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重逢 ...


  •   东晋都城,正值三九寒冬,朔风呼啸似刮骨利刀。天下起点点飞雪,街上行人早已归家窝在榻上。偶尔有打更人巡夜,传来清脆的鸣锣声,在漆黑的长夜更显清远寂寥。

      大将军沈东翊枯坐在那张金丝楠木的书案前,这是前些日子带兵攻下北齐朔州城,建元帝特意让都城最好的工匠打造的。他眉头紧锁,目光好似打量着书案,一只手轻叩案面,神思早已不在眼前。

      府里的丫鬟轻悄地端水进来,“将军,二更了,奴婢服侍您早点歇息吧。”话毕人已至身旁,正准备解开他的襟带。

      “不必了,你先出去吧。”沈东翊揉了揉眉心,料定一会就会有旨意前来。

      今日朝会,主要是陈议我朝针对北齐的下一步方略,朝中文武两派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以丞相萧旭清为首的文官一派认为本朝扩张过快,占领的城池尚未来得及治理,应当暂缓伐齐,乘机蓄力。否则一来铺张过大,兵力不足,内部极易不稳,攻略的土地可能得而复失;二来可避免北齐狗急跳墙,南明兔死狐悲与之结盟。

      然而,北齐已是强弩之末,机不可失,武官一派如何能答应,大都督萧千钧头一个站出来反对。两边都是三朝元老,建元帝听着头疼,最终只好休朝,改日再议。

      退朝时,建元帝别有深意地看了自己一眼,这样的眼神沈东翊已然熟悉不过。

      当年,建元帝萧靖川率领精兵只身攻入北齐重镇梁州城,一举斩杀梁州刺史沈子胥,导致北齐南部防线一举溃败,萧靖川就是在那是奠定了自己的世子地位。

      沈东翊那时不过十五六岁,在一户官宦人家为奴,世代给人做长工,也不过在乱世苟活混碗饭吃。如今自己官至骠骑大将军,人生不可谓不天翻地覆,是萧靖川改变了他的人生。

      攻城掠地、消除异己,他成了萧靖川的心腹,也做了他的爪牙。多年低声下气的生活使他如履薄冰,哪怕现在离武将的顶点只不过一步之遥,他也从不曾骄矜自傲。伴君如伴虎,赏罚一念之间,道理他再清楚不过了。

      这么多年待在萧靖川身边,他太过于了解这位国君,或者说互相了解。他知道萧靖川绝没到老迈昏聩毫无主见之时,其人耳聪目明往往集思广益,杀伐果断常行霹雳手段。今日未作决断乃是想故意听听群臣议论,好做考虑。

      神游之际,司礼监已至府上,沈东翊恭顺地焚香沐手,跪下接旨。

      “传皇上口谕,宣骠骑大将军沈东翊承德殿召对,钦此。”承德殿是建元帝平时召群臣召对商议军事之地,沈东翊内心苦笑,不出所料。随即让府里管事给宣旨公公打点些银两,自己随后就到。

      沈东翊坐上辇车,一路思索如何应对。建元帝深夜召见必然心中已有决断,但又须借他人之口明示麾下,他沈东翊就是那张嘴,日后对了自然是皇上英明,善用贤能;错了便是匹夫有罪,怀璧其罪。沈东翊早已想明白,食君之禄,岂能不为君分忧?

      按照他对建元帝的揣摩,最后一定是主张速战速决为上。建元帝本就是戎马出身,近些年大局渐定,手下人才众多,不需他亲自冲锋陷阵,但骨子里还是崇尚征伐的。而且前些时日东晋太子和南明公主联姻,为的正是短时间内先稳住南明,使其不至于与北齐联手。

      此时是拿下北齐的最佳时机,若是纵其稍加喘息,南明形势变化,联盟一成则东晋优势不在,必将付出惨重代价。长痛不如短痛,割掉这块痈疽,东晋周边再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和南明也不用再虚与委蛇。建元帝如此心狠手辣之人,不可能想不到这点。

      至太和门口,车马便不得入内了。他神色稍定,下辇后理了理朝服,通往承德殿有两条路,沈东翊平日总习惯走西边这条,因为西边的明乾宫这些年一直空置,无人居住,偶尔会有当差的经过,不会碰到其他人,但今晚他鬼使神差地走了东边。

      太子东宫就在这边,太子新近大婚,太子妃是前来联姻的南明长乐公主,据说长得沉鱼落雁、倾国倾城,是南明帝最疼爱的女儿。若非国事衰颓,怎能忍痛远嫁虎视眈眈的敌国太子,南明帝便是希望东晋能看到自己的诚意,永保两国和睦。可惜自古以来两国联姻不过是红颜薄命,把国祚命运系于一女子身上,又岂会有好的结局。

      如果自己当年那位故人还在,也该像她一样正值豆蔻年华。可惜年少身份卑微,只知她是南明人,未及细问。

      沈东翊放慢了脚步,这么晚东宫还亮着灯。远远见一妙龄女子身披紫色貂裘独自立于东宫中庭,如此寒冬身上竟着粉色薄纱,裙带随风飘舞。青丝挽起,肌肤润如凝脂,眼神空灵寂静,似有哀愁,一双玉手轻轻接过飞雪,转瞬即化。

      沈东翊轻轻叹息一声,生在皇家锦衣玉食,到头来也不过是笼中的金丝雀,身不由己。听闻太子对她恩宠有加,不忍稍责,外人眼里一派夫妇和谐之景。

      可太子萧承宇是什么人,吃喝玩乐哪样不沾,每下一座城,但凡有点姿色的都会被抢回他的行辕供其发泄一通。如今不过是装装样子,麻痹前来联姻的公主,好让南明放松警惕。据探子来报,如今的南明朝堂,主和派已稳据上风。东晋统一已成大势,等灭掉北齐,下一个就是公主母国。可惜南明一群庸人还躺着两国世代友好的美梦了,让这样一个美人,白白糟蹋在萧承宇手里。

      长乐公主好似察觉到他的目光,朝他回眸一撇,露出点点笑意,并无分毫愠色。他怔怔然,巧合么,她的眼角怎么也有一颗泪痣。沈东翊不敢造次,赶紧收回目光,快步离开,额头渗出丝丝细汗。

      承德殿内,建元帝静坐在龙椅上,双目微暇,太子萧承宇垂立一旁。沈东翊行礼过后恭立一侧,萧承宇挥手屏退左右,建元帝此时才慢慢睁开眼睛,淡淡地抛出今日上朝时尚未决断的话题。

      建元帝目光扫向太子,萧承宇心领神会,按照今日朝上丞相萧旭清为首的文臣派主张如法炮制的陈述一通,中规中矩,没有新意。沈东翊知道这肯定不是建元帝的想法,也知道这是建元帝特意安排的。毕竟风险不可能让太子承担,文臣的主张是稳妥的,至少不会出现任何差池。让太子先提出这个主张,然后建元帝再否定,沈东翊自然只能主张出兵。

      建元帝知道他是聪明人,所以一手提拔的他。正因如此,他也必须时刻做出聪明的选择,建元帝不会给他别的选择。

      太子言毕,建元帝果然声词严厉的否决了他的提议,骂他榆木脑袋、妇人之见,不懂得通盘考虑,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转而询问沈东翊有什么妙策。

      沈东翊略作沉思,恭手道,“启禀陛下,微臣草莽出身,有勇无谋,只知阵前冲杀,不谙治国大道。刚才太子殿下所言,稳境安民,微臣觉得尚有可取之处。”即便要说不同的意见,先奉承一番终归是要的。

      建元帝摆摆手,“爱卿,你跟随朕戎马多年,自小聪慧,就不要拾人牙慧了,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沈东翊知道推脱不掉,缓缓开口道,“启禀陛下,依微臣愚见,宜速出兵吞灭北齐,则我朝统一大业再无阻碍。”

      “愿闻其详。”建元帝正了正身子,眼中似有精光乍现。

      “其因有三,容臣禀奏。其一,北齐如今仅剩北部贫寒之地,国力衰微败局已定,我朝出兵必能迅速消灭北齐皇室,攻入都城。其二,南明已与我朝联姻,素闻太子殿下与太子妃琴瑟和谐,南明皇室必然感恩戴德,断不会出手干预伐齐;其三,如若攻克北齐,则再无势力可与我朝抗衡,南明划入版图不过指日可待。至于丞相所言,我朝近年攻克城池过快未及治理,微臣认为只要伐齐能在半年内完成,则不足为惧。但为保万全,朝廷可在此期间广揽天下贤才,增设官员,稳境保民,以为日后统一之鉴也。微臣一孔之见,望陛下姑妄听之。”

      建元帝抚掌大笑,“爱卿深得朕心,深得朕心啊。皇儿,你可得好好和大将军学学。”

      太子恭顺地点头,“父皇,孩儿谨记。”

      “爱卿,回去将你刚才所述列个条陈,明早递上来。”

      “是。”沈东翊知道该走了,叩拜行礼后退出宫去。再经过东宫时,灯火已熄,心中不禁怅然。

      殿内,建元帝父子还在商议。
      “皇儿觉得大将军此人如何?”建元帝饶有趣味地打量着太子。

      太子并未有太多表情,只是沉沉道,“父皇,儿臣认为沈东翊此人颇有城府,行事谨慎,在朝中有些根基。”

      建元帝微微颔首,“想当年他不过北齐一介奴婢,竟成长如此之快,在军中的地位已然难以撼动,萧千钧的位置迟早是他的。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我年轻时的影子。”

      萧承宇不以为意,“父皇,他纵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过是我们萧家的一条看门狗,若没有您提携,他何德何能走到现今的位置。”

      建元帝沉默半晌,“朝堂不过制衡二字,朕在时尚可威慑,况且如今还有用他的时候。他日皇儿即位,若难以压制,务必早日除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重逢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