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记忆碎片 ...
-
(一)写作
小学的作文课。
“这次课的作业是一篇作文,下周一交上来。”
老师说完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的题目。
一次难忘的旅行。
“老师,”班里的一位小朋友举起了手,“我没有出去旅行过,怎么办?”
“老师,我也没有过。”很多的小朋友举手附和。
十分有经验的女老师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她三两句让大家安静下来后,厉声道:“不用那么死板,只是写个作文而已,随便找件事或者听听别人的经历,把它写成符合要求的内容就可以了。”
说完便潇潇洒洒地离开了教室。
中学的作文课。
老师站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说道:“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啊。你写出来的作文并不需要多么有个性,就按照我们一直说的那个模式走就行,多去模仿高分作文、多积累素材。你真实的想法并不重要,拿到高分才是王道。”
中考和高考时,柳宸的作文分数相比其他科目来说都不怎么高。
(二)打招呼
大学时期,课间换教室的路上。
“嘿,你怎么看见我跟没看见我似的?”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柳宸在赶时间,说了两句便匆匆离开。
晚上,柳宸坐在寝室书桌前。
我白天真的是故意不跟他打招呼的吗?
我到底是看到他了没有?
真的是我的问题吗?
我是不是应该注意一下这个问题?
一次社团活动时。
“你上次看到那个谁真的连个招呼都没打?跟不认识一样?”一个女同学对柳宸说。
这是怎么就传开了?
这天晚上,柳宸回到寝室。
也许我真的应该改变一下了。
一段时间后。
为什么我已经在很努力地融入、很努力地装外向了,他们却还是那副看不起人的样子?
确实,我们只是认识的同学而已。
那为什么一开始要去宣称什么互帮互助?
你们来找我帮忙的时候,我总是倾尽全力,但是我真的迫不得已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们直接就消失了?
认真的吗?
最后,我累死累活的。
一旦出了什么问题,责任还全是我的?
爱咋地咋地。
我不跟你们玩了。
(三)优秀
什么样的人是优秀的人?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我听到过这样的一些回答。
“我可以跟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好。”
那你不就是虚伪吗?
“要学着嘴甜一点,这样有什么好处不是先想着你嘛?”
我们一般管这叫拍马屁,如果人人都这样,还要公平干嘛?
“要学会跟别人搞好关系。其他人都不认识你,你在那儿不成自娱自乐了吗?”
不看个人能力,只看交际能力?
我是什么?交际花吗?
“你让他自己过来跟我说。”
人家为什么不想跟你说话你自己心里没数吗?
要不要别人跪下来求你啊?
不是说现在已经不存在什么“当官的”耀武扬威了吗?
是我落伍了?
(四)分别
人在经历离别时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对于“离别”的刻板印象大概是泪水和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的伤感吧。
我也经历过很多次离别,但是不同的离别带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与幼时的玩伴分别。
那个时候,其实还没意识到什么就已经见了最后一面,我甚至都忘记了最后一面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但是奇怪的是,想起这些,我并不会伤感。每次回忆起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快乐总是占大多数的,仿佛能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不能再次相聚又怎样,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又怎样,我们会永远拥有那段属于我们的美妙时光。
和父母一步步的分别,现在想来,其实是一段痛苦却很有收获的经历。
那种分离中有很纯粹的痛苦。后来痛到麻木,反而更多的是释然。我总觉得,在经历这一切之后,一个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自由,也才能看到一片崭新的天地。
我不知道这种痛苦的经历对我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和它打交道,交战了几个回合,算不上谁输谁赢吧,总还能牵制一二。未来,谁知道未来呢?这事儿还是交给未来的我来操心吧。
大学期间发生的很多事让我有了完完全全的全新的体验。我甚至找不到一个或者多个形容词来准确地形容我的感受。
如果尝试着描述的话,我想我的大学生活是这样的,纠结、混沌、嘲笑、阴阳怪气、自我质疑;同化、驯服、抗争、丑恶嘴脸;想离开却又不舍,总是想着忍忍算了,真正离开之后仍旧像着魔般想起那段经历,整天担惊受怕,一点儿也不想再见到和那个地方有一点点牵连的任何人和任何事。
这只是一部分,完全不能描述我全部的心情。
难道这段经历里面一点点快乐都没有吗?
当然有。
但是那种快乐就像裹着蜜糖的毒酒,乍一看特别美好,仔细一品,毒性就又加深了一分。
要说这段记忆中真正闪着光的存在,只有我遇到的几个非常美好的人。
他们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一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里,是上天给予的礼物。
(五)后知后觉
其实我现在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个时候我就相信了呢?
为什么我就那么想要去融入他们呢?
难道说在那个地方的所有人都是一个样子的吗?
如果你跟我们不是一样的人,你就要被踢出局?
这算什么?党同伐异?
人际关系大过天?
“你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怎么一点儿礼貌都不懂?”
我在某个时期经常听到有人说类似的话,但是我后来发现,这类很容易被冒犯到的人其实就生活在某个十分固定且闭塞的圈子里。
如果你因为某种原因进入了那个圈子,那你在不知不觉中也会被同化成一样的人,变得特别的敏感,整天思考的就是,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爸妈/领导/老师是怎么教的你?你怎么敢这么跟我说话?你以为你是我领导啊?
而在脱离那个极其狭小的环境之后,你其实会发现,一个人并不会那么容易就被冒犯到。你只需要注意基本的礼仪,根本不用去浪费很多时间措辞,整天担惊受怕,生怕哪句话不对就惹怒了对方。
但是,你如果被同化之后再想走出那个思维模式,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砺,真的走出来之后,你其实也就豁然开朗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我真的很想对一开始的那个人说,你自己敏感肌你怪谁啊?
Suck it up!
(六)努力学习的起点
小学六年级。
柳宸因为成绩被选为班里的英语课代表。
这是她第一次有了被认可的感受。
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后,柳宸更加努力学习。
出了成绩后,她再次受到老师的表扬。
一个非常正向的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小升初是不需要考试的。
柳宸的父母随便在家附近给柳宸选定了一所中学,算是完成了自己作为父母的任务。
那年毕业之前,柳宸就读的小学心血来潮,组织了一次全年级的毕业班考试。
柳宸拿到了年级前几名,在全年级面前被校长点名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