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乐府是词的别名吗? ...

  •   “乐府”不单是“词”的别名,任半塘《唐声诗》有言:“我国古代诗歌凡联系声乐者,除《诗经》《楚辞》外,因文人好古博雅,遂借用‘乐府’一名,为其统称。显著之体裁如汉、魏、晋、六朝、隋、唐之诗,唐、五代之曲子,两宋之词,金、元、明之曲——皆可谓之‘乐府’。”其指涉如此繁冗,不免转滋淆惑,故有必要对其语义漫延的历史作一简述。

      “乐府”一词,初为汉武帝时设置的掌管郊祀礼乐的官府机构之名(一说为乐府始设于秦,汉初承之)。《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汉书·艺文志》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班固《两都赋序》云:“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凡此数例,可说明:武帝之立乐府,一是为了敬神崇祀,申天抑祖,兴建汉帝国的礼乐文化制度;二是为了风化众庶,以观民俗,吸纳新变之声(赵代秦楚之讴),一改汉初仅有雅乐和楚声的单调局面。在此,国家仪式之“雅”与民间采风之“俗”,构成了乐府职能的两个主要面向。西汉后期,汉哀帝罢撤隶属于少府的“乐府”,将其并入隶属于太常的“太乐”之中。尽管如此,“乐府”仍被视为后世历代朝廷礼乐部门的通名,如魏晋之清商署,唐之太常寺、梨园、教坊,以及宋之大晟府、明清之神乐署等。

      “乐府”机构所采之诗,在两汉之际并不称作“乐府”,而是“歌诗”。随着汉哀帝罢乐府合于太乐、存者“别属他官”之后,乐府所采“歌诗”的内涵得以囊括所有朝廷礼乐部门;又中经删替,于东汉末年,大致形成蔡邕《乐意》记载的“汉乐四品”。所谓“汉乐四品”,即“一曰太予乐,典郊庙、上陵、殿诸食举之乐。二曰周颂雅乐,典辟雍、飨射、六宗、社稷之乐。三曰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四曰短箫铙歌,军乐也。”

      以“乐府”名诗歌,约略始于西晋末期;但其所指之“诗歌”,仍非西汉“乐府”机构所采之诗,而是当时文人依循乐府旧题的拟作。这或可视作是“乐府”一词,由官府机构名称渐而变为文学体裁概念的嚆矢。其时,魏武收束汉音,振发魏响;丕植词贵独创,声不变古,而釆自己舒。三祖七子,纵横排奡,自辟町畦,创立了“文人诗”的新传统。至于南朝齐梁时期,以“乐府”或“古乐府”名汉魏以来乐府所采“歌诗”,才渐渐风行。如《文心雕龙?乐府》篇,论乐府甚而上溯至先秦时期,使“乐府”指涉的文学内涵再度扩大,于官府机构和文人拟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构建出一条自“钧天九奏,葛天八阕”、“武帝崇礼,始立乐府”至于“傅玄晓音,张华新篇”、“杜夔调律,荀勖改悬”的绵延光谱。

      唐开元至元和年间,“乐府”意涵又一次丕变。在这一时期,由于夷乐传入,一种“永依声”的“曲子词”逐渐兴起,薰然成俗;而“声依永”的乐府则渐趋式微。《文心雕龙?乐府》云:“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如任半塘所言,所谓“声依永”,即“准诗而为声”,由辞定声,辞为主,不动,声为从,以声就辞;而“永依声”,则是“依声而作诗”,由声定辞,声为主,不动;辞为从,以辞就声。故后世郭茂倩《乐府诗集》分“因歌而造声”与“因声而作歌”两类;顾炎武《日知录》说得更加分明:“古人以乐从诗,今人以诗从乐”。由于“永依声”的曲子词逐渐取代“声依永”的“乐府”,时人对“乐府”这一衰微传统不免产生眷恋之情,自觉展开理论总结和文献整理。随着中唐文学复古大潮的涌动,新乐府运动亦应时而起,极大地扩充了乐府的本有意涵:郗昂《乐府解题》增添了新兴的近代曲、元白等人的创作活动增添了关心时政民瘼的新乐府,沈建《乐府广题》增添了不见于古乐府的“杂歌谣”。其中,“杂歌谣”这一分类的增设最值得重视。新乐府运动的兴起,使得乐府诗与民歌的联系日益紧密;故“杂歌谣”一类不仅收录民间杂歌,更网罗放佚,蒐集了那些不入乐府机构演奏、甚至不具歌唱性质,只是源自民间的谣谶里语。这一举措使得“乐府观”囊括了比魏晋时更丰富的民间要素,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步武其后,将这些谣谚谶语阑入乐府诗中,并沿袭至今。

      由于“乐府”既体现了贵族的礼乐形制,又包含了民间的文化传统,在形式上更是文辞与音乐的结合,故宋人不免将之与当时的新兴文体——“词”联系起来。宋人以“乐府”名“词”,词别集如苏轼《东坡乐府》、贺铸《东山寓声乐府》;词论如沈义父《乐府指迷》等。陈师道《后山诗话》云:“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亦是指词。而所谓“新”,自然是与汉唐之“古乐府”相对。如上所述,“乐府”是“声依永”,本言以成调;而“词”则滥觞自燕乐,为“永依声”,因调以成言。职是之故,宋人惯以“古乐府”称汉唐“声依永”之乐府歌诗,而以“乐府”称今人“永依声”之曲子词。故王灼《碧鸡漫志》云:“ 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今人于古乐府,特指为诗之流,而以词就音,始名乐府,非古也”。到金元时期,“乐府”又被用于指称散曲,如贯云石、徐再思二人散曲并称“酸甜乐府”。赵义山指出:“‘乐府’这一称名的出现,是曲由民间之曲转向文人之曲的重要标志”。元末和明清时期,还再度出现过文人拟乐府的余波,如杨维桢、李东阳、王世贞等,但于“乐府”语义的历史流衍无甚影响,故此处不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