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1、《昌言》 ...

  •   1.《昌言》,又名《仲长子昌言》、《仲长统论》、《黉山子》,一卷,或作二卷。【东汉末年仲长统】著。作年无考, 或非一时之作。原著三十四篇,一作二十四篇,十余万字。隋时分为十二卷,至宋仅存二卷十五篇,其后继续佚失, 明清时有辑本流传。

      2.仲长统, 复姓仲长,名统,字公理, 祖籍山阳高平。东汉思想家。汉献帝时因尚书令荀或推荐, 担任尚书郎。以后又参与曹操军事,不久仍任尚书郎。失望之余,【由信奉儒家学说转为推崇老庄思想】,向往【“陵霄汉出宇宙”】(《乐志论》)的境界: “百虑何为,至要在我”(《见志诗》),意欲解脱人世忧愁,“敖翔太清,纵意容治”(《见志诗》)。东汉中晚期, 社会危机日益加重, 政治极端腐败,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党锢之祸接连不断,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黑暗的社会现实中形成一股社会批判思潮。【王符、崔寔和仲长统】是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 被称为【“汉末三子” / “后汉三贤”】, 主要生活在东汉章帝年间到献帝末年, 其代表作《潜夫论》、《政论》和《昌言》是社会批判思潮的主要成就。

      3.《昌言》是一部【政论著作】。【“昌言”,意为“当言”】。《后汉书》本传说: “统每论说古今世俗行事, 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万言】。”

      4.反君权神授。东汉谶纬迷信盛行,章帝时的《白虎通义》更将“君权神授”法典化, 极力维护君主的权威。《昌言》对这种神学政治法律观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昌言》重视研究社会历史经验和现实社会生活, 认为一个时代的治乱完全由于人事,同天道无关。

      5.《昌言》成书于黄巾大起义时代, 对汉末腐朽的社会政治有相当深刻的认识。《昌言》的内容立足于现实,注重人事,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从神、天命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人之为人的理性受到了重视。所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原则和措施切中时弊,不仅对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于后世也有指导作用,所以范晔、魏徵、马聪等人将其摘录在《后汉书》、《群书治要》、《意林》等书中。同时,它【对古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发展,也起了有益的作用】。

      6.研究《昌言》,【始于曹魏缪袭】。他认为它是“【足以继西京董、贾、刘、杨】”(《昌言表》)的著作。清严可均说,“该书【闿陈善道,指抲时弊,剀切之忱, 踔厉震荡之气,有不容摩天者】。缪熙伯方之董、贾、刘、杨,非过誉也”(《昌言序》)。【侯外庐则认为仲长统是“汉代正统思想的最后清算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