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4、孙权的噩梦——合肥 ...


  •   建安十三年(208年)

      冬

      曹操将荆州诸事处理完,准备前往扬州寿春时,听闻甘夫人如今病重,恐不久于人世。

      曹操急忙带上大夫前去看望。

      大夫诊断的结果是,这是因长期处于恐惧中而造成的病症,若是早点治疗的话,还有得救。

      如今,已是药石难医,只能静养,而甘夫人年仅二十二岁。

      甘夫人把刘禅托付给曹操,还说能在临死前,给孩子一个安稳的生活,已足矣。

      曹操从甘夫人怀里接过刘禅。

      刘禅不哭也不闹,一点也不怯懦,竟然直接歪靠在曹操的肩膀上,眼睛还眨巴眨巴地盯着曹操的侧脸看。

      “哈哈哈,甘妹妹,你就是操心太多了,你这个孩子在哪里都能有个安稳的环境。”曹操大笑道。

      就这种强悍的心态,怕是十个甘夫人都不及。

      这一点倒是和刘玄德很像,若是好生培养,想必日后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曹操又与甘夫人聊了很多关于刘禅的未来。

      曹操对于培养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便是因孩而异。

      因为他自己小时候就是顽皮捣蛋过来的,对于孩子的各种心态,他能拿捏的死死的。

      甘夫人认真听着曹操讲述自己育儿经验,原本忐忑不安的心也逐渐平和下来。

      最后甘夫人满是不舍的抚摸着刘禅的小脸,然后狠下心地转过身去,让曹操带着孩子离开。

      甘夫人的侯爵是安乐候,安乐县却是远在洛阳,而甘夫人的身体已经无法去往洛阳那么远的地方了。

      唉!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一岁的宝宝其实已经能听得懂很多东西了。

      曹操带着刘禅骑上马后,刘禅就开始嚎啕大哭。

      “哈哈哈哈哈哈,你小子是个知道感恩的。”曹操任由胸前的刘禅哭着,大笑道。

      这才是离别该有的氛围嘛!

      “出发——”

      “诺”

      ……

      大军到达寿春后

      曹操派遣张辽、李典、乐进三人率军前往扬州新城合肥驻守。

      早在建安七年(202年)

      曹操在孙策死后,江淮间大乱,庐江梅乾、雷绪、陈兰等聚众数万肆虐,九江庐江两郡全境残破。

      曹操立马派好友刘馥南下,赶紧趁机抢占扬州的根据地。

      刘馥受命后,没有去扬州治所寿春,而是直接,单马上任,此时已是最前线,而且人都跑干净的合肥空城。

      并在合肥建立新的治所,安抚江淮群盗。

      刘馥的剿抚并用政策相当好使,很快就发展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与此同时,刘馥又修建合肥城防,多积滚木雷石,编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作为战略储备物资。

      合肥几乎是江东政权北上扩张的唯一通道。

      江东本来就是水军较强,战略投放也十分依赖于水路,但南方自长江一线水路北上的路只有三条:

      广陵的中渎水道、中间合肥水道、荆州的汉水淯水道。

      其中广陵的中渎水道由于沼泽密布,通行极为困难。

      荆州的汉水淯水线的北方尽头是宛城,从宛城进中原还需要陆地行军三百里路,也就是要穿过整个南阳地区。

      这三百里地南阳地区极有可能成为北上的江东势力的绞肉机。

      所以,最后只剩下合肥水道可以选了。

      长江航线通过合肥水道,并能控制淮河边上的寿春,就可以顺利进入淮河流域。

      然后通过整条淮河驾着战船,想到中原哪个地方就到哪个地方,堵都没法堵。

      同理,北方要进攻南方,也是需要从淮河流域通过合肥水道或者荆州的汉水淯水道转到长江水路的。

      所以,襄阳和合肥也成了北方势力南下的两个关键点。

      江东势力若是把合肥、寿春控制在自己手里,就随时可以对曹操的中原摆出军事威胁了。

      江淮地区还是产粮大区,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若是变成随时可能发生激战的前端战场,不光无法安心生产,还要投入数以倍计的国防成本。

      此消彼长之下,整个北方对战南方的经济优势也会大打折扣。

      而现在曹操把合肥拽在了自己手里,只要守住了合肥,他基本上不需要考虑江东方面的军事威胁了。

      故守江必守淮。

      这便是曹操要在寿春和合肥驻重兵的原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