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chapter 1 ...
-
大学毕业那年,我没能顶住大城市的压力和父母的不断唠叨,回到了家乡那个十八线小城市做起了小职员。
从前不相信那些个前辈所言,他们说:“毕业之后百分之九十的人工作都与自己的专业无关。”
我不信。
不仅是因为寒暑假我去过大厂实习,更是在最后将大学生独有的那份放飞理想成为有志青年体现在极致,直到我现在坐在工位前发呆才明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是没有道理。我虽然不敢像他们那样说出百分之九十这种具体数据,但在我的社交范围圈内,还真没几个人的工作是与大学专业相关。
扯远了。
来讲讲我的小城市打工记?
与大城市不相同,同样一份工作同样的工资,我用自己的经历可以告诉你,十八线的小城市简直不要太爽。平常吃喝都在家里,没有额外的租房费用,节假日约上小伙伴出门转转,平常没事了陪陪父母。
好不自在。
我在家第三年时一次过节,妈妈高兴醉酒,对我说了实话。
毕业那年吵着闹着让我回家乡,不仅是担心我会看上别处的男孩远嫁,更害怕我会一年回不了一次家。这应该是独生女家庭惯有的问题。
其实,妈妈害怕我不回家我是能信的,毕竟我没有兄弟姐妹,逢年过节只有老两口在家,确实会有些冷清。
但担心我会远嫁,我想说,多虑了。
她闺女还真没这种本事。
*
过年的时候,家里来了几波亲戚,是不常走动的那些。
亲戚嘛,就是一群见不得你好,就算你不好也要在你伤口上撒盐的只有在特定时间才会在你眼前晃悠一圈,然后让你不自在一整年的生物。
不巧,我三姑就是这么个人。
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不常关心我们家庭状况的,却对我格外上心。
从小学有没有得双百到初中有没有当干部、从高中有没有早恋到大学有没有得奖学金,比我亲妈都关心。
实际上呢?
就是个看笑话的。
本以为我大学毕业之后这人就不会再招人烦,没想到撒盐的技术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不断加强,离开了校园她不再询问成绩反倒开始操心我的未来,张罗我的婚姻大事。
这年,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五年,二十有七。
尚且单身、没房有车、存款不多。
我这人年龄越大脸皮越厚,面对一帮常年不见的亲戚也是懒得收拾,只是没想到三姑把心思打在我身上,硬拉着我说要介绍相亲对象 。
她说四五个条件好的、长得好的、家里独生子的,我都没兴趣,磕着瓜子靠在沙发上就当是听相声。直到她说了一句话,我的思绪被渐渐拉远,耳边再没烦躁的声音,我直对上三姑的眼睛,轻眨了一下,却连呼吸都慢了半分。
她说,怎么上大学的时候,就不知道找个对象呢?
对啊,怎么不趁着上大学顺便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呢?
毕竟与外面看过世界的男生相比,那些个人的单纯要好上不止一星半点吧?
三姑说这话的时候我妈也过来凑热闹,闻言附和一句,“都没怎么听她说过关于大学的事。”
我突然觉得不自在,连拖鞋都没穿直接逃回了房间,蒙着被子的那一刻才感觉绷着的神经放松不少 。
我没在被子里窝太久,侧着身子露出脑袋,书架上一本绿色的硬皮本格外醒目——那是我大学时期的日记本。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上大学那年专门买了个本子记录,小小的本子,承载了我的四年。
我起身从书架上拿下本子,一页一页的翻着,直到一张电影票出现在视线内,日期是七年前,我大二那年。
电影票是不好保存的,经过常时间的摩擦,那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到看不清 ,如果不是我知道这电影票的珍贵,这会儿估计连看的什么都不知道。
*
大二那年圣诞夜 ,我被舍友揪着去看电影,票是她们提前订好的,等我找到位置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因为旁边不是她们,而是一个我从未见过的陌生人。
也可能见过,我脸盲。
许是我的眼神过于直勾勾,那人冲我礼貌点头,“晚上好,楚渺。”
“你认识我?”我皱眉反问,楚渺是我的名。
他自曝家门,“我也是Z大的,与你同届,不过学机械,我叫喻远。”
我没兴趣,随手把电影票塞进包里,哦了一声。
直到电影结束,我们都不曾再说过一句话。
我在门口找到那群坏家伙的时候这人追了上来,引起我舍友的不断唏嘘,我更没好气,“有什么事吗?”
“加个微信可以吗?”
我没给 ,拉着舍友就走。
可能是经历太过于戏剧化,那张电影票被我夹在了日记本中,也是第一次,我的日记里出现了除爸爸和老师之外的男生。
不过 ,一直到我毕业回家乡,这人几乎天天出现在我的日记中。
那天之后,喻远就开始阴魂不散,吃饭能碰到,逛操场能碰到,最离谱的是凑热闹看人家表白这人都能从人群中找到我,默默站旁边。
我一度怀疑,这人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就在我身上装了GPS。
后来,喻远不知道从哪知道的消息选了跟我一样的选修。他正大光明坐我旁边的时候,我承认我心动了,被这人的坚持打动,算来前后差不多一年。
我们理所当然的在一起,日记本中记录着从前到后来。
一次醉酒,宿舍里酒量最差的姑娘喝醉,搂着我的脖子说羡慕。那时我才知道,在看电影之前,喻远已经注意我很久,而那场所谓的第一次见面,是他用一顿饭从宿舍那群姑娘那里换来的机会。
我将这件事说给喻远听,他听的认真,看我的眼光都带着笑,最后竟然红了耳根。
外婆从前同我说过,一个男娃娃看你的时候红了耳根,那是当真喜欢你。
所以,我的大学不仅找了对象,还相当幸运地遇到了满眼是我的喻远。
但事实上,这段爱情对我来说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记忆,只记得一个月1200块生活费的自己回应不了喻远各种各样的礼物。
他家庭富裕,机械系有名的公子哥,我不知道这样出众的他为什么能看上我,只知道我的家庭不富裕,高一那年爸爸投资失败欠下不少,一个月1200的生活费不算少 ,但绝对不够谈恋爱。
我活的忐忑,后来看的多了,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拖了那么久才回应喻远的喜欢。
因为观念不同。
他总能想办法给我更好的,但我只能捏着攒了好久的生活费回请他一顿饭,久而久之,我自认为自己是高攀。
幸运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因为这种事情吵过架,但也里所应当分别。
原因很简单,毕业季。
我同喻远一样没有考研的打算,大四写论文写到头发大把掉勉强过关,投简历十多家有去无回,就算有大厂的实习经历,与那些优秀的毕业生相比,我依旧是个渣渣。
好不容易面试上实习期还没过,就接到了爸妈的电话,他们说:“你一个姑娘家家的在外面工作有什么用?还不如回来安稳找个工作,然后嫁人,多好啊!”
女大当嫁。
就算是独生女,也摆脱不了家里人催嫁的烦恼,开口就是女孩子就该找个好人家安稳过日子,打拼什么的都是浮云,赚钱再多还是得嫁人。
喻远不同,他去了自己公司,他爸爸的意思是早点熟悉早点接手,我又一次感受到之间的差距。
某天,我挂了妈妈的电话看到站在不远处等待的喻远,突然心里一紧,走过去抱住了他。
他说:“怎么了?今天工作受欺负了?还是不开心?”
我能感觉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摇摇头,“我就是想抱抱你。喻远,我好喜欢你。”
“我也好喜欢你。”
当天晚上,我提交了辞职信,第二天收拾完东西,坐上了回家乡的绿皮火车。
那个十八线、还没有通高铁的小城市。
我接到喻远的电话,他问:“为什么不告而别?楚渺,为什么要走。”
“喻远。”我分明感觉自己的声音在打颤,深吸一口气,“我已经在回家的火车上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说分手,不讲分别,但总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对面挂断了电话,我在绿皮火车的厕所间哭成了傻逼。
生活教会了我什么东西?
生活其实对我并不友好,但很慷慨的告诉我什么是现实。
现实就是,喻远并没有像小说电视剧的男主那样不顾一切的追着女主到处跑,而是我拖着大堆行李下火车时看到等待已久的父母,鬓角,已然有了白发。
我在这个十八线的小城市里长大,在外看了一圈世界体验差距之后又兜转回来。
外面容不下我,但这里不会抛弃我。
我上着朝九晚五的班,吃着父母做的饭,寻着与我一样想要放飞理想的有志青年。
时间总能抹掉一些东西,比如电影票的字迹、书本的颜色、还有…喻远…
其实,我小学的时候没有拿过双百、初中的时候没有当干部、高中虽然没有早恋但翘课去打游戏、大学虽然拿奖学金但没认真攒起来……
我的一切合了三姑的意没做好,好像冥冥之中早就注定我离不开这个小城市。
至于为什么不慌着嫁人。
我见过了外面的太阳,所以,再找不到与我相匹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