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柳家昨日日头西斜的时候才到邻水村,被褥棉絮和锅碗瓢盆等需缺根本来不及去集市上置办,是柳青菱大伯母带着堂姐收拾了一些闲置的出来,这才让她们一家子不至于夜里裹衣而眠。

      柳家两兄弟这趟进山主要是砍些木材回来,粗壮的木头用来制成木架子床和桌椅板凳,余下的枝干树枝则垒在屋檐下日后用来当柴火来用。

      柳大哥自小跟着柳父在海上讨生活,风吹日晒的身子骨十分健壮,柳二哥虽然不及他双臂肌肉线条明显,十分有力。但自小跟着师傅学习木匠的行当,气力也是比一般男子大的。

      两兄弟来回的跑了几趟后,门前的那块空地上便堆放起了一堆大小相近的木头。

      柳青菱最后迷迷瞪瞪的睡了一小会儿,那碗喝下去的姜汤到底还是起了一些作用,她起身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之前头昏鼻塞的症状减轻了不少。

      想来,等临睡的时候在喝上一碗便会彻底痊愈。

      她从里屋出来的时候,两兄弟正在院子里面处理那些木头,主力是柳二哥拿着长刨在推木头,柳大哥也没闲着在一旁打下手,拿着墨斗在弹线。

      柳母刚从河边洗完衣裳回来,柳大哥用锯子锯了几根手腕粗细的树干给她搭了一个晾衣裳的架子出来,她刚把衣裳给凉好,一转身就看到了从屋里出来的柳青菱。

      柳母上前问她,“怎么起来了,是不是被你哥哥们凿木头的声音给吵醒了?”

      柳青菱见两位兄长因为母亲的这番话而停下手里的动作,忙说道:“不是,本就不困便干脆出来看看有什么要忙的。”

      柳母见她脸色比刚才红润了不少,心里宽心了一些,她道:“你歇着吧,这些事情你哥哥他们会做。”

      柳青菱倒也不会真的闲着,见背篓里有从后山挖回来的竹笋,便从二哥的工具箱里拿了一个趁手的工具出来。

      拿的是锛,这东西多用于消除树干上多余的树枝,所以特别锋利,被她用来剥竹笋简直是大材小用。

      柳母刚才去河里洗衣裳的时候见河里有别人下的鱼窝子,便也让自家老大去下了个窝子,利州的人对河里的鱼虾海鲜一类并不热衷,酒楼需求不大没什么市场,柳大哥捕鱼的手艺虽然没地用,但平时自家弄点鱼虾来打打牙祭也是可以的。

      柳母凉好衣裳,干脆在一旁处理起了手掌大的几条鲫鱼。

      柳青菱见家人都在,便把自己心里的打算和几人说了说。柳家如今可没银子去买地,先把那二亩沙瓢土给利用起来,买地什么的等手头宽裕会后再做打算。

      她打算去沙瓢土种粮食的这个念头,得到了几人一致的反对。

      柳母第一个不赞同,她说得有理有据,“我看河渠那头的沙瓢土,全都空着呢。民以食为天,但凡能种得出来粮食,村里人也不会把地给这么白白的荒废在那里。”

      柳大哥也觉得她这个想法有些天真,他道:“与其浪费时间在那二亩沙瓢土上,还不如去后山上开几亩地出来种。”

      他方才和二弟在后山的时候,发现有开地种粮食的,开出来的地虽然东一块西一块的。但看那地里粮食的涨势也不算太糟糕,怎么都比那一毛之地要好上一些。

      柳青菱问道:“大哥你怎么知道那地是开荒开出来的,而不是原本就有的?”

      她这话倒是难到柳大哥了,他方才也就随便看了看,根本没有去深究。

      柳二哥方才也跟在一路,在后山的时候有碰见村里进山打猎的汉子,他有问过对方缘由,便把自己听来的道了出来,“据村里人说,十五年前朝廷下旨剿匪,剿匪力度大那些山匪便逃到了此处。最后无路可逃干脆放了一把火,那场大火几乎把连绵起伏的几座大山给烧了个精光。清水镇不像别的乡镇,要么适合种植药材,要么有大片大片的桑园适合养蚕,要么大力发展花卉,临水村的人靠着那几亩地根本养活不了一家老小,平日里都靠去后山打猎捡野菜和拾柴火这些去镇里换些银钱来补贴家用。后山被烧掉大半后,里长把这事儿报给了县里,县令当即上书朝廷,朝廷便下旨鼓励大家开荒,开荒所得的土地归各人所有,且不用交税呢!”

      柳母一听不用交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家里的两个成年男丁有把子力气,开荒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

      柳母道:“菱儿,咱们现如今的情况,娘觉得你大哥这个主意不错。”

      山里开出来的地怕是和那下等地没什么两样,柳青菱不想泼柳母的冷水,但有些话她不得不说。

      柳青菱道:“娘,你只看着那地开出来后不用交税,可若是当真那么好种,也不会像大哥他们说的那般东一块西一块的了,显然开荒出来的地并不多。只怕是大家见收成不好,这才不想去白费功夫。”

      两兄弟回想起后山地里的那些粮食,觉得自家小妹这话乍一听有些不顺耳,但细细一想却字字在理。

      好不容易有个路子,柳母不会轻易放过,她虽然自小生活在沿海地域,但也不是没种过地,家乡虽然盐碱地居多,但也有其他能种出粮食的下等地。

      村里老人琢磨出来的一些肥土方法,她还是知道的。

      柳母:“你心里的担忧不妨事儿,到时候弄点草木灰和沤熟的夜香,这地养养就肥了。”

      柳青菱也不怕她不爱听,说道:“娘,刚开出来的生地,想要有好收成,不知道要费多少人力和肥料。那地开出来怕是也没水分,不知道要养几年地才能肥呢!”

      柳母听得眉头紧锁,没个水源也是个大问题,她道:“没水分,到时候让你大哥二哥去河里挑些水去地里泼几遍就行了。”

      “山路本就不好走,更别提肩上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了。”柳青菱道:“娘说的草木灰倒是好办,直接在地里烧些干草就好。夜香虽然可以从替城里人倒夜香的手中购入,咱们要的量大虽然可以压价钱,但想来也得花费不少。这么一看的话,在山里开地岂不是投入过于多了些。”

      柳二哥见她分析得头头是道,笑嘻嘻的道:“爹娘花钱把你送去秀坊里学刺绣,你刺绣功夫不精通,该不会是把时间都用在这些不相干的事情上了吧!”

      原主许是在女红上没什么天赋,在镇里的秀坊学了三年,也就做做香囊什么的拿得出手,至今还未给家里人做过一件衣裳呢。

      柳家两口子也是真心疼爱这个女儿,换着别家怕是早不让学了。

      柳青菱被他这话给闹了个大脸红,但也没有狡辩,顺着他的话道:“相不相干的不重要,能在关键时刻用到就不算是浪费。”

      柳母本身也是个不善女红的,教不了女儿什么这才会把她送去镇里的秀坊,眼下倒也没有为着这事儿说什么,只道:“菱儿,娘想了一下你刚才那番话也不无道理,可就算咱们不去后山里开荒,但那二亩沙瓢土也不是个好地方。”

      柳青菱既然决定把那沙瓢土给利用起来,心里自然是琢磨过一番的。她道:“那沙瓢土离河渠不远,水源方面完全不用担忧。那土虽然是下等地,但到底往年是被种过的不算是生地,咱们肥土的功夫就能省下不少事情,况且那沙瓢土也不是什么都适合种的,只要咱们找对种植的农作物,效果不会比去后山开荒差。”

      柳大哥见她说得有模有样的,就问:“妹妹,你可知道那沙瓢土适合种什么粮食?”

      沙瓢土其实最适合种红薯和西瓜,但据原主的记忆这两样东西都不存在,其实种玉米也行,玉米这东西好养活耐旱耐涝的,不过这东西也没有。

      这几样稀奇的东西,都是海外舶来品,明州有茶马互市,若是她们还在明州的话这些东西想想办法或许可以弄到手,但利州这个地方别说是茶马互市,就是连坊市也没有。

      柳青菱有些遗憾,但根据眼下的情况来看,种植牧草也是可以的,这东西倒是可以在益州的坊市上买到。

      她道:“那沙瓢土种小麦和豆制类农作物是种不出来的,但种萝卜花生和牧草却是可以的。”

      柳母听闻后,拧眉道:“萝卜和花生即便是卖不了钱也可以同人以物易物,但牧草这东西却是没什么用处。”

      柳青菱便知道她会这般说,不赞同的道:“娘,牧草可不是没用处,利用得当它的用处大着呢!”

      她这说法稀奇,一旁的柳二哥问:“怎么个用处,难不成还能换钱不成?”

      “换钱自是不能够,但是牧草家禽却是很喜欢。咱们可以利用这些牧草来养家禽,家禽出笼后便可以换成钱。”对于后山开荒一事,柳青菱也是有话说的,她道:“大批量的家禽肯定会积攒很多的粪便,这可是上好的肥料。咱们可以做两手准备,后山开个一两亩的地出来,到时候这些家禽的粪便便可以用来养地,就不用花钱去买夜香了。”

      柳家大哥对于她这套说辞,觉得是个不错的法子。便对柳母道:“娘,我觉得妹妹这个法子不错,养的家禽到时候还可以生蛋,这便又是家里的一个进项。”

      柳二哥也觉得不错,但他以往听师傅说起过边关那些牧民会种植大片的牧草来喂山羊和马匹。他看向柳青菱,问她,“妹妹,这牧草用来养什么啊!总不会是养牛羊吧!小羊羔可不便宜,咱们家只怕买不了几头。”

      牧草大多是用来喂养牛羊马匹和骡子,但这些成本过高,不是柳家能够承担得起的。邻水村有条很长很深的河流,柳青菱觉得养鸭子不错。

      到时候生的鸭蛋,还可以用来做成皮蛋和咸鸭蛋。

      柳青菱:“不养山羊,咱们养鸭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