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其实在写小说的时候,家里人问我:为什么最后周问津也死了,让他带着时语的那一份梦想活下去不好吗?
其实这是我的一点小私心。
如果最后周问津不死,他在时间的作用下终是会消磨掉对时语的爱,转而爱上别人。
时语的一生已经够苦了,所以我给了她双向奔赴的爱。
我想让他们永远爱着对方。
于是我安排了周问津殉职。
这篇文里,时语的原生家庭,其实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缩影。家长们用“中国式教育”约束着孩子,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伤害孩子,试图将孩子变成自己的所有物。
我也承认,时语这个人物身上,其实有我的影子。包括她父亲喜欢用衣架打她,也是取材于我的原生家庭。
我比时语幸运,我的父母及时作出了改变,没有给我带来更深的伤害。
但这样的经历,其实是少数。
中国青少年的抑郁症检出率已经达到了24.6%,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我希望大家可以对抑郁症患者多一丝包容,少一丝偏见。
也希望父母们不要将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请给他们一个快快乐乐的童年。
我确实想过给这本书出一个HE的番外,让周问津及时救下时语。
但想了想,双死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
时语的病已经很严重了。连任苒都没有救回她,更别说周问津了。
我也不敢想象,周问津能否忍受内耗严重的时语。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白月光就应该在最好的时候泡进福尔马林里”
我也不知道,周问津爱的究竟是时语本人,还是之前那个意气风发的时语。
但有了死亡的滤镜,他对她的爱,保质期能更长些。
下一篇文我还在考虑。
应该是在HE的刑侦言情和BE的民国耽美之间选一个。
最后还是谢谢大家,愿意看我这篇狗屁不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