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恰逢烟火漫天 ...

  •   慕府佛堂
      屋外一切喧闹都消之于耳,窈之跪在佛堂前,四周安谧,她的心却忐忑不宁,若是祖母不松口,崔少煜便进不来,他们之间也将止步于此。
      窈之在心里虔诚向菩萨祈求,祈求上苍,祈求他再坚持一会儿,祈求祖母开门。
      倏尔,雨小了,慕府的门开了。
      街上的人都欢呼出声,崔少煜看着眼前为自己敞开的门,彷佛见到了曙光。
      慕家老太太拄着拐杖现身门前,神色凝重,不怒自威,着眼细细打量站在雨中的年轻人,问道:“崔家小子,你为何执意求娶我家窈之?今日若没有一个合老身心意的说法,这门你是决计入不了的。”
      崔少煜正了正身,眼神坚定,“晚辈与窈之自幼相识,后又相知,是缘分相依使然,且人生难遇一知己,晚辈希望知己也是枕边人。窈之生性纯善,奈何世事无常,让她受了许多无谓苦,晚辈这些年刻苦用功考取功名,一是为家族荣光,二是为有朝一日与窈之并肩之时,让她不再遭受他人冷眼!恳请您给晚辈一个机会,晚辈定将天底下最好的绸缎、最珍贵的珠宝、最上乘的佳肴都奉到窈之手边,此生承诺,定不负!”
      话声冲破雨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他坚定不移之心也让天下的人动容。
      良久,雨渐渐停了,太阳从云缝中出来,老太太看了一眼明媚的天光,不知在想些什么,只落下一句,“进来罢。”
      崔少煜似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身边的小厮提醒道:“少爷,还愣着做什么?”
      雨停了,街上又站满了人,长宁也站在人群中,良久,一行人消失在街头。
      崔少煜和慕窈之的婚事定在十月初三,崔家提前三个月便开始着手准备,喜帖洒满京中遍地,如此盛大的婚事在京中也是头一份。
      崔家父母一开始极力反对这门亲事,现如今却不知怎么了,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见着人便说窈之是如何好,他们家是如何重视这门亲事。
      茶余饭后,还是会有人提起从前的传闻,崔少煜知道后便向朝堂呈了一篇文章,听闻皇帝看了之后龙颜大悦,当即宣布擢升其为翰林学士,再将此文张布天下。
      一时之间,京中关于窈之的迷信传闻皆销声匿迹,再不可闻。
      再没有人为难窈之,更没有将她区别对待,她站在阳光下,只觉明媚。

      炎炎夏日,窈之习惯坐在树下亭里乘凉。
      水面上泛起波纹涟漪,晃得人睁不开眼,窈之面前放了一盘冰镇青提,近日因她胃口不好,崔少煜便每日都送新鲜的青提来。
      忽而一阵微风吹过,窈之头昏眼沉,架不住倦意趴在石桌上,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一晃眼大半日便过去了,亭中清静无声,小竹走来将窈之唤醒,笑道:“小姐怎的在这里就睡下了?”
      窈之脑袋昏昏沉沉的,“几时了?”
      小竹回道:“未时三刻,一会儿宫里的裁衣绣娘要来给小姐量尺寸做嫁衣,小姐先回房梳洗一通吧,您这脸上都被风吹上细沙了。”
      窈之点点头,任由小竹将她扶起来,腰间的玉佩突然掉在了地上,小竹连忙捡起来为她系上,这块玉佩是崔少煜当日所赠的定亲之物,与先前在扶雪居捡到的那半块竟是一对,崔少煜称是缘分使然,窈之却心知定是他那日羞于开口,才想了这套说辞。
      窈之笑着戳穿他的小心思,崔少煜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你知我意便好,何故言明。”
      一想到他羞涩难明的样子便觉得有趣,正想得入神,窈之心口突然一阵发闷,石桌上的青提也不见了踪影,窈之心里生疑,问道:“青提怎么没有了?”
      小竹回道:“许是您睡着的时候被小鸟叼去了,也或是哪个小丫头贪吃。”
      窈之将信将疑,只觉心口越发沉闷,喘不过气。
      “窈之!”一道清亮的声音自身后传来,耀眼日光之下,来人一身锦衣白袍,温和地朝她笑。
      窈之迷迷糊糊地望过去,只见崔少煜捧着一盘冰镇青提跑上前来,窈之见到便顺手摘下一颗放进嘴里,清甜之味沁人心脾,方才的阴郁一扫而空。

      两家商量稳妥便开始置办婚事,慕家虽人丁稀薄,该有的规矩却一样不少。一开始崔少煜总在崔家慕家两头跑,亲自下场操持各项事宜,后来适逢皇帝下令百官殿考,崔少煜便走也温书,坐也温书,茶不思饭不想,即便是同去选珠花头钗时,手中的书卷也不放下。
      窈之心知这次殿考对他来说很重要,若崔少煜娶的是长宁公主,便不用这般辛苦,是因她才会如此,她心有愧疚。
      崔少煜却握着她的手,告诉她不必担心。
      他说:“只要你在我身边,即便一辈子不得志也无妨,只是我想让世上所有人都知道你的好,让他们再不敢胡言。”
      他所求所愿,皆是为她。
      窈之心里温热,覆上他的肩,“少煜,谢谢你。”

      殿考那日,窈之候在宫门外,长宁的马车从宫里出来,停在了慕府的马车旁,长宁掀开帘子,看了一眼窈之,道:“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怎么瞧着慕小姐今日眉间有黑,眼里带忧呢?”
      窈之微微颔首,“多谢公主关心。”
      长宁冷哼一声,“谁关心你。”说罢,扬长而去。
      片刻之后,宫门打开,绿袍红衣陆陆续续走出来,有人哀愁有人欢喜,隔着老远窈之便看到了崔少煜的身影,他正与身旁的人巧颜说笑,看样子结果不错,窈之的心也放下来了。
      她迎上前去,脑袋却一阵眩晕,差点站不稳脚跟。
      小竹连忙扶住她,“小姐,我们还是去马车里等吧。”
      实在昏乏,窈之点了点头,随小竹回到车上。
      半响后,崔少煜掀帘而入,见她昏昏沉沉地靠在小竹肩上,连忙出声唤道:“窈之,窈之。”
      窈之听见他的声音才清醒了些,她按了按眉心,“无妨,我只是有些困倦。”
      崔少煜将她揽在怀里,窈之闻见他身上的蔷薇花香,方才安稳睡去,小竹识趣地退了出去。
      慕府离皇宫很远,驾车也要半个时辰,窈之渐渐醒过来,见他看着自己,目光炙热,窈之有些不好意思,撑起身,问道:“可还顺利?”
      崔少煜又将她揽入怀中,用手轻轻抚她的头发,“有你在,自然是万事顺利。”说着,抱紧了窈之,低下头,附在她耳边说道:“夫人不必担心。”
      窈之的脸蓦地红了,从耳根红到脖子,全身一颤,口齿不清道:“休要胡说……”
      他们还未成亲,叫什么夫人……
      窈之的脸越来越红,崔少煜浅浅笑了一声,有意逗弄她,“何止今生今世,来生来世,你都是我的夫人,窈之,你逃不掉的。”
      窈之羞得说不出话来,只觉崔少煜如今是越发大胆了,原先的谨慎谦逊早不见了踪影,挑逗言语倒是信手拈来。
      正想着,祖母身边的青芸匆忙赶来,“小姐,老夫人快不行了……”
      窈之掀帘而起。
      近日祖母染了风寒,在榻上躺了好几日才见好转,怎会又突然病倒?
      顾不得多言,窈之翻身骑上马,奔驰而去。
      崔少煜站在马车外,看着她逐渐消失的背影,骑上马不紧不慢地追了过去。
      窈之还未到家门,天便下起了大雨,她提起湿透的衣裙飞奔到后院,一进门,只见丫鬟仆从站在两侧,有的拭泪,有的掩面低声抽泣。
      窈之颤巍巍地走过去,脚下似有千斤重。
      祖母枯瘦的手撑起来,窈之紧忙去握住,泣不成声,“祖母……”
      祖母抚了抚窈之的鬓角,宽慰道:“祖母只是病了,哪有人老了不生病的,窈窈莫哭,乖窈窈……”祖母的声音越来越弱,手顺声垂下,再没有抬起。
      窈之哭声极小,像一只羸弱的小鼠,窗外大雨倾盆,掩盖了世间一切嘈杂。
      为什么会这样?老天为何要如此待她?难道她真的命中带煞,亲近她的人都不会善终?窈之浑浑噩噩,游走在迷离之间,不得清醒,不得安睡。
      梦里,上元佳节,祖母拉着她的小手走过大街小巷,天上地下,华灯如星。
      突然,万千身影重叠而过,祖母消失不见,她孤零零一人站在嘈杂群中,人人避她如蛇蝎,喧闹之间,一道深影出现在眼前,恰逢烟火漫天,黑夜恍如白昼,少年笑意甚浓,向她伸出手。
      “窈之,窈之!”
      耳畔呼声越来越清晰,窈之猛然睁开眼,崔少煜坐在床头握着她的手,像哄小孩一样轻拍她的背,任她哭了半个时辰,他心疼地看着她红肿的双眼,轻声哄道:“没事了,窈之,有我在,没事了。”
      怀中的人渐渐哭声小了,轩窗半开,透了热气进来,崔少煜连忙示意小竹关窗,一下又一下地拍窈之的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