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印刷坊 ...
-
中秋节一过,明月遥就紧锣密鼓得筹备起了办杂志的事情。
这第一期杂志的选稿倒不难,就如之前所说选上六七篇推文墙上的文章就占了一大半的版面,明月遥准备再加上一个读者交流版块,这个不拘内容格式,就像是纸质版的交流论坛,明月遥非常期待以后这一板块的热闹程度。
再有一个板块,明月遥想放长篇连载上去,如果有合适的连载小说能在杂志上更新,一定会大大增加用户粘性。
好文章难得,有意向长期稳定写稿的作者更是难得。
推文墙上的写手,三分之一是私下给白茵的稿子,三分之二是外头投稿箱投的稿。至于用本名投稿的人,一个都没有。
即便白茵说了稿费的事情,那些匿名投稿的也只有寥寥数人去白茵那领钱。
而那些露了面的,也只有两位有继续投稿的意愿。
明月遥这两天正在愁该怎么打破这个僵局。
她琢磨着,为什么在活动期间,这些女娘参加得都很积极,但是她提出要将他们写的文章给印刷出来贩卖之后,反倒参与者寥寥了呢?
按理来说,既能够将自己写的文章让更多的人看到,又能够有稿费拿,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啊。
当她将这个困惑讲给含烟听之后,含烟笑着摇头说道,“平时见你这么精明,怎么到了这事上反倒糊涂了?”
“求姐姐为我解惑!”明月遥立马起身凑到含烟身边斟了一杯奶茶献殷情。
闲书坊的奶茶,韦二他们这几天不仅研究出来了密封杯,就是在竹杯杯口和杯盖刻上契合的两道螺旋的纹路,用的时候在杯口盖上一层薄薄的油纸再旋紧,虽然不如橡胶垫圈好用,但是也能保证一天不漏也是绰绰有余。
再搭配上洗净的芦杆,和现代的奶茶包装就像了个七八分。
这东西一做出来,店里外带奶茶的销量又高了不少。而且做杯子和吸管的活计她也是交给了病弱坊,对坊里的老人小孩来说又是一笔不错的收益。
乔翁还让人带来好几次东西给她,虽然只是些小玩意不值几个钱,但是她想下次去坊里招实习生应该会容易不少。
而店里面则是多了这种壶装的奶茶,现在天气渐渐冷了,杯子里盛的奶茶容易凉,尤其是女孩子常常是喝了一半凉了就不好再喝,杏儿她们几个观察到这个情况之后就告诉了白掌柜。
后面店里就出了这种壶装的奶茶,二楼前台还支了个小火炉,哪桌的奶茶凉了要热,就让霜降她们两个帮忙热热。也挺方便。
继续说回杂志的事情。
含烟喝了口奶茶说道,“我平日组诗会你也是来,咱们都干些什么?”
“吟诗、作对、饮酒,作画,想玩什么玩什么呗。”
“平日里你可看到诗会宴会上有谁说那些文章上的情情爱爱的?”其实也有,少年情思哪有不动的,只是含蓄私密许多。
“可是,我这是可以用笔名的呀,看文章的人又不知道写文章的是哪家的小姐。”
明月遥也明白了含烟的意思:女子哪能这般直白地表情达意,她们得是羞怯的,婉转的,一切尽在不言中的。
“闲书坊只是一家书坊,偶尔写一篇没有署名的文章,被人认出来的可能有多大?即使被认出来了,咬死了不是自己写的就是了。”含烟却不认同,继续说道,
“可是真要是给你正正经经投稿,长久得写下去,她写的东西就要受所有人的审视的。如果被人知道了她们的笔名,她们也许会承受许多诽议。”
“我猜来你这儿领稿费的就没几个人吧?”含烟问道。
明月遥沉默,她明白含烟说的意思了。
明月遥虽然明白大梁不是现代,女子说话做事比之后世要束缚许多,但是其实并没有深刻的认知。
在大梁,她是郡公府的嫡女,明家是出了名的女强男弱,她母亲又掌管中馈,比之寻常人家的女娘本就自由许多。
在现代,她是收容院的孤女,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是从小受的依旧是自由平等的教育。
说到底她虽然经历两世,但是实际上都不是受教条约束的人。
她明白她们所怕为何,但是,她低估了在她们的视角中,这本不危险的事情有多危险。
写点话本算什么呢?那些书生写得更露骨的也照样在市面上流行。
本朝文风本就开放,不论政治只谈风月的小说话本只是消遣罢了。
“我得让她们明白,这事儿不危险。”明月遥喃喃道。
“对喽遥遥,你别看轻了自己要干的这件事。”卫含烟直视着月遥的眼睛,认真得说道。
“含烟你可帮了我大忙了!”
在现代有一句话叫做永远不要和兄弟一起做生意,否则没得做兄弟。
明月遥见过太多兄弟反目的案例,不论生意做成了还是没做成。
所以她从来没有想过让含烟和凌霜和自己一起干,她会分享,会找她们帮忙,但是不会拉他们入伙。
或许含烟也隐约明白自己的想法,所以她会帮忙给自己出主意,但从来都是点到为止。
“我觉得我诗社里认识的几位女娘说不定对你这杂志有些兴趣,下次我攒个诗会,介绍你们认识。”
“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她之前的做法还是太傲慢了,根本没有展示出足够的诚意。
她得让人看到自己的计划和能力,让她们知道自己的笔名不会被泄露。
另外,她更要让她们明白,写话本写小说这事儿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她们是第一批,但是她们不会是最后一批。
以后或许还会变成一项女子也能做的不错的工作。
明月遥这时候就十分庆幸自己有一江秋这个马甲了,有了它事情就好办多了。
一江秋就是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这些未来有可能成为职业作者的女子们就像是雨后小心翼翼探出触角的蜗牛,只要确定了周遭环境的安全,她们就会一步一步往自己的目标爬去。
一江秋就是那个告诉她们这里很安全的第一个探出触角的蜗牛。
在弄明白症结在哪里之后,明月遥就迅速行动了起来。
首先,这杂志社就必须和闲书坊切割开来,杂志社出刊的杂志可以在闲书坊卖,但是不能再混为一谈了。
杂志社必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之前一开始想的继续和江掌柜印刷坊合作的法子就不能够了,印刷厂必须得是自己的才能够保证全部文章的保密性。
再则,得让这些女子知道,她这个杂志上里投稿的不止她自己一个女子,或者说,现在这个杂志社只会有女写手。
推文墙上没有男子投稿吗?当然有。江掌柜写的就不错
明月遥需要男写手吗?不需要。在这个阶段,明月遥的杂志社没有男人会更容易运作起来。
这么一来的话,不说这一个月挣的钱,可能未来几个月挣的钱都得投进去。
得,一朝回到解放前。
看来这靠枕得想个法子好好宣传一下,卖个好价钱回回血了。就是鸭绒产量太少,没法子扩大生产。
说起这个明月遥就觉得棉花这种作物实在是太伟大了,换言之,没有棉花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她记得在唐朝已经有人把棉花当作观赏植物在养殖了,不知道大梁能不能找到?
或许她该找简言山聊聊,他家有几个来往凉州瓜州的商队,好像非洲棉就在西域那片儿。
有了棉花的话,她就不愁钱的事情了。棉布棉絮的产量对比丝麻简直是降维打击。
三日后。
明月遥花一百两银子买下了一个印刷坊,这个价钱可以说是非常便宜了,至于为什么这么便宜,当然是因为它足够小,不是说场地小,而是规模小,两个雕版的师傅,一个管事,在加上坊主一共就四人。
忙不过来时则是招些长工做体力活,平时都是他们四个身兼数职,印刷坊坊主坚持了两年做不下去了,另寻了一门营生,准备带着管事另起炉灶,只是银子不太趁手,正好让明月遥接了下来。
这也算是瞌睡送来了枕头,值得一说的是留下来的两个雕版师傅,一个完全不认字,一个只识得十几个常用字,但是他们却能讲每个字都正确无误得刻下来,这些匠人实在是不容小觑。
正常来说,一个印刷坊是需要有校对一职的,就是因为这种不识字的雕版师傅不是少数,他们能刻得与手稿一模一样,但是若是手稿错了,他们根本发现不了。
但是这个印刷坊实在是太小了,据说以前是坊主兼任的校对,但是也不是每本书都会校对,这也是他这间印刷坊做不下去的原因之一吧,错漏太多,印出来也少有人买。
因为写手还没谈定,明月遥让这两个师傅先刻一本儿童图书出来。
不是《三字经》《幼学琼林》这种,而是和现代看图识字类似的图画书,比如“花”字对应的便是简笔画的花朵,“瓜”字对应的就是一个蒲瓜,一本十几页就画了几十个字出来,都是明月遥抽空做的,这书印出来肯定也能卖得不错。
只不过这类书肯定不会只有这一本,后续肯定要专门找人来做的。