非科班,那就让他们成为日后科班都需要尊敬的人。
直接从根源解决问题,这还是霍风愁眉不展时,霍芷从旁边漫不经心说出来的。
因为霍风原本的打算,是先把所有西部五省籍贯的从业者给拉过来。
但是从这五省出去的,也有一大半是从那三所学校出来的。
这就是一个“选父母还是选馒头”的悖论。
没人愿意被说忘恩负义,所以选籍贯还是选母校,都是两难。
“公司那些新人面试的时候,我更喜欢让那些没受过专业教育,但工作水平不错的人上位。因为他们有野心,也有撑得起野心的能力。”这是霍芷的原话。
原话,点醒了霍风。
“学校落成的时候,我记你一功!”
“那倒不必,你记得给我按时发工资就行~被你拽来当表演课老师,我真服了!”
“怎么了?三金影后给上表演课,他们难道还会不喜欢?”
“你一手打造的我,我自然还是得给你卖个面子~”
“那我可真谢谢你愿意卖我面子。”
“既然人陆续都凑齐了,也该着手准备好洗牌了~”
“那就让我们给京城和东海一点小小的西部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