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5、小诗 ...

  •   1.【1923年】,同时出版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和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引起对“小诗体”的关注

      2.“小诗体”——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俳句、短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周作人:“【中国新诗各方面都受欧洲影响,独有小诗是例外,因为其来源是东方的】”——宗白华和胡怀琛一直强调【中国古典绝句对小诗的影响】——这一术语【最先出现在周作人于1916年发表的《日本之俳句》一文中,但只作为对小泉八云“short poem”的对译】,不具创制新诗体的自觉,必须【将小诗理论上的自觉推迟到周作人在 1922年发表的《论小诗》一文】——《论小诗》开篇即说:所谓小诗,是指现今流行的一至四行的新诗。这种小诗形式上似乎有点新奇,其实只是一种很普通的抒情诗,自古以来便已存在——故而,【日本的短歌和俳句,与中国的《诗经》、绝句、小令,欧洲的“诗铭”,印度的“偈”、泰戈尔的《飞鸟集》】一起共同成为了小诗的原型。

      3.作者:【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

      4.小诗——一种【即兴式短诗,三五行为一首】,表达【刹那的感兴,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周作人言其有两个特点:①表现【对平凡事物的特殊感兴】,达到平凡的特殊化;②【表达的简练和含蓄
      】

      5.短小篇幅包容广阔空间——从【描绘外部客观空间转向内心世界】的感受表现——自由诗体的句法、章法的简化——小诗在新诗发展过渡史上的贡献

      6.【朱自清在《新文学大系·诗集》的《导言》中】谈到:“周启明氏民十翻译了日本的短歌和俳句,说这种体裁适于写一地的景色,一时的情调,是真实简练的诗。到处作者甚众。但只剩了短小的形式:不能把捉那刹那的感觉,也不讲字句的经济,只图容易,失了那曲包的余味。周氏自己的翻译,实在是创作;别的只能举《论小诗》里两三个例,和何植三氏《农家的草紫》一小部分。也在那一年,冰心女士发表了《繁星》,第二年又出了《春水》,她自己说是读泰戈尔而有作;一半也是衔接着那以诗说理的风气。民十二宗白华氏的《流云小诗》,也是如此。这是【所谓哲理诗,小诗的又一派】。【两派也都是外国影响,不过来自东方】罢了。【《流云》出后,小诗渐渐完事,新诗跟着也中衰】。”

      7.【成仿吾的《诗之防御战》】( 1923.5)一文,是当时人对小诗批判中最重要的文章之一。他认为【小诗与哲理诗是中国新诗的两个不同的错误方向】,这两者是并列的,其中或有关联,但并不完全重叠。而在现行的诸多小诗研究中,“哲理化”已经成了小诗的主要方面——进至【梁实秋的批评( 1923.12《〈繁星〉〈春水〉》)中】,冰心已成为哲理诗的代言人。而在成仿吾的批评中,这一倾向的代言人只是宗白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