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chapter⑤ ...
-
儒生们结束休假回到了成均馆!但是那天下午,成均馆内爆发了完全没有料想到的事件。清斋遭窃了!愤怒的儒生们都吵着要抓犯人!不知怎么的,允熙被怀疑为盗窃嫌疑人!忙乱中皇上驾临、皇上下令以这次盗窃事件做为询头殿讲!无法证明清白的情况下、要让允熙出斋!
给人凌乱不堪,邋里邋遢感觉的李千金,却没有人主动怀疑了,因为他是一年穿的起一百双白棉布袜的“富人”,一跃成为“富人”,自然避免怀疑了!
不满此事的几人,展开了调查。
与此同时,千城的【调查】也拉开了序幕。
李千城是历史系毕业,因而强于世界历史,尤其是朝鲜、日本二史读来最为精细,实则在东南亚接的case中,不乏用到当地历史,她又出入韩日两国最多,大学期间的历史一直没有放下,且更深层的钻研了。
欺诈师守则四:真理来自于实践。
以下是一则史料:
正祖时期,东亚的头号强国——清国正处于乾隆皇帝统治下的全盛时期,可谓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是朝鲜的一部分士大夫严华夷之辨,以中华正统自居,对清朝的强大和繁荣并不以为然,而且还往往将中国的地震、彗星、水旱虫灾等现象加以夸大,看成是“胡儿无百年之运”的征兆。而且对两国的文化交流也严加限制。英祖时期,朝鲜对清朝的敌视态度稍有缓和,但是仍然视其为窃据华夏的非正统政权。到了正祖时期,随着政局的变化,这种态度一度又有所抬头。正祖十一年(1787,乾隆五十二年),朝鲜备边司规定“挟带杂文书及我国书册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凡系书籍,涉于左道不经、异端妖诞之说,及杂术方书,一切严防。无论译官及三使臣所属,如有潜贸之事,即其地摘发,烧火状闻。犯者置之重辟”,事实上不止“杂术方书”,而且将中国出版的理学、音韵、诗文、经书、史集、天文、地理、政典、小说等书籍全部列入了禁止携入国境的清单。就是在这个时期,清朝的思想文化界发生了一次大动荡,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等大儒开始,摆脱了朱子学说的桎梏,清算了空谈心性的王阳明心学,而且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宋学。到乾隆嘉庆两朝,更是出现了标榜实事求是的乾嘉学派,汉学进入鼎盛时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朝鲜也出现了柳得恭、李德懋、洪良浩、朴趾源、朴齐家、洪大容等实学家,其中有很多是朝鲜的燕行使团成员,他们在中国游览交际,打破李朝的偏见,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真相,主张人们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思想和生产技术,被称作“北学论”。北学论者朴趾源曾随朝鲜使团参加乾隆皇帝七十寿辰庆典,将在中国的见闻写成了26卷本的《热河日记》。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介绍中国的巨著。他在书中提出向中国学习利用厚生的学问,指出满族统治的中国土地,仍然是产生过汉、唐、宋、明等朝代的华夏大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仍然是三代以来汉唐宋明遗民,学习中国不等于学习夷狄:“苟使法良而制美,则固将进夷狄而师之。况其规模之广大,心法之精微,制作之宏远,文章之焕赫,犹存汉唐宋明固有之故常哉!”。他主张学习中国的交通、农业和运输技术。北学派介绍的中国新学风、新学派,给朝鲜实学注入了新的营养。朝鲜的实学大家丁若镛也通过这些书籍资料汲取营养,感受中国学术风气的变化。朝鲜实学家们摆脱了已经变成僵死教条的朱子学说的束缚,朝鲜出现了最初的民族意识、民本意识和改革意识。
此外,天主教也在这个时期开始传入朝鲜。在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利用朝鲜政府对西洋天文历法和天文仪器感兴趣的机会,同来京的朝鲜使臣交往,传教士的博学多闻、教堂的庄严崇高、基督教教义表述的新奇观念,也随着这些交往传给了朝鲜使臣。正祖八年(1784年),朝鲜使臣李承薰在北京天主教南堂领洗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禄(彼得)。他回国之后开始了秘密传教活动,朝鲜的天主教徒组织的地下教会,信徒迅速增加。但是朝鲜的教会属于自发性质,没有经过教会任命的神职人员,教徒为教徒受洗,不符合天主教教义。由于朝鲜严格禁止西洋人入境,所以北京教区主教决定派遣相貌与朝鲜人相同的中国传教士进入朝鲜。1791年12月23日,周文谟教士历尽艰辛,潜入朝鲜国境,随即开始了传教活动,入教信徒有两班显贵,也有卑贱的士卒。朝鲜政府将天主教视为邪教,不断逮捕处决教徒,在得知有中国传教士潜入之后,更是加紧了搜捕,逮捕、拷打教徒。为了保护广大朝鲜教徒的安全,周文谟决定向朝鲜政府自首,于1801年4月19日在汉城英勇就义。此案被称作“辛酉邪狱”,众多教徒和进步思想家如李承薰、丁若镛等人被处刑和流放。
我们可以看到丁若镛是有进步思想的,回顾老师授课那一集,他演示了西学对不对?可见他是流放过的,那个地方被称作‘西域’。
被满清统治的泱泱大国,藏着怎样的瑰宝呢?
接下来李千城也做了分析,其实她来这个时代不是一个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