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马克思真题3 ...

  •   68.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其他社会形态中,这说明改革具有普遍性
      69.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予盾,另一对社会基础予盾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予盾
      70.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
      71.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物质利益的对立
      72.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渔猎,农业,工业,信息
      73.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是国家政权
      74.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界定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75.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分工协作和经济管理属于运筹性因素
      76.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准在于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77.下列选项中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是哲学
      7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有主次之分
      79.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80.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81.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82.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一要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二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83.社会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是对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
      84.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85.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
      8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87.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经济地位
      88.唯物史观认为,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历史作用的大小
      8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90.上层建筑是指社会的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91.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
      92.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深刻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是理性认识
      93.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能动性
      94.人的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的是感性认识
      95.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96.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
      9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98.辨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承认认识的过程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99.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00.在真理观上坚持辨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