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一
我叫萧忆茹。
出生于大学士萧家,及笄后得皇后垂青,被指为太子良娣,没想次年皇帝大行,太子登基,进而封妃,赐字箫,执掌延禧宫。
说是执掌,其实后宫寂寥,宜修皇后坐镇坤宁宫,偌大延禧宫里也只有我自己住罢了。
那一年,才及笄的寒嫔怀着身孕,在永寿宫里安胎。
那一年,惨绿少年龙阳被迎进景阳宫,一十四岁。
二
皇帝初登基,忙于国事,几月都不曾踏入后宫。
隐隐听得宫女说,原本太后欲指娘家侄女为妃,也被皇帝拒了,拒得好啊,男人就该以国事为重。
寒嫔临盆,闻得胎像凶险,太医只能保其一,皇帝有良心,保住了寒嫔小命,大病一场后这丫头更孱弱了。
听闻皇帝今夜又独宿金龙殿,哎,待我去送个汤看看。
汤得到了皇帝的夸奖和赏赐,但,仅此而已。
皇帝,是不是不行了?
三
皇帝在一年内雷厉风行地收复了所有叛军失地。
连捷大喜连后宫都惊动了,太后哭了一回先帝,又赏了一回后宫,说姐妹们伺候有功,确实,送汤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嗯,然后皇帝没有不行。
三军大摆宴席的那晚,皇帝去了景阳宫,临幸十四岁的龙贵人,禽兽。
四
从那之后皇帝就只去景阳宫了。
往金龙殿送汤送点心也是可以的,我送过,皇后送过,寒嫔也送过,送完也有赏,领完赏就可以回自己宫。
皇帝来后宫的时候,后宫妃嫔的吟诗、歌声或是梦靥,都无法改变他迈往景阳宫方向的脚步。
可能是皇帝并不想要其他孩子来动摇太子之位吧。
五
皇帝登基第二年,先灭了高丽。
听得朝堂上有耿介之臣责备皇帝不该背信对友邦下手,被贬去高丽当了知府。
又灭掉了东倭,这次再无人发表异见。
高丽和东倭还送了美女,也被皇帝送回去了。
害,送什么美女,送美男啊。
哦,还真送了美男,但被皇帝关到牢里了。
六
皇帝登基第六年,突厥来提亲,说要迎娶小王爷,震惊前朝与后宫,太后气得摔了个杯子,这群男的是怎么回事?
皇帝当然拒绝了。
然后又开战了。
一年后,突厥这个名字也消失了。
皇帝还是挺厉害的,可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七
皇帝登基第八年,元旦那天紫气东来,桂公公直呼要发生大喜事。
寒嫔倚着殿门笑出了泪:
“忆茹姐姐,龙贵人怀孕了,他一男的居然怀孕了,哈哈哈哈……”
那年冬天,龙贵人产下一子,册立为贵妃,协理后宫。
八
皇帝登基第九年,元旦那日又有紫气东来,我与寒嫔四目相对,见到了对方眼里的惊诧。
这一年太后病重过世,我再也不能借以请安的名义去慈宁宫换换空气。
延禧宫真的太大太空了,可能皇帝也这么觉得,把寒嫔迁来与我作伴。
这一年冬天,龙贵妃生下了二公主。
皇帝登基第十年元旦,紫气东来,第十一年元旦,还是紫气东来,我与寒嫔一起翻个白眼继续嗑瓜子,龙贵妃又双叕要生孩子了。
真是好辛苦一男的。
九
皇帝登基第十五年,我三十一岁,在镜子里发现了第一条皱纹。
寒嫔惨白着脸直哆嗦:“忆茹姐姐,我是不是快死了?”
于是我去找了皇帝。
几个月后,寒嫔在宫中病逝。
又几个月后,箫妃也在宫中病逝。
宫中已无箫妃与寒嫔,民间却有忆茹与梦莺。
皇帝确实挺好的,只是与我们没关系。
十
在民间比在后宫里能听到的事情多多了:
此时地图上只有中原与罗马,已经贸易往来好几年。
此时税率只收百之一,处处风平浪静、夜不闭户。
此时各地官员上下一心,很少听到官员贪赃枉法。
此时已开建洛口仓,不日还要重新疏通大运河。
天下太平,两个老妪结庐而居也能活得很自在。
十一
皇帝在登基第二十年的时候禅让了。
宜修皇后荣登太后,太上皇带着龙太妃白龙鱼服,隔几个月就能从说书人那儿听到不知过时多久的传闻:太上皇在河东府与人比武,太上皇在岭南府找到了良种,太上皇在南诏府…太上皇在高昌府…太上皇在吐火罗府…
害,听过就算,管他真假。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