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银行大院(7)老银行大院 ...

  •   作者/方_忆写于2023.12

      在刚刚升入二年级的赵小美记忆中,一直以为自打出生以来,无论是咿呀学语的婴儿时期,还是天真烂漫的幼儿园生活,再到如今的小学阶段,自己的成长岁月似乎都定格在这条再熟悉不过的胜利路大街上的银行大院里。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

      有一天,阳光透过窗户,轻轻洒在外屋炕头的饭桌上。小美和她二姐赵小莉正一边写作业,一边闲聊着家常。这时,赵小莉停下手中的笔,脸上挂着暖暖的笑容,像在分享一个尘封的秘密一般对她妹说道:

      “美儿,你可能对这事还没什么记忆,实际上咱们家是在你快到两岁半的时候,才从原来中行街的那个老银行大院搬到这里来的。”

      “真的呀?那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呢?”赵小美瞪大了眼睛,满脸困惑地问道。

      “你那时候还不大点儿呢,记不住这些也正常。”赵小莉嘴角挂着温和的笑容,轻轻拍妹妹的脑袋,又低头继续写起作业来。

      正在里屋踩着缝纫机的小美母亲,听到姐妹俩的对话后,不禁停下了手上的活计,用略带调侃的语气在里屋说道:“就你那榆木脑袋,能记住啥?”

      似乎嫌刺激的三女儿还不够,她又补上了一句:“要说咱们家谁的记性好,只能是你哥和你二姐。”

      赵小美听到母亲的调侃,虽然心里有些不服气,但也只能暗自朝里屋的方向瞪了一眼,从鼻子里轻轻发出一声“哼”。尽管她知道隔着一堵墙的母亲可能无法看见也无法听见,但这样的小动作却让她的内心得到了一丝舒缓和释放。

      一旁的赵小莉始终保持着温和的神态,对母亲的话也并没有任何反驳,而是微笑着转头朝里屋说道:“妈,我和我哥在美儿这么大的时候,估计也一样记不住太多的事吧。”

      这句话仿佛是一剂润滑剂,使得空气中的紧张气氛瞬间消散。里屋又传来她母亲继续踩踏缝纫机的“卡塔卡塔”声,显然她母亲并没在意刚才的对话,继续专注地忙着手里的活。

      在赵小美的心中,她二姐赵小莉宛如一个完美的典范:不仅容貌出众,人也聪明伶俐,在班里的学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有时她不禁想,同样是母亲的女儿,为何她二姐就如此出色呢?这让她既羡慕又感到好奇。

      有时候她内心深处对自己产生一丝疑惑:自己的脑袋是不是真的被母亲用笤帚和擀面杖给敲傻了啊?不过每当这个想法冒出来时,她又立刻自我否定。毕竟,在她的朋友圈里,无论是陈翠珍、姜永惠还是张燕之流,她赵小美明显要聪明伶俐许多嘛。作为班级里的语文课代表,上学期还荣膺过班长一职,这些事实足以证明她在某些方面并不逊色。

      提到数学,赵小美就不禁眉头紧锁,相比于不怎么费脑筋的文科,她的数学成绩确实不尽人意。她再次用力地摇了摇头,心中愈发肯定:数学不好一定与小时候没少挨母亲揍有关,没错,一定是这样!她心中更加笃定。

      同时她也联想到了大姐赵小玉,她憨厚略显木讷的性格,很可能就是母亲从小对她的严格管教,也是动不动就拿笤帚敲她的头所致。这样的对比让赵小美不觉深思起来,以后不能老顶撞母亲,得学学她二姐赵小莉,无论何事都能保持冷静,从不跟母亲发生争执,也因此从未受到过母亲的责骂体罚。

      赵小美终于理清了思绪。她意识到,二姐赵小莉之所以能够得到母亲更多的耐心和好脾气,正是因为她一直以来优异的学习表现。这一点,是她短期内无论如何都难以做到的。虽然有些无奈,但也更加明白了努力的方向,决心向二姐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唉,”她在心里不由默默叹了一声,仿佛是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妥协。班主任老师曾对他们经说过:“人的性格往往很难改变。”

      看来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还是保持本色,继续做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吧。这个念头一起,让她顿时释然不少。

      说到老银行大院,赵小美对它可是熟悉得不能再熟了。自打上小学以来,她时常会跑到中行街找住在那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老银行大院就坐落在中行街的尽头,那里就像是个童年的乐园,他们班好几个同学都住在大院里,还有几个同学住在那条街上。

      住在银行大院里的有与她同姓的赵向阳,父亲给行长当司机的许党龄,家里和她家一样有五个孩子的林小五,她是赵小美最常去串门的好朋友。三班的来新华和几个男生也住老银行大院,他父亲也是给行长开车的。

      中行街的老银行大院呈长条形,比起他们现在居住的银行大院要显得窄巴许多,但布局上却有着相似,也是里外两个院子。外院面积相对较大,住着更多的住户,大人小孩人来人往,热闹些。而据她大姐赵小玉回忆,他们家过去住在安静四四方方的后院。

      后院虽不如前院热闹,却承载了赵家不少温馨的记忆。最初,这里甚至还设立了一个托儿所,共有三户人家共享这片天地。赵小玉、赵锦城、赵小莉,当然还有当时还未满一岁的赵小美,都曾在那所托儿所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托儿所里孩子众多,阿姨却相对较少,大的有即将入学的小朋友,小的甚至比当时的赵小美还要年幼几个月。

      “那岂不是变成了一个临时托管所了?”

      赵小美不禁有些愕然。忧虑地想象着那些尚不能自理的小孩子们如何应对日常生活的场景,脑中浮现出自己若是同样年纪时的画面,顿时心头泛起阵阵凉意。她满目关切地望向正娓娓道来的大姐赵小玉,内心莫名的不安在悄然滋生。

      赵小玉似乎洞察到了二妹赵小美的忧虑,但她并没有让这种不安的气氛持续太久。只见她轻轻扬起嘴角,带着些许自嘲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温暖的阳光轻抚过柔滑的丝绸,柔和又富有感染力。明亮的光线透过门窗玻璃,恰好洒在她那白皙无瑕的脸庞上,使得她的面容更加光彩照人,生动而夺目。

      赵小美呆呆地凝视着大姐,心里不禁暗自赞叹:原来家中最美的姑娘在这儿啊!虽然她二姐赵小莉的皮肤也白,但相比之下,还是比不上大姐那种浑然天成、毫无瑕疵的润泽之美。

      而此刻的赵小玉,似乎正沉浸在对过去某些辛酸往事的追忆之中,这是赵小美从未见过她大姐脸上有过这样的表情。深知其中必有故事的她不敢轻易打扰这份沉静,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耐心等待她继续讲述那段或许充满坎坷的过往。

      “当年爸妈考虑到你哥即将要升入小学一年级了,所以就不让他去托儿所了,”赵小玉悠悠回忆着,

      “那时我读三年级,每天中午一放学就得赶紧回来帮着家里烧火做饭,还要看着你哥。”

      赵小美一听,不禁插嘴问:“那爸爸妈妈和你们都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把我哥一个人留在家里,能放心吗?”

      赵小玉轻松地笑了笑,仿佛在回忆一件趣事,“放心什么呀,爸妈直接把他锁在家里啊,事先给他准备个痰盂解决大小便问题,再放些零食和水,他自个儿在家玩得可开心啦。你也知道,你哥从小就爱鼓捣各种小玩意,估计那时候让他自己呆在家更高兴呢。”

      听到这里,赵小美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转而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更多关于自己和二姐小时候在托儿所的事情。

      “好了,大姐,别再提我哥的事了,你就接着说说我和我二姐在托儿所的事吧。”

      赵小玉点点头,继续讲述那段忙碌的日子:“妈妈每次送你们俩去托儿所之前,都得先让你们解决了大小便。当时你二姐已经学会了自理,但你那会儿还小,早上妈妈要忙着整理家务和准备全家人的早饭,所以那阶段都是我帮完成这‘任务’。”

      赵小美听罢,顿时对大姐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不由心算了一下,那时候的大姐也就不到十二岁而已,却已开始承担起半个母亲的角色——既要协助妈妈料理家务、生火做饭,又要悉心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们。这样的大姐,无疑成了家中不可或缺的支柱,承担了许多责任。

      在托儿所的日子里,有了二姐赵小莉的陪伴和照顾,赵小美没有出现太尴尬的情况。然而,生活中总会有意外发生,即便是细心的赵小莉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而且那会儿她才多大?

      有一次赵小莉未能及时接收到她妹的“紧急信号”,结果酿成了一场“惨景”。当小美母亲下班匆匆赶来接她们姐妹时,发现二女儿赵小莉满脸的愧疚、泪水盈盈地望着自己,而小床上的三女儿则盖着小被子放声大哭着,显然是受了极大的委屈。

      小美母亲在外面的窗台上看到无人问津的裤子,那是女儿当天穿的外裤和棉裤,上面斑斑点点的痕迹昭示着刚才发生过什么。托儿所里的阿姨就那么不管不顾的将弄脏的裤子晾晒在那里。

      火爆脾气的小美母亲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与那位阿姨激烈的争吵起来。最终,她愤然的将两个女儿带回了家中,自此后再也没有将她们送回到托儿所。

      这场风波平息之后,白天小美父母上班不在家的时候,照顾她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赵锦城和赵小莉兄妹肩上。两人同心协力,共同承担起了照料妹妹的职责。

      后来小美母亲的储蓄所能够上下午倒班了,这样她也能在关键时刻回家照看,全家人总算暂时度过了那段“顾头不顾尾”,令人“手忙脚乱”的日子,生活重新步入了有序的轨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