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5、第一百零五章 卖书 ...

  •   隔天睡了一晚,早上没课,张铄便跟周一博去找沈庭辉说话,结果从沈庭辉那里,两人得到了跟陈萌萌一样的答复,那就是沈庭辉说他正在追李芳晴。
      所以,沈庭辉跟李芳晴还没确定恋爱关系,张铄两人因此答复松下一口气来。他俩觉得,只要两人没有确定关系,他们就还有机会。

      十一开学不到两周,这天早上阶梯教室里上大课,经管系和李芳晴他们系三个班一起上货币金融学的课程。
      早先他们前面都有课,有的班是一节,有的班是两节,但因为后头还都有课,大家也不敢乱跑去玩或者干别的,而是下了课大多数人都往阶梯教室去等着准备上课了。

      趁着这个机会,李芳晴想起十一买的郑老师的书,就打算在还没上课的时候向大家推荐一下。她特意选了教室前排座位带着舍友往那边坐,以此方便她上讲台去买书。
      上课都是自选座位,一般人都不会挑前排就坐的,也没人跟她抢前排位置。

      郑老师是出于对国学的热爱自费出书,但人那书确实也写得挺好,她便不想让人心血白费,于是她这才想着帮忙推荐一下。
      她这样也是想让同学有个对本国文化的基本正确认知和关注。他们老祖宗所留下的东西真的很好,她推崇热爱那些东西,她也希望她的同学可以看看这些珍贵的东西。
      老祖宗的东西真的很好!
      于是,就在三个班的许多人在教室里没事干闲聊天的时候,李芳晴拿着一本郑老师编写的易经一书,上去讲台向同学们推销去了。

      “打搅大家几分钟时间噢,我这里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什么书?”底下有人问了起来。

      李芳晴将书拿起朝向对着讲台的众人,占座坐在前排的几个同学看到了那书名,就纷纷大声念了出来:易经大全,三个月让你学会易经。
      李芳晴点头附和那几个同学:“对,我今就是想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有人起哄说:“易经是算卦的书啊!这位同学,你怎么向我们宣扬封建迷信呢?”

      李芳晴同班里也有人跟着这人纷纷起哄:“就是啊,班长,你怎么向我们宣传封建迷信呢?”

      对这些人的起哄,李芳晴并没有表露出生气的样子,而是气定神闲的问:“我暂时先不反驳你们这话,我就问你们,你们谁知道“韦编三绝”这个成语怎么来的?”

      有人是知道的,譬如周一博,他积极又大声的回答说:“这成语来自于孔子,是说孔圣人晚年翻阅用竹简刻录的易经一书,竟然将竹简翻断多次,所以这才有了韦编三绝的成语。这成语后来是用来比喻人读书治学勤力刻苦的。”

      李芳晴鼓了鼓掌:“说的太对了!那我就请问你们,谁人敢说自己比圣人更高明呢?就连孔圣人都勤读不缀的书,你们却说这是一本关于算卦的书,这合适吗?
      我现在可以郑重的告诉你们,若是对事对人对物,你们没有真正的了解过,那就不要随意对他们下定论,否则你妄言给下定论,只会让人觉得你无知浅薄。易经,它不是宣扬封建迷信的书籍噢,它是我国古代文明智慧的结晶。”

      “大家不要觉得我这话说的夸张,我可以以事实为依据来阐明这本书的价值。很多人肯定都看过三国演义,也知道诸葛亮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而自汉以至唐,有诗圣杜甫曾有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诗里所说人物就是诸葛亮,且诗里很明显的提到了八阵图这词,这证明什么呢?
      这证明诸葛亮这个为蜀国鞠躬尽瘁的丞相是读过易经这本书的,不然他不会懂得用作法借来东风,也不会创造出八阵图这种起源脱胎于易经八卦的兵阵而用来打仗。”

      这时有人忍不住打断她说:“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他最后却遗憾殒命五丈原,死时还遗憾说:老天何薄于我!
      那时明明他已经设计要烧死魏国的司马懿了,却因为天上一场雨反功亏一篑,这说明他不是真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也说明哪怕他读了易经也没什么用。
      孔圣人一生游说列国,却一生未得真正重用,还犹如丧家之犬般被人驱赶过,他的学说直到汉代才被拿出来尊崇。那他翻烂易经这书也显得没什么用。那么这样的话,你现在却还在给我们推荐这书,那又有什么用?”

      又有人说:“对啊!诸葛亮作法借东风,这么玄幻的事只是演义里的杜撰罢了,现实里谁能作法引来东风呢?显然不能!所以,你这个例子并不能说明易经这书如何,只能说明你还是在这里宣传封建迷信!”

      周一博看向这说话的两人,推了推自己的眼镜,又看向李芳晴,想看她怎么说。

      李芳晴笑了笑,指着那人告诉他:“好,这位同学,我先反驳一下你的话。俗话说呢,尽信书不如无书,何况三国演义确实是杜撰的故事,而不是真实的历史,这点你说的是没错的。
      但是呢,诸葛亮借东风这事呢,你却只看到表面,却没看到这事的深层含义。
      当然,以下我发表的言论你可以说我是妄言,也可以说我没资格评论这些有名的历史人物,但我的心意是好的,希望你们不要随意打断我。”

      “当时赤壁之战,吴国和蜀国两国兵四万人,魏国却拥兵二十万,那么如此的话,要是你和魏国曹操所带的这么多人打仗,你怕不怕?常理上来说那必然是怕的嘛,人家曹操的兵多嘛!
      平均下来人家五个兵打你一个兵,围着你哪怕不用武器,那也能轻易将你一个兵打死的嘛,因此,诸葛亮这边的兵肯定会怕的。
      也正因此,明明诸葛亮看出了会有东风来,却还是作法了,这是在做什么呢?这是在打心理战啊!
      这是在告诉自己这方的兵,你们不要怕,尽管我们人少,但是老天却愿意帮我们,也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所以我想要借东风打赢此仗,我作法就能借到东风助战我们。
      所以,我说的意思,你懂了没?我的意思是说,诸葛亮不是在宣传迷信,而是在运用古人的兵法智慧罢了。他在打心理战,以便给自己这方的兵以鼓励,让他们有必胜的信心。
      孙子兵法开篇不就说了吗: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说明对战打仗时,心理战术是非常之重要的一个战术。
      好了,这位同学的话,我已经反驳完毕,那现在我来回答刚刚那位提到诸葛零殒命五丈原以及孔圣人一生不得志的同学。”

      “这位同学,我先反驳一下,你说的孔圣人一生不得志吧——孔圣人为何会被后世推崇,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儒家学说,而在于他对普通寒门甚至底层人的贡献。
      他曾有言:“有教无类”,这话的意思是说,我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你愿意跟着我学,我就愿意教你。
      这话意思,你们肯定也是懂的,但你们却看不出施行这话的艰难。孔圣人在说出这话并实践这话的同时,就已经证明了他的伟大。
      要知道,那时候平民百姓是读不到什么能开民智的书籍的,可正是因为有孔圣人这样的人物,他们不惧艰难,不畏强权,不惜性命的将知识从贵族阶级的手里以夺命般的毅力夺取,然后再将知识下放传授给一个个愿意学习的普通人,这才有了后世对圣人们的推崇。
      你不给我,我就抢,我就夺,圣人夺志于天下,让普通人通过读书开智明理继而有了超越贵族阶级的能力,所以他们才被后世尊崇继而被尊称为圣人。
      那么现在,你明白为何孔圣人即便一生不得志,却还是被后世推崇的原因了吗?”

      “像孔圣人这样的人有很多,所以经过他们这些人一代代不懈的努力,乃至于隋唐,我国有了科举考试,就是这从隋唐至宋再至此的考试制度,让我们从奴隶社会走至封建,又通过封建走至民国乃至如今。
      除此以外,正是因为圣人还有圣人的弟子颜回给易经做传,这才让我华夏文明始祖伏羲所作的易经名传后世。
      孙子兵法里有话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这话就取自易经,这话就像一天有白天黑夜的意思,这话就像天地有正反上下乾坤的意思,这话也就像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意思。
      而在我国古代的儒墨法兵道等学说里头,也有很多关于易经的话或者根据易经而衍生的原理以及道理。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易经乃万经之首。
      我国三千年的科举史要求必读的的书籍里就有易经此书,这又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凡是在历史中留下足迹的很多著名人物,他们都是读过易经此书的,也多是因为读了它,才成功的,也才名流千古的。
      这话虽不绝对,但至少证明读它有用。三千年科举史,没人会说易经是糟粕,到了你们嘴里就成了封建糟粕,是你们比人家更懂更高明吗?古人只是见识少,生产力落后,而并非脑子比你们笨,要不然古人之前所留下的许多技艺已失传,后人却不会!要不然古人的许多技能学说理论你们如今都还在使用!”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 卖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