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第三章下乡(13)值得铭记的日子 ...

  •   作者/方_忆 1.16

      在10月21日那天,当恢复高考的震撼消息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全国各地时,知青们仍在田间辛勤地挑选山药。虽然手中的农活没有停下,但每个人的内心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革所触动,一种难以言表的期待与激动在心中交织。

      尽管大家早已风闻这一变革,但当国家正式宣布这一消息时,感觉又完全不同。尤其是那些暗自复习的知青们,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再也无法平静。第二天开始,知青点就有人陆续离开了。

      短短几天内,除了李大奎、马舒阳和赵小美外,其余知青都回到了九原,为即将到来的人生转折点——高考做准备。希望通过这场知识的较量,翻开人生新篇章,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

      在远离喧嚣城镇的小村里,一到晚上电力供应时有时无,每当这个时候,整个村子就会陷入一片漆黑。赵小美独自窝在三人住的小屋里,陪伴她的是一盏忽明忽暗的老油灯和墙上映射跳动的灯光影子,周围安静得似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让她心里有种难言的孤独和恐慌。

      由于小木屋门上的插锁不够结实,李洁和丁晓在那会儿每晚临睡前都会将一把铁锹稳稳地斜插在门框旁预先挖好的洞中,这比单插门锁安全牢固多了。所以俩人始终没有更换新的插锁,因为这个方法确实让她们感到安心不少。

      每当刮大风的时候,房门便会发出阵阵哗啦啦的震动声。在白天,这种声音倒也无妨,但夜深人静,又是独自一人躺在黑暗寂静的房间中,伴随着门外风摇门动的声响,那种忐忑不安的感觉便会让人心神不宁,甚至紧张的不敢入睡。

      赵小美是个面对困境不愿轻易妥协的人,她时刻告诫自己,纵然目前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只要持之以恒,曙光总会穿透现实的阴霾。于是,她重拾内心那份执着信念,从地下把积尘已久的初高中文科教材翻出来,将其摆放在自己的床头边。在微弱昏黄的灯光下,或是借助油灯、手电筒的微光,专心致志地重温起书本中的内容。

      在翻看复习课本的过程中,她的心中始终充盈着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和期待。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推移,从半导体收音机里,赵小美不断接收到更多关于高考的详细信息播报:各地区即将实行自主命题,他们所在的蒙里地区的高考日期定在了12月13日至15日。此时正值农忙季节的收尾阶段,她和李大奎、马舒阳三人仍在地里挥汗如雨,完成最后的劳作。

      赵小美肩担半筐精心挑出来的种子山药,在泥泞的田埂上艰难前行,思绪却早已飘向了备考的战场。她心中矛盾重重,既渴望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又对自己数理化基础薄弱,语文、英语和史地都荒疏已久的现状感到无比焦虑。恍惚之间,脚下一滑,一下摔倒在了满是山药的地里,右脚踝扭伤,剧烈的疼痛让她都无法站立起来。

      这一跤,仿佛是她内心矛盾情绪的具象化体现,痛苦不仅停留在身体上,更深深刺痛了她对未来的美好设想。面对高考的严峻考验以及自身的不足之处,原本才刚点燃的希望之火似乎转瞬就被现实的冷酷所熄灭,一股浓浓的挫败感和无力感犹如潮水般席卷而来,令赵小美在昏暗的灯光下倍感孤独、困惑和迷茫。

      因右脚踝扭伤严重,她不得不暂时在知青宿舍内休养,但她也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利用这段时间抓紧复习初高中课本。尽管李大奎和马舒阳整日还忙于地里的劳动,但仍会给她带来最新的高考报名动态。

      “小美,我听张队说,如今咱们可以直接去公社学区办公室开具证明了,然后再到县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办理报名手续,不用经过大队审批了。”

      马舒阳的学习成绩其实相当优秀,只是由于家庭背景的因素,他内心始终蒙着一层自卑的阴影。就在两个月前,他与公社的副书记进行过一次颇不愉快的谈话。副书记直言不讳地告诉他,鉴于他的家庭出身,想要通过正常途径被推荐工作或进入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次谈话对马舒阳的打击很大,令他瞬间丧失了为将来奋斗的决心。

      如今机遇就这么出现在了他面前,他心中说不上是什么滋味,既有意外之喜,又感到不知所措。毕竟,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机遇,他还远未做好充足的复习准备。

      李大奎倒是对自己的学业短板看得挺开,他很直接地表明了不打算参加高考的想法,认为以目前的自身实力,恐怕难以通过这样严格的筛选。对此,赵小美深有同感,毕竟她的处境与李大奎颇为相似。

      而马舒阳的情况截然不同,他的学习成绩摆在那里,理应把握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因此,赵小美鼓励马舒阳说:

      "舒阳哥,我觉得你有点过于担心了,不管怎么样,先报名去试一试总是没错的。能不能考上以后的事儿,等真考上了再想也不迟嘛!"

      “对啊,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大奎跟着搭腔,

      “要是我有你那般优秀的成绩,肯定二话不说就去报名。男子汉嘛,就得有胆量去闯,不要婆婆妈妈的,先考了再说呗!”

      马舒阳稍微想了下,然后坚定地从炕上跳下来,大声说道:“行,那就听你们的,我明天就去公社开证明!”

      在准备和李大奎走出屋门时,马舒阳转过身来,用充满激励和期盼的眼神看着赵小美,提议道:“小美,你要不要也认真考虑一下,明天跟我一块去公社开证明?你的学习成绩比起大奎来说,应该是更强一些吧?”

      听到这话,李大奎憨实一笑,自嘲地回应说:“哈哈,我的语文和外语确实够呛,考试就没见哪次能及格过。”

      此时的马舒阳情绪显然轻松不少,嘴角含着笑追问李大奎道:“那你在数理化方面的表现如何?”

      李大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实事求是地答道:“也就刚好能在及格线上吧,实际水平也没高到哪儿去。”

      马舒阳接着将目光又转向赵小美,满含关心地问她道:“小美,那你呢?各科成绩怎样?”

      赵小美略带羞赧,同样实实在在地回应:“其实我和大奎的情况差不多,我在语文和英语上稍微能比他强点,不过说道数理化。。。还真不如大奎好呢。”

      马舒阳略微停顿片刻,随后用温和而恳切的语气给出了建议:“我明白你的顾虑,但还是希望你能好好考虑清楚,县里的报名时间是十一月五号到十五号,时间很充裕,我可以等你几天,你想想再做最后的决定。”

      赵小美微微摇头,言语间流露出一丝无力感:

      “谢谢你,舒阳哥,你看我现在这个样子,你觉能去公社开证明吗?这事又不允许代办。更别说还得长途跋涉到县城报名呢。”

      尽管马舒阳对此深感遗憾,但他还是尽量用安慰的话语宽慰她:“你说得也对,如果今年真的无法参加,那就等明年再报考也不晚,毕竟你还年轻,等个一两年并不会对大局造成太大影响。”

      在获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后,马舒阳心头交织着期待与不安。他意识到这是他人生中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路会面临诸多困难。正当他在纠结是否应该迈出报名这一步时,李大奎和赵小美支持鼓励的话语给了他无比的力量,使他心中的决心逐渐坚定起来,对于他们给予的鼓舞,马舒阳内心满怀感激之情。

      次日,马舒阳在大奎的陪同下,去公社办理报名所需的证明手续。在学区办公室里,马舒阳内心忐忑,生怕会有什么预料之外的难题。当那张鲜红印章的报名证明真实地握在手中时,就好似看到了一条通向梦想的道路以及未来曙光的照耀。他仔细地翻看着那份证明,像是在找寻某种答案,又似乎是在确证某个重要的事实。

      李大奎看出马舒阳内心的激动,拍了拍他的肩膀,轻松调侃道:“这下好了,拿着它就可以去县城报名了,也算是拿到了进高考考场的‘入场券’,千万要加油,别叫我们失望哦。”

      马舒阳报以微笑,没有多言。他知道,这张薄薄的证明书不仅仅是通往考场的一纸凭证,更是他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自此以后,他的生活轨迹将有所转变,他将要踏上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朝着未知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迈进。

      经过张齐强父亲的不懈争取,村支书特地找张齐强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并明确表示支持他去参加高考。因此,张齐强最终下定决心报名参加即将恢复的年底高考。他向赵小美透露,自己打算报考农业大学,希望通过获取更高层次的教育,将来能够学成归来,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家乡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在十一月初,知青们纷纷回到了东胜村,因为他们的关系依然在这里,所以他们必须回来报名。此外,第一年的高考分为预考和统考两个阶段进行,预考只考语文和数学两科,于十一月进行。预考的命题是由地区组织进行。

      所有参加预考的是在镇上一所中学举行,由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监考。据李洁回来告诉说,镇上参加统考的人数大约有八九十人。预考结束后,部分成绩不佳的考生将被淘汰,他们将失去参加地区组织统考的资格。

      十一月底,预考成绩揭晓,东胜村的考生们都顺利通过了预考。据童金泉透露,这次预考的通过率仅有59%,相较于其他考生,他们这些人算是相当幸运的了。

      知青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复习备考之中。他们深知自己的基础不够扎实,因此更加努力地学习。比其他人慢了一步的马舒阳更是拼尽全力的加紧复习中,每当疲惫时,就会想起那张报名证明,想起李大奎和赵小美对他的鼓励,这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随着高考的日期逐渐临近,通过预考的知青们开始争分夺秒地复习。他们深知,这场考试将改变他们的命运,因此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赵小美虽然因不小心的扭伤脚错过第一次高考,但她并未因此放弃。她将这次意外视为一个难得的复习机会,并下定决心要系统复习一遍初高中课程,为下一年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后来,她在收音机里了解到,当年高考制度恢复后的首年,全国竟然有五百多万人报名参与这场考试,然而最终获得录取资格的人数仅约二十几万。当时试卷不分本科和专科,所有考生都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其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赵小美深知,面对数量庞大的优秀竞争对手,在第一次高考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但她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相反,这种认知让她的心态有了微妙的变化,压力反倒有所缓解。

      她坚信,只要自己脚踏实地、刻苦复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那么在接下来的高考中,必定有机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她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复习备考中,怀揣着希望和信心,静待下一年高考的到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