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6、出发太行山前的准备 ...
-
和洽,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人。
举孝廉出身,拒绝大将军何进征辟,依附于荆州牧刘表。
曹操夺取荆州后,授丞相掾属。
曹操任命和洽作为此次治理太行山的临时负责人。
曹操对和洽的才干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具备处理太行山复杂局势的非凡能力。
而和洽也没有让曹操失望,和洽受到任命后,对于太行山治理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如下安排:
一、招抚山匪
和洽首先派遣使者前往山匪的据点,传达曹操的招安政策,同时承诺归顺的山匪将得到官府的赦免和安置,包括土地分配、住房建设和生计安排。
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山匪,和洽组织小股精锐部队进行清剿,以展示官府的决心和力量。
二、修缮道路
和洽组织工程队伍,分段进行道路的修缮工作。
他优先修复连接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的路段,确保军队和商队能够顺利通行。
同时,他在道路两旁植树,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稳固路基的作用。
三、土地与人口普查
和洽派遣官员深入每个村庄,进行土地和人口的实地调查。
他制定详细的调查报告,记录土地的肥沃程度、种植情况和人口的数量、年龄、职业等信息。
这些数据将为他制定后续政策提供依据。
四、发展农业
和洽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作物品种,如改进的耕作工具和耐寒、耐旱的作物。
他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种植技能,并建立农业合作社,鼓励农民集体经营,提高农业产出。
五、兴办教育
和洽在太行山地区建立学校,邀请学者和博士前来授课。
他要求确保学校的教育质量,教授实用的知识技能。
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和洽提供奖学金或减免学费,确保他们也能接受教育。
六、加强治理和法制
和洽设立巡回小队,定期到各个村庄审理案件,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
他还制定简明易懂的法律条文,让百姓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七、促进贸易和经济
和洽在太行山地区设立市场,鼓励当地特产的交易,如木材、药材、山货等。
他与周边地区的商人建立联系,促进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八、生态环境保护
和洽制定严格的森林保护法规,限制砍伐和开垦。
推广可持续的林业管理,如轮作砍伐和植树造林,以保护太行山的生态环境。
和洽通过这些具体的治理措施,来提升太行山地区的经济水平,还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曹操对太行山的治理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不仅派遣了经验丰富的官员如和洽,还注入了新鲜血液,将一群年轻有为的人才派往太行山。
这些年轻人中,有邺城军校的佼佼者,有朝廷的年轻郎官,还有在夏季运动会中表现出色的工农兵。
他们的到来,为太行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在这些年轻人中,年仅十七岁的邓艾脱颖而出,成为他们的领导者。
邓艾出身贫寒,自幼丧父,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未来的追求。
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下荆州后,邓艾随家人被迫北迁至汝南,开始了屯田民的生活。
尽管最初只是放牛娃,邓艾却胸怀大志,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十二岁时,邓艾随母亲迁至颍川,读到陈寔碑文中的“文为世范,行为士则”两句,深为感动,遂自名邓范,字士则。
后来为了避免与同族人名讳相同,改名为邓艾,字士载。
邓艾自幼对军事充满兴趣,当他听说曹操招募工农兵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
在夏季运动会中,他虽然口吃,但他的表现赢得了百姓的广泛好评,展现了他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曹操的这一策略不仅为太行山的治理带来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新的动力,也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为曹魏政权的未来培养了一批批宝贵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