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两碗汤药(修) ...

  •   水榭幽静,偶有虫鸣之声。檐下香炉点着驱虫的草药香,翻阅的声音不断响起。孙珩行披着一件外袍,把手中的最后一本折子合上,随手一扔。
      甩出去的折子滑到了正端着茶水进来的沈默脚边。
      沈默腾出一只手,弯腰捡起脚边的折子。耳边传来孙珩行的说话声,“不过才两月余,有的人便沉不住气了。”
      他不解地掀起眼皮,见孙珩行指着一堆的奏折道:“那里一摞折子全是同一份请命,这帮老东西是真的很想他回来啊。”
      孙珩行的话不是对他所说,而是一番自言自语。沈默明白,只是听着并不搭话。
      他将折子放到木案上,转身将茶水递给孙珩行。
      孙珩行接过茶杯,啜了口。茶水泡得浓,喝起来口感发苦,却有提神之效。
      孙珩行边喝着茶边问:“事情办得如何?”
      沈默摇头:“不管是方子还是药物,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全都查不出来。”
      “一丝线索都没有?”
      “没有。”
      孙珩行将茶放到一边,面上似有凝重之意。他思虑片刻,下定决心道:“明日让杨恩宝照常送药给陛下。”
      ****
      洛京虽处于季夏,但仍是热得慌。
      政清殿内装了一块大冰,破开暑气,带来一丝清凉。
      书案之上,奏折堆成小山般高,掩住了天子趴桌睡着的身影。
      孙珩行交给他的奏折太多,每日送上一包。处理的速度不如送的速度,连续下来,奏折都快要埋了他。
      即便有孙珩行入宫辅佐,但他也并非日日入宫,而是每三日进宫一次。
      眼看着奏折越堆越多,李幼总是挑灯夜看。
      他初次有了权力,自然不想给朝廷落下一个“懒怠”的形象。
      于是就趁着人不在的时候,自个儿批。
      这会儿他连续熬了两日,实在熬不住了才趴在案上小憩。
      睡得正昏沉之际,忽然被人叫醒了。
      李幼迷糊地抬起头,睁开沉重的眼皮,见到杨恩宝时当即醒了大半,忙紧起身问:“恩宝,你怎么来了?”
      说着,他忽然瞟到杨恩宝手上一个眼熟的食盒,迎接的手当即停在半空,满脸错愕。
      他问:“这是什么?”
      杨恩宝引着李幼来到座下,打开食盒,从中拿出味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汤药,“大人说,前些日子过忙,忘记为陛下送上汤药。如今得了空,这才命奴婢送来给陛下。陛下,良药苦口,趁热着喝吧。”
      药是热的,心却是凉的。
      李幼握着玉碗,拇指摩挲着碗沿,良久才道:“他真的这样说么?”
      “大人确实这般交代奴婢。”
      得到确切答案,李幼轻笑一下,仰头将两碗药喝个精光。
      汤药入喉,苦得让人彻底清醒。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一点点崩裂。
      “恩宝,回去告诉孙丞相,多谢他的药了。”
      杨恩宝收拾完碗匙,见李幼神色晦暗不明,不知在想些什么。
      她原想留下与他多说些话,但孙珩行下了命令,要她见李幼喝完药后立即回府。
      从进殿到喝药,孙珩行只给了她半刻钟。现时间已经过去,再待下去自己没法交代。
      杨恩宝行礼退出政清殿,在迈出殿门刹那,她迟疑了会,驻足停留,回首望着殿内的李幼片刻才离开皇宫。
      杨恩宝走后,李幼没什么心思再去批奏折。
      他撂下朱笔,喊来喜宝,起身走出了政清殿。
      “陛下去哪?”
      “随便走走。”
      李幼带着喜宝一人到处乱逛,最终逛到了太医署。
      正是午休时刻,太医署绝大部分人都耐不住热,跑到别处去偷凉。
      只有一两个当值的年轻医官,因暑热坐在桌子前睡得昏沉。
      草药的气息飘浮在空中,无时不刻提醒着那碗汤药的存在,也提醒着他什么都没有改变。
      迈进门槛的脚顿住,李幼抬手制止喜宝叫醒那两个打瞌睡的医官的行为,无声离开太医署。刚出太医署的门没多久,有人忽然叫住了他。
      原来是康心殿的神医宋涛。
      “草民拜见陛下。”
      李幼面向宋涛,示意免礼平身。等宋涛站起来,才开口道:“上次见面,朕未能问完话,不知今日神医可有空闲谈一下?”
      “君命岂敢不从。”宋涛话锋一转,又道:“但草民尚有懿命在身,陛下可否稍等草民一会儿?”
      “既然如此,你便去吧。朕忽然想起许久未见母后,等你取完后,一道回去。朕正好去康心殿看看母后。”
      宋涛应下,不敢教皇帝多等。匆匆取回所需的东西,与李幼一起往康心殿走。
      “母后的伤如何了?”
      “快恢复好了。草民再待一段时日,等太后恢复如初,便自行离去。”
      “神医妙手回春,不曾想过留在宫中当个医官么?”李幼放缓脚步,想与宋涛并肩而行:“朕听闻太后很是倚重你,若留下,想必不会浪费你一身医术。”
      宋涛也跟着放缓脚步,步子始终慢李幼一步,道:“陛下与太后爱才之心,草民感激不尽。但草民生性懒怠,不爱与旁人打交道,更不热衷钱财权势。草民喜欢四处游历,去救助天下需医之人,陛下的这份心意怕是要辜负了。”
      李幼笑道:“无妨,你若不愿,朕自然不强求。对了,还未曾问过神医是何处人士?”
      “草民来自泗水郡。”宋涛顿了顿,“神医之称,草民愧不敢当。陛下直唤草民的名字便可。”
      “泗水郡?”李幼倏然回头看向宋涛,在对方疑惑的目光下,收敛了神色,道:“朕只是想起一个故人也在泗水郡罢。咳咳,朕对泗水郡好奇已久,你与朕说说泗水郡的风土人情如何?”
      “草民已许久未回故乡,如今变得如何,草民也只是听旁人说起。所以只能给陛下讲个大概。”
      宋涛从泗水郡的风俗、饮食、衣着等粗略讲了一番。李幼听得仔细,偶尔提出疑问让其解答疑惑。
      讲完了民俗,宋涛似想起了什么,顺口道:“草民听闻如今的泗水郡更胜从前,据说啊,多亏了一年前从洛京调来的新太守。若不是他,泗水郡或许真要乱起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两碗汤药(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全完和番外均已完结。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